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漫长的季节》已经好几天了,后劲颇大,本来不想写了,就这样慢慢消化也挺好,可又觉得缺了些什么,害怕会不甘心,那就干脆整一篇不去抠细节的文章吧,写到哪儿算哪儿。现在大家给《漫长的季节》冠上的溢美之词已经不绝于耳了,比如“近五年/近十年国产剧最佳”之类的,我平时国剧看得少,这一类讨论就不参与了…只是事后细细回味了一番,发现该剧确实是怎么夸都不过分。
... 许多优点都是肉眼可见的,故事设计、情绪表达等方面大家讲得比较多,我就谈几点自己更有感触的地方吧。【友情提示:下文会有剧透。】
信息量大,没有废戏
“信息密度低,包含乱七八糟的废戏”是我对国产剧最大的负面印象(或者说偏见),即便是少数佳作,也难免会出现类似问题,要么是创作者没能力拍好、拍准,要么是限于各种场内外主客观因素改戏、加戏,无论作品的整体质量如何,这种缺陷都是很让观众下头的减分项。但《漫长的季节》没这个毛病,戏足且不注水,同时许多剧情是讲出来了却不讲透,让观众们自己联想和琢磨,来加以填满剧集中本身存在的空隙。例如同时发生在桦林的两个大案,一个是神秘女性碎尸案,一个是港商失踪案(进而引发了桦钢工人闹事),两起案件其实是紧密相连的,我们看完时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但里面仍有进一步的思索空间——假如当年刑警队及早并案调查,也许会很快发现与卢总关系密切的殷红同样失踪了,进而发现事情真相。
... 可现实是,朱局更专注于关系地方稳定的失踪案和群体事件隐患,李群“乖乖听话”重点督办,马德胜则一门心思扑到了碎尸案上,他们之间的隔阂导致的信息交流不畅,造成了查案中的好几个盲区。马队没说自己为何打人,李群到了2016年也不清楚沈墨和沈栋梁互下死手的动机;李群没提供卷宗,马队也一直不清楚傅卫军背黑锅的细节……情节素材就摆在那里,你能看到、想到几层,就能获得几层的体验,《漫长的季节》没有贴着脸告诉你一切,它充分尊重了观众,光是这点就已赢了太多。至于没有废戏,我也是后来才确定的: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王响和龚彪在2016年的琐碎生活、夜场陪酒女的工作细节、傅卫军和隋东的一起出镜等几场戏有些多余,但随着剧情深入,都能相应找到铺垫、引伸、收线、补缺的作用或意义,即便是一些叙事性不强的慢节奏戏份,也会具备更强的抒情价值。总而言之,《漫长的季节》是一部经得起细看、剖析的好剧。
人设丰满,表演到位
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漫长的季节》里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角色,甚至连起码的积极面貌都凑不起来,所有人都有自己破碎的一面,想补都补不了的那种。王响生在桦林,长在桦林,死在桦林,他一辈子都没有出过桦林,寄情终生的桦钢和儿子都没了,他自以为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本想追随妻子了却余生,又被弃婴和不甘续了近20年的命。龚彪是真的“彪”,满嘴跑火车,油滑世故,却又总是站不到点子上,不是个好丈夫却始终是个好人,其实要是在体制内,他兴许能混得开,但他被抛到了一个更残酷的、没有兜底的环境里。马德胜刚正不阿、侠肝义胆,本该是一个优秀的警察,但因为心高气傲的职业追求,导致了一叶障目以及抱憾终身的离场。
... 此外,还有沈墨的惧与狠、傅卫军的犟与痴、罗美素的柔与怯、黄丽茹的浪与哀、李巧云的忧与静、邢建春的阴与涩、殷红的丧与绝等等。把这些零零总总的人汇集到一起去看,会发现他们是名为“大时代”下出产的“小人物”,并会指向一个我很不喜欢、但放在《漫长的季节》里特别合适的词汇:宿命。宿命式的告别,宿命式的回望,以及宿命式的死亡。尤其是王响、龚彪和马德胜这三个戏份最吃重的角色,他们的出身和起点各不相同,却因为同一件事里的不同立场最终走到了一起——王响是因为失去了儿子,马德胜是因为没能破案,龚彪是因为爽约没陪姐夫去抓人,他们心中有愧。他们都“死”在了1998年,却直到2016年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表演方面就不细说了,我一直觉得好演员常有而好角色不常有,虽然两者是相互成就的,但好角色总归是更稀缺些,很高兴范伟、秦昊等名角抓住了这样的好机会,蒋奇明、侯岩松等人也贡献了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现。
