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第一部成功的地方在于,它通过阶层差距巨大和对立严重的不知底层疾苦的贵族化选举、社会问题频发骚乱动荡和普遍穷困破败的环境、民众抗议和普遍堕落、以及底层人物亚瑟遭遇的种种生活窘境和毫无道德底线的社会欺凌,比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反乌托邦式的社会——哥谭市,这也正是整个小丑故事得以成立的核心:人可以不是小丑,但极端的社会环境不可避免地造就小丑。这也是第一部里出现那么多小丑面具和民众最终如英雄般拥护和支持由亚瑟这个普通人转变的小丑,引发出更大的起哄和城市骚乱的原因。那个镜头就如末世一般恐怖又吸引人。最终小丑被关进重犯监狱时的疯狂错乱实际上是在暗示整个制度和世界的疯狂和错乱。
但到了第二部变成了什么呢?变成了小丑一个人的幻想与表演,和其他人安静的观看。监狱变成了亚瑟的精神休养地,而庭审变成了伸张正义与双重人格之辩。社会看起来基本是正常的,我还以为这就是美国。这些社会上的民众要么是监狱里的狱警和囚犯,对亚瑟个人表示理解和关切,认为他除掉恶棍维护尊严情有可原,要么是检方和辩方律师,努力为各自的委托人询问证人举证证据,争取伸张各自的正义,要么是群众和媒体,他们倒是一如既往地看热闹不嫌事大,不断起哄和期待事情往各自认为最好玩的方向发展——最好再来一出声嘶力竭意外频出的反英雄式的表演,好满足他们的看戏欲望。
但哥谭不见了。——第二部的这个世界在当下不是很常见么?一切流程不是很正常吗?当一部以反乌托邦见长的戏剧突然变成了正常戏码,甚至不如外面这个现实社会荒诞,你就只能轻叹一声无聊,感觉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看看,这一部不就是单独为普通人亚瑟设置的舞台么?事已至此他是被逼扭曲的小丑还是双重幻想人格实际上已经不重要了。他变成了一个普通案例,就跟当今世界坐上被告席的那千千万普通嫌疑犯也没什么区别。他悲惨吗?悲惨。他有罪吗?有罪。他的罪行和悲剧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吗?——不一定!在环境衰败道德堕落的哥谭社会,什么都可以被逮到来证明这个社会的整体堕落。但在一个看起来各方面都井然有序如同当今现实的社会,小丑就是小丑,是亚瑟一个人意义上的小丑,跟社会无关。结果也正如戏剧表现,亚瑟画上小丑妆容进行的又一次声嘶力竭的控诉真的成了无聊的个人控诉,喊下去石沉大海,社会上寂静无声。寥寥几个起哄人士被尽职的执法警察请出法庭,愤怒的受害者家属要找亚瑟拼命,这个社会最起码它有法律。
当悲剧变成了个体事件,狗才愿意去理呢。这些人早就对这个真正的卑微社会小丑失去兴趣了。他们就像多余的角色哈莉奎因一样,还要忙着去出名去赚钱呢。他们可不是谁的知音,也从没打算这么做,他们只是来看热闹的,一群真正的一哄而散的乌合之众——然而你不能说这是反乌托邦,因为人性向来如此,因为世界就是一个到处都一窝蜂地填满人和信息的网络,因为我们早就生活在其中了,不是吗?
这是一个关于“正常社会”里真正卑微的个体小丑的不值得一讲的无聊故事,真正的狗尾续貂之作。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作品以自身成为小丑的无聊而虚弱的方式苟延残喘地完成了这部叫做小丑的作品,也算是取得了一种自我献祭般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