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作的读者和未读过原著的观众对这部剧的观看感受会非常不同,这是必然的。作为一个读了中英韩三版小说的读者,看完目前已播的4集,我的想法是:原小说是一碗大米饭的话,电视剧就是一块米糕,可能还不是原味米糕,撒上点刺激性佐料。长篇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有所取舍是必然的,但就目前已经播出的4集剧情来看,电视剧的改编可并不是单纯地删繁就简。电视剧里的许多的剧情是原小说里根本没有的,还有一些人物和情节改动幅度非常大,说是把老房子拆了重建也不算夸张,只能说地还是那块地,房子已经不是原来那座房子。我并不认为一部优秀的剧作一定要一板一眼地遵循原著的内容和情节,但我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感受就是编剧所想要表达的东西和Minjin Lee小说的内核还是挺不一样的。我暂且不想去讨论孰优孰劣,还有4集未播想继续看看,很多想法也需要再沉淀沉淀,现在姑且就只把我所知的随意在这里记录一下,想到哪就写到哪吧。所以这并不是一篇完全意义上的影评,而是我自己的一些很个人化的思路梳理。

女主的名字Sunja, 在韩语中既可以是순자(顺子),也可以是선자(善子,剧集中翻译为善慈),通常会倾向于前者。中文版小说里用了顺子,韩文版的译者起先也是用了순자这个名字,但是作者Minjin Lee明确表示女主的名字是선자,所以韩文小说里女主名字也由순자更改为선자。电视剧里字幕组把女主的名字译为善慈,也是符合韩国人起名时的用字习惯的。

在第一集的开场善慈的母亲Yangjin(양진)去找萨满巫婆乞求能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她诉说了自己的身世并提到自己在三年前结婚,生下三个孩子,但没有一个活过一岁,她希望第四个孩子可以健康地活下来,好让丈夫的血缘得以延续。随后巫婆为她施法。

生下的三个孩子都夭亡是与原作内容一致的,只不过小说中Yangjin去找巫婆是在她第三次怀孕的时候,而不是三个孩子都死了之后。前两个孩子都是生下来两三个月就得病死了,Yangjin的姐姐们认为是她的奶水不好才导致孩子夭折建议她去找巫婆看一看,于是第三次怀孕的时候她背着丈夫和公婆自己去找了巫婆,孕期里的她已有不详的预感,第三个孩子还是死了。小说里也只提了这么几句,没有任何关于Yangjin和巫婆面会场景的描写。另外,Yangjin结婚的时候只有15岁,是在1911年的春天,善慈的父亲Hoonie(훈이)那年28岁。所以在电视剧开场所设定的年代1915年,Yangjin其实也只是个19岁的姑娘。

第一集中幼年善慈和寄宿在她家的渔民大叔之间温情的关系以及围绕大叔展开其他剧情也完全是编剧的创作,原小说里并没有这个人物。善慈帮大叔卖鱼,善慈去潜水捉鲍鱼,餐桌上一堆人一起唱民谣,大叔酒后发表激愤的反日言论,善慈母亲的惊惧,善慈告诉大叔希望他离开,被举报后两个日本警察来家里讯问,大叔被抓在码头被日本警察殴打,整个的这一段剧情在原小说里都不曾出现过。显然编剧的用意是想向观众展示殖民地老百姓的悲惨和殖民者的残忍。

再说第二条时间线,来到1989年,同样是在第一集的开端部分,身处美国纽约的善慈的孙子所罗门为了自己的晋升之路从美国回到东京工作,小说中所罗门并不是被美国公司派遣到日本的,而是大学毕业之后在东京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于是欣然回国。他也不是独自一人回到日本,而是和他的女朋友Phoebe一起。Phoebe是一个韩裔美国人,所罗门的大学同学。在电视剧里这个人物目前没有出现,应该是被删掉了。Phoebe这个人物映射了作者Minjin Lee自己的一部分人生经历,Minjin一家是在1970年代中期从韩国移民去美国的,后来又跟随日裔美籍的丈夫前往东京生活了四年,她的丈夫也正是从事金融行业。说回到所罗门,剧中的他把自己旅日韩国人的身份视为一把能开启升职加薪大门的钥匙,但他的最终目标不是留在日本而是要回到美国,他明确向公司提出等他拿下那块土地把事情办成之后就得马上把他调回美国。而小说中的所罗门并不想回美国,他希望留在日本生活,最终Phoebe跟他分手自己一个人回了美国。这不是简单地选择生活地点的问题,其中还包含了所罗门的身份认同问题。

