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每一个定格的画面都深得我的喜爱。印象最深刻的是阿云在月台等待阿远的特写镜头,一剪秋水眸似万言,所有青涩、美好、遗憾都融到了里面。
镜头在叙述言语之外的语言,这在展现台湾农村面貌的时候尤为明显。坐在水泥楼梯上的一家人、窄小的道路上小孩子的嬉耍、阿远家的大锅灶厨房,还有阿公与阿远爸爸交谈的场景,纵深的镜头,一明一暗的光影;阿远与在地里翻蕃薯藤的阿公,阿公重复了两次的话:种番薯比种高丽参难。定格的镜头呈现一种极美的视觉构图,我们听到了人耳之外的声音,这就叫视听享受吧。
“哑巴”阿远与弱弱喃喃的阿云,青梅竹马的初恋,从国中毕业后相继到台北务工,接着阿远当兵与阿云异地难守,阿云与朝夕相处的邮差成婚。艰难困苦、贫穷窘况与男女年少的爱情杂糅在一起,和作一团,让人一口气咽了下去。
除了青春初恋的淡淡伤感,影片似乎还在传达两岸的乡愁。看久了我们会发现,台湾的农村和大陆的农村相差无几,只不过导演将视觉色彩趋近于日本电影里惯有的风格。再联系阿远当兵时,连里遇到从广东来的、遇海难的渔船,连里的士兵纷纷把自己心爱的物品送给他们,我想这份热情不是简单的遇到陌生来客的欣喜,而是对大陆同胞的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