很多东西并不是它本身有多么完美,而是我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所以它在我心中才会独一无二,《哈尔的移动城堡》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之所以认为它是宫崎骏所有作品里我最喜欢的,并不是说它的剧情有多么精彩,而是关于它的记忆我居然可以从第一次听到它的名字一直追溯到现在,仔细回想真有一种伏脉千里之感。

小学的时候,老师说让读课外读物,某个假期的晚上我爸突然递给我两本青少年文学书,里面收录了很多写青春期男孩女孩的故事(这两本我至今还留着,里面的故事都非常非常对我胃口,过了青春期再看仍旧超级喜欢,后来很难再找到这种类型的书了)。其中一篇是伍美珍写的,叫做《悠池的移动城堡》。故事大概情节就是,一个叫做悠池的帅哥因为过敏而变成麻麻脸,想体验一下“丑男”的生活,所以转校去另一个学校借读了一阵。转校班上的女孩邱佳并不在意他的麻麻脸,而且抱着“如果他真是帅哥那我一定和他做不了朋友”的想法和他发展出了一段友谊。在此之前邱佳也是想要进入别人的“城堡”,融入他们的圈子,但往往都是徒劳(突然发现这种情况并不限于青春期)。所以当她发现悠池的“城堡”对她敞开大门的时候,真的非常珍惜这段友情。

最后悠池过敏症状消失了,麻麻脸也重新变成了帅脸,悠池回到自己的学校又重新获得了帅哥的待遇,但是和邱佳的这段友情(或是带有一点喜欢)他仍然还是维持得很好。仍记得他给邱佳寄生日礼物,是《哈尔的移动城堡》dvd,邱佳心里“像有一堆彩色气球哗啦啦飞上了天”,以及最后邱佳在想,自己对悠池是友情还是爱情呢?“或许自己不再介意悠池麻麻脸的时候才是爱情吧,就像哈尔不会嫌弃苏菲的老态龙钟一样”。

至此我第一次知道了这部电影的名字,但是并没有马上去看(小学生想找机会完整看个电影很难的)。不过当时在写小说,整天幻想我的小说里塑造的男主角,当时塑造方式是这样的:看完某个书影➡️觉得里面男主的某个特质我很喜欢➡️加到我的小说男主身上,所以导致我的男主有各种奇怪的超能力。这个时候我还是以消解书影主角形象➡️提取特质➡️加入自己的创作这样的流程来完成的。

忘了是哪天突然有机会看《哈尔的移动城堡》,看了,然后觉得哈尔简直帅得惊为天人,声音也是,直接心脏狂跳,第一次感受到爱上虚拟人物原来是这样。想要把他放到我的小说里,结果感觉要提取的要素太多了,以至于我的小说男主角根本承载不下,从此开始了我的同人女生涯。因为至此我的创作开始变成现有喜欢角色➡️提取我的某些特质➡️加入到他的故事中,完成了主客体的转变,从消解书影角色特质变成消解自身形象,也可以看作原来是把二次元角色抽离出来放到三次元,而现在是把三次元身份抽象到二次元世界里。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印象就是如此,情节基本上没怎么看进去,主要是哈尔一张帅脸一出来我就什么都顾不上了(从小就花痴帅哥)。后来又重温,发现其实有讲战争,真善美,其他云云。此外还看过逐帧解读以及作品原画册,反正各种相关的文字和视频都多多少少看过。

大学有一次心血来潮重温,看完发了一条动态“明追流火,暗淌心泪”,结果一个高中毕业后没怎么联系的女生突然跟我发消息聊起这部电影,发现她也被哈尔帅到,以及对电影中各种细节和情节的理解,感觉找到了同好(同担)。不过我昨天给她发消息说我要去看,她居然不记得我们聊过这部电影,还以为我第一次看。

这次重映,真的是怀揣着从小学一直到现在的各种情绪,哈尔算是我对虚拟人物爱的启蒙,这种感觉不亚于时隔多年见到初恋吧(没有过初恋所以不知道,但是程度应该差不多)。电影的原声专辑是我去年播放次数最多的专辑,画面也是一如既往,所有细节和情节都很熟悉,真的就像认识了很久的老朋友重逢一样。之前去重温《天空之城》之后写下感想“有时候觉得记忆消退也是一件好事,喜欢的书和电影可以一看再看,好像每一遍看都给原作加了一层切片,最后记忆里剩下的是一个立体的、有些情节深刻有些情节模糊的感觉。大概类似于给某一帧或者某一行加了权重吧。”我想,那么《哈尔的移动城堡》对我而言不仅仅是这个作品本身,还包括我的情绪,我的想法,我的成长历程。这些东西甚至超越了原作本身,原作更像是一个引子,往外拖出来的都是属于我自己个人的各种想法。

收集了一些周边,其实也没有多少,因为我也不执着于全收集,对于特别喜欢或许觉得特别有意义的就顺便买下来了。先是在常州橡子共和国买的各种周边:真空杯子,15周年纪念文件夹,信纸套装,徽章盲盒(我好像抽到的不是这个,跟工作人员换了一个她们抽到展出的),电影原画明信片。 然后是在香港买到的日本场刊(不知道是不是20年前首映的时候留下来的),其实买的时候都不太清楚这个是什么东西,觉得还蛮有趣的就买了。

...

总之再次在大荧幕上重温它,我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吧,特别是回来写这篇算不上观后感的文章,又重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庆幸自己在那时候就遇到了他,庆幸自己现在仍然还可以和当时的自己感同身受,再次被触动,但此之外又有很多别的情绪。类似于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然后又回到看山是山的阶段了。

插句题外话,去很多书店发现他们都挺不待见村上春树的作品,就像这部电影也被很多人诟病苏菲恋爱脑一样。我始终觉得有些东西只能在某些年纪看,过了那个时候就再也看不进去了,还是要趁年轻多看一些自己的喜欢的东西,可能再过一些时候就喜欢不起来了。不知道我将来会对村上的作品有什么想法,但起码我现在非常喜欢,我想这就够了,让他们成为我成长的养分,忠于自己的感受,有些限定的情绪该发生就让它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