小说里所罗门被解雇之后Phoebe跟他说,我们回家好吗,纽约有的是好工作等着你。所罗门回答自己在美国没有工作签证。Phoebe笑着告诉他,入籍还有其他的途径。暗示他可以跟自己结婚。但所罗门想清了自己并不想和Phoebe结婚,也不想成为美国人,他想留在日本。书中写到 ‘Yet now, when she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marrying for citizenship, he realized that he didn't want to become an American. It made sense for him to do so; it would have made his father happy. Was it better to be an American than a Japanese? He knew Koreans who had become naturalized Japanese, and it made sense to do so, but he did't want to do that now, either.', 'In a way, Solomon was Japanese,too, even if the Japanese didn't think so. Phoebe couldn't see this. There was more to being something than just blood.'

前四集中出现的另一个重要戏份——所罗门想要说服的土地主人朝鲜裔老奶奶韩金子(한금자),围绕这个人物的情节也做了相当大的改动。电视剧中这个人物的设定是她的父亲是一名朝鲜矿工,父亲来日之后她和母亲在1929年也来了日本。她靠为人洗衣服养活一家人并在1955年买下了那块地,她的丈夫已经去世,几个子女都有各自的生活不在身边。所罗门为了说服韩金子出让土地甚至不惜带自己的祖母善慈去登门拜访。后来韩金子同意出让土地,但最终还是在签字之前的一刻反悔了,由此所罗门也遭遇到职业生涯里的危机。围绕这个人物发展出来的一连串剧情包含了很多的戏剧冲突,在前四集了占了不小的比重。事实上这些非常戏剧化的情节在小说里都不曾出现过。

在小说中,土地的所有人是个几笔带过的人物。所罗门银行的大客户想在横滨置地建高尔夫球场,但有三个钉子户没搞定,其中一个就是朝鲜裔老奶奶,她对钱没兴趣,她就是纯粹不想把地卖给日本人。小说里1989年老奶奶已经93岁高龄,名字也不叫韩金子,她叫Sonoko Matusda,中文译本里是松田苑子。松田苑子并没有子女在身边,她的孩子们从日本回到了平壤,然后都死在了那里。这与电视剧中人物设定很不同,甚至不是一代人。所罗门之前压根不知道这个老妇人的存在,他跟松田没有任何直接的接触和交涉,也没有见过她。他确实在这桩土地收购案里起了作用,但不是通过他自己或他的祖母,而是通过他的父亲和父亲的朋友。父亲的朋友打听到松田不想把土地卖给日本人,但是她愿意卖给朝鲜人。所罗门父亲的朋友就出资买下松田的土地,又以同样的价格转卖给所罗门银行的大客户。而九十三岁的老妇人在卖出土地之后没几天就死了,客户竟担心老妇人的死跟朝鲜黑帮有关系,怕影响到自己的名声和生意于是决定搁置高尔夫球场的项目,而所罗门也被开除了。电视剧中所罗门的美国上司、日本女同事也都是小说里不存在的人物。小说中是所罗门的日本上司Kazu利用了所罗门之后摆了他一道,把他炒了鱿鱼,之后所罗门决定去父亲的游戏厅工作。

善慈的大嫂Kyunghee(경희,京喜/庆熙)在剧中登场之时已是将死之人,善慈和她居住在大阪,照顾她的日常起居,不久之后她就去世了。而在小说中,在1989年所罗门回到日本工作的时候,京喜的身体依然是很硬朗的,他们一家也不是生活在大阪,而是横滨。一直到小说结尾时京喜也都健在,小说的最后一句写道,”She picked up her bags. Kyunghee would be waiting for her at home. 她(善慈)拿起手提袋。京喜还在家里等着她”。他们的家庭成员中一直生活在大阪并在大阪病逝的人是善慈的妈妈Yangjin,她在1979或1980年去世,离世前一直由善慈的大嫂京喜照顾。

