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
用这个意象去形容电影女主罗品文的中年生活,再贴切不过了。
影片开头的罗品文,是住在台北松山区品味高雅的奢宅、开着Volvo XC40出入于高档写字楼的外商女高管,精致干练的形象,很容易让人把她和同样是贾静雯出演《我们与恶的距离》里的宋乔安重合在一起。
但也仅有开头如此而已。
在高山上奔涌的水流,那些阳光下闪光的浪花,以为它的旅程会永远这样明澈而没有尽头。但就在某时某刻,一道悬崖毫无预兆地横亘在眼前,然后,汹涌的山泉与河流就只能随着悬崖急转直下,在巨大的轰鸣声里与河里漂浮的浮木、夹带着的土沙一同坍塌坠落。
在最短的时间里,罗品文的人生像瀑布那样一落千丈。
她的公司在疫情重压和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开始减薪,打开电视,新闻上每天都是关于疫情的报道,人心惶惶,最终连女儿的班级也不能幸免,出现了确诊患者。被迫居家隔离后,处于叛逆期的女儿与她的关系愈发剑拔弩张,而她也在被蓝色施工幕墙窒息包裹中的公寓楼里,度过一天天暗蓝色的晨昏,精神开始崩溃失调,幻觉在眼前不断出现。最终,病情严重到家里因此而失火,而她也到了需要住院治疗的程度。
外人称羡的工作自然是没了,但每个月各种贷款和账单却依旧紧咬在身后不放。而她心中那有如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般存在的前夫,也早已有了自己的家庭和新的生活。
隔着屏幕,我们审视着罗品文和女儿小静的生活,那种扑面而来的压抑感有如切肤般真实。
钟孟宏太会营造这种在琐碎生活里,用最平静的语气讲述一个人、一段生活像无声溺水般、慢慢绝望而消蚀死去的窒息氛围了。
《阳光普照》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就是许光汉扮演的阿豪,每天像其他普通的少年一样,上补习班、和女生去逛动物园,看不出一点点的异常。然后这样的他,在某个平常的夜晚,平静地洗漱穿衣后,无声无息地趁着黑夜从高楼一跃而下,和整个世界不辞而别。
《瀑布》也一样,用许多寻常的日常语言,去组织那些在平静水面底下逐渐冰裂的碎痕。
街头川流不息的人行道、阳光下摇曳的公园绿草空镜头、透过百叶窗交织覆盖在角色脸上的蓝色光影,我得说,我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构图优美、色调冷静精致的摄影,还有卢律铭的配乐,也完美契合了那种优美和缓中沉默枯萎的气质,时而在配乐的催动下,甚至陡然有了惊悚片一样的气氛,让我想到了中岛哲也的《告白》,如此唯美易碎的日常。
贾静雯的演技也在《我们与恶的距离》后,显然有了更深层次的细腻进化。
电影中段的她,憔悴、苍白,神经质的眼神与举止,代入感太强。
她真的是一个很厉害的演员,当年在《倚天屠龙记》和其他电视剧里看到的她,用一身自然的灵气去驾驭角色,充满甜美的少女感,那样的气质和人到中年后、她再出演的凌厉高冷的女强人截然不同,却都同样拥有让人丝毫不觉违和的说服力。这样的她,大概是每个女演员所向往的状态,优雅地转型,老去亦美好。
我最记得她面试超市理货员的那一段,罗品文双手抓着包,口罩上的眼神游移闪烁,她的头略低,有点驼背,畏畏缩缩的模样,因为需要撒谎,亦或是不得不去面试这样一个之前的人生里绝不会想到要从事的岗位而紧张、自卑、不安混合在一起的情绪,如此真实可信。
当陈以文问她,“家人对你出来工作没意见吗?”