基础扎实,多有致敬
说来惭愧,我之前没看过《隐秘的角落》,但《漫长的季节》已经完全证明了辛爽是个有能耐的编导,他不光有想法,还能给把自己的想法拍出来。这种感觉,通过到位的化妆、稳定的运镜、干净的画面、丰富的色彩、带叙事的转场、重情绪的结构等方面都能够感受到。我感触最深的,是剧集对于经典影视文化符号的精妙应用,光是一部《泰坦尼克号》就玩出了花。
... 从时代背景元素来说,这部1998年在中国内地公映的美国大片是一代人的记忆,它天然就能串起电影院、录像厅等观影场所与在里面的观众。从影片内外的故事设计来讲,剧集也巧妙用到了两场致敬,一个是沈墨被大爷视作禁脔难以呼吸,遇到了喜欢自己的王阳,后者还用跳河明志的方式来表达爱意,可不就是杰克和萝丝的“You jump, I jump”么?另一个则是王阳为了救沈墨跳河捞人,不幸溺水而死,对应了杰克与萝丝短暂而绚烂的恋情。此外,龚彪对着镜子持刀耍狠的镜头,明显cue了《出租车司机》的罗伯特·德尼罗,王响卧轨的样子也让人想到了《猜火车》里的镜头,还有维多利亚外关于《马大帅》的前世今生,另有人看到了《低俗小说》《廊桥遗梦》《新桥恋人》《真探》《红高粱》的影子……致敬这个东西,说起来简单,但真要放下包袱还要玩得转却不容易,至少在国内影视创作者身上不多见,这不仅意味着大量的刷片、熟悉和融会贯通,还要把相应的感情代入到自己的创作里,不避讳、不滥用——类似这样从容、自信又丰富的“编剧文化”表现,我往往只会在美国影视作品里看到,《漫长的季节》又一次打破了我的印象。最后,用一首《漫长的》来结束本文吧。
... 如果说一定要在《漫长的季节》里找出一个最接近完满的角色,那就只有王阳了,因为他以诗人的身份,“幸运地”死在了诗意尚存的年代里。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黑镜》S7:谈科幻之前,先讲好了故事 《黑镜》第七季成为了2025开年以来给我最大惊喜的一部剧,该季质量很高,没有表现太差的单集,可以说一扫我对《黑镜》S5、S6时的不好印象,并且有了直追S1、S2时的感觉。我思索了一番,认为《黑镜》S7能够出现如此大的回升,主要是改善 ...
新《白雪公主》确实是一场灾难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是3月份我最想看的电影之一——倒不是由于我很期待,而是因为这片子无论如何都铁定是个天大乐子,正所谓“看好片是乐趣,看烂片是情趣”,如此难得一遇的机会,我一定不能错过!自该片立项以来,九成以上 ...
夜魔侠:从圣徒到义警 上周播出的新一季《夜魔侠》大家看了吗?区长因为没看过之前三季,所以暂时不会开这个坑(要命的强迫症)……但老友罗比亚却是该系列的忠实观众,本周末又为我们带来了这篇新文。《夜魔侠:重生》(以下简称《重生》)无疑是今年备受期待的美剧之一, ...
见鬼,怎么死了还要卷啊?! 通常来说,我是不愿意看恐怖片的,因为胆子小……但是一加上“喜剧”后,感觉就截然不同了,《诡才之道》(原名《鬼才之道》)便是这样一部既吓人又好笑还暖心的电影。看完此片后,我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它评分一路走高,即便没有那么优秀,也依然很有观 ...
《蛟龙行动》真是白瞎了这制作 《蛟龙行动》是今年春节档里唯一一部抢先点映的片子,也是目前票房垫底的电影,如今甚至连讨论都找不到几条……本着“档期新片全部打卡”的原则,我抽时间去把这部影片看了,第一感受是“扑得不冤”,因为确实不怎么好看,第二感受则是太可惜了,毕竟 ...
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