她顿了一下,说,“我先生……我先生在几年前就过世了。”
那一刻,不管是打光效果也好,还是演技也罢,她黑色瞳孔中的光真的散去了,随后她抬起头,眼眸里才又恢复了高光。其实在那个瞬间里,她的前夫和他们曾经有过关于过去的种种存在,在她心中是真的死去了吧。
只有抛弃过去,才能拥有新生。
瀑布的生命力,并不会因为坠落而彻底消亡。
电影后段,罗品文和女儿搬了新家后,她意识到耳边幻听轰鸣到的是瀑布的声响,终于学会和现在的自己宣告和解。
因为瀑布的尽头不是悬崖,而是换了另一种方式的流淌,它会继续汇成溪流、不停蜿蜒向海。就像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只要没有走到尽头,无论经历高高低低多少起伏,生活总还是会继续向前。
有的人说这部电影的表达太过俗气浅显,缺乏《阳光普照》的张力与曲折,那种经历黑暗却依旧拥抱光明的剧情,像是加了标准化调味剂的一锅鸡汤,我们早已在很多其他影片里见过太多类似的套路。
确实如此,这部电影有许多地方刻意得像一篇高分的中学命题作文。
比如电影标题的《瀑布》、笼罩在公寓外墙的蓝色幕布,如果用阅读理解去分析,分别代表什么,拆下幕布的转折代表罗品文重新拥有生活的力量……之类的。
被吐槽的还有魏如萱的演技,和许多人说角色们的很多台词太过于做作而不接地气(但我之前去台湾,大概是文化环境不同,那边许多人讲起话的方式真的就和电影里一样,温柔客气,带着莫名知性和文艺气息的台词质感。)
各种前后对比的呼应手法,种种为了剧情需要的生硬突兀感,像是小静开头带着些许少女时的叛逆漠然,然后在妈妈生病以后,一夜之间却忽然变得乖巧懂事,独自扛起了所有,成长上并没有明显的过渡。而之前那么精明干练的罗品文,人到中年,却似乎完全没有任何积蓄和支援,生了几个月病后就只能卖房度日,财务状况令人堪忧,电影中也完全没有关于她其他家人和朋友的介绍,似乎也不太现实。当然,这有如孤岛一样孤独无援、无处倾诉的生活状态,或许也是让她崩溃的起因。
但我仍然喜欢这样俗气而美好的剧情展开。
毕竟,在我们眼下身处的如此一个灰色黯淡的时代,睁开眼往往看见的就满是些人间苦难,有时候闭上眼喝一碗鸡汤,重新相信生活里所有受难的姿态终将迎来救赎,并不是什么坏事。
我当然知道这世上有许多坏事是无法变好的,有许多尽头遇到了就真的是尽头了,就像林奕含写过的那样,“ 我宁愿大家承认人间有一些痛苦是不能和解的,我最讨厌人说经过痛苦才能成为更好的人,我好希望大家承认有些痛苦是毁灭的。”,但如果连憧憬希望的意愿都不存在了,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可以向往的呢?
电影里有许许多多让人会心一笑的小细节,那些都是遍布在乏味生活里不时的闪光与花火,正因如此,因为那些平凡琐碎却温暖的普通人和不值一提的小事,我们才知道一切还不至于变得绝望。
商超的大妈们,会在午餐时笑着评价罗品文,说她是我们的“商超之花”。
看起来一脸奸诈圆滑的中介经理,原来却人不可貌相,生生帮母女俩抬高了卖房价一千万。
外表木讷呆板的陈主任,热心地帮着罗品文她们搬家,在街道指挥时喊着让路人倒车,“你有没有考过驾照啊?”,这个彩蛋一秒就让人串戏到陈以文他在《阳光普照》扮演的老本行驾校教练。
哦,还有那条蛇,大概是全片让人看得最舒心的情节了。
小静早上起床,看见妈妈又在客厅坐了一整宿,脸色憔悴,言语异常,说她看到了一条蛇爬进了客厅。看她那副神经质的模样,相信每个观众的心都和我一样又揪了起来,以为病情已经稳定了不少的罗品文忽然又犯病了。
而后消防队赶到,真的从电视机底下时抓到了那条黑白相间的银环蛇时,看着物业大叔吃瘪被打脸的表情,我真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因为一条蛇的画面而感到如此欣喜畅快。
韩寒说过,世界上最美好的词语是“虚惊一场”,真是如此。
失而复得的情绪,会让人重新珍惜当下所拥有的美好,电影的结局就是最好的诠释。
当我看到女儿被大水冲走时,整个人瞬间傻眼了,以为这部电影将要以打碎所有重建的美好作为胃疼的结局,去表达人在生命的洪流面前有多无力无助。我甚至开始怀疑这部电影拥有什么超自然的设定,比如一直在罗品文耳边轰鸣的瀑布声其实是预知到女儿悲剧命运的轰然水声……幸好不是(虽然这个结局又和上述一样,多少过于刻意突兀了)。
新闻画面里出现了被救助的少女画面,虽然脸打了马赛克,但妈妈一眼就能认出那是女儿的衣服,“Don't Sweat It”。
罗品文看着屏幕画面,光在她眼神中打转,她念出女儿的名字,电影打出巨大的片名,就此结束,留下每个观众在电影散场后,用自己的角度去评价和审视电影,以及我们生活的本质。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呢?
大概没有答案吧。
一千种人就会拥有一千种人生,而地球上有快七十亿人了,高楼大厦,海洋与山林边缘,许多我们永远未能踏上的地方,无数人都在生活着,在孤独旋转着。
我们都一样在琐碎的尘埃里摸爬滚打,却没有人能经历他人之苦而感同身受,唯一的选择,也只能像水流一样被动着不断向前,即使远方充满未知的迷雾,不知道是会有悬崖、还是礁石,是高山还是低谷在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