再回到剧中另一条时间线,第四集里1931年白以撒和善慈从釜山去大阪在船上的情景也是编剧创作的部分,小说里没有这部分内容。另外这个年份也值得商榷,在小说中,善慈遇见高汉秀是在1932年的6月,白以撒到釜山影岛是1932年的11月,以撒和善慈二人到大阪是1933年的4月。电视剧第四集的一开头就打出了1931年釜山,场景是以撒在裁缝店遇见高汉秀,不知道这样更改年代的意图是什么,当然这段情敌相遇的桥段小说里也是没有的。船上的女歌手还有矿工们也是编剧添加的人物,不多说了,不过想提一下女歌手唱的朝鲜歌曲,这是一首판소리板索里,是一种传统的演唱形式,她唱的曲目是《春香歌춘향가》里的选段 <갈까부다>:

“갈까부다/ 갈까부네/ 임을 따라서 갈까부다/ 천리라도 따라가고/ 만리라도 갈까부다/ 바람도 쉬여 넘고/ 구름도 쉬여 넘는/ 수진이 날진이 해동청 보라매/...우리 님 계신 곳은 무산 물이 맥혔기로/ 이다지도 못 오신가/ 이제라고 어서 죽어/ 삼월동풍 연자되여/ 임 계신 처마 끝에 집을 짓고/ 내가 노니다가/ 밤중만 임을 만나/ 만단정회를 풀어볼거나/ 아이고 답답 내일이야/ 이를 장차 어쩔꺼나/ 아무도 모르게 울음을 운다..."

暂时先写到这里,关于主人公善慈、白以撒和高汉秀的部分,后面再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中1932年高汉秀(Koh Hansu고한수)出场时的年龄是34岁,济州岛人,他的父亲是济州岛上的一个橘农,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十二岁那年他跟着父亲搬到了大阪。他的父亲是个酒鬼,赚的钱都用来买酒,根本不能养家糊口,反倒是靠儿子在林子里挖野菜、打猎和各种小偷小摸两个人才不至于饿死。高汉秀对父亲的评价是“A head like an empty gourd! A worthless idiot for a son!" 一个草包废物,一个对儿子一点用也没有的白痴。这段话是他在和善慈一起洗衣服的时候讲出来的。

1932年的夏天,高汉秀来到釜山南浦洞的水产市场当渔市掮客,他每个礼拜来釜山住三个晚上,其他的时间住在首尔和大阪。他说话带有济州岛口音,当他第一次跟善慈搭讪的时候,他问善慈家的民宿今晚要做什么晚饭吃?善慈觉得他的口音很奇怪,他说“저녁(晚饭)”这个词的发音很好笑,善慈都没有反应过来他说的是什么。这里补充说明一下:虽然朝鲜各个道的口音都很不一样,但相互之间还是可以听得懂的,除了济州岛方言。纯正的济州方言其他地区的人很难听懂。虽然高汉秀讲的并不是完完全全的济州土话,但他的济州口音依然是无法掩盖的。

再说高汉秀这个人的外貌,善慈视角下的汉秀:他的肩膀很宽,身体十分结实;他的腿不长,但他的个子并不矮。她母亲三十六岁,高汉秀大概也是这个年纪。他黄褐色的额头上有很浅的皱纹,高颧骨上分布着一些很浅的棕色斑点和雀斑。他的鼻子很窄,鼻梁的下方有一个突起,这使他看起来有点像日本人,他鼻孔周围的皮肤下面有破裂的细小毛细血管。他的深色眼睛与其说是棕色的,不如说是黑色的。

与之相比,剧中讲着一口标准首尔话、有着标准偶像剧男主外形的男主演显然美化了这个人物,剧里他对女主角一见钟情,英雄救美之后就和女主顺理成章地谈起了恋爱,俨然言情小说中的霸道总裁。但实际上在小说中,高汉秀一开始就把善慈视为自己的猎物,与其说他是一个陷入爱情的男人,倒不如说是一个对少女心怀不轨有所图谋的人。要知道这是一个有妻子和三个女儿,还有过好几个情人的男人。小说中高汉秀初次登场的画面是:卖海带的大婶注意到新来的鱼市掮客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善慈看。大婶翻着白眼骂道 “真不要脸,居然这样盯着你看!他的年纪都够当你的爹了!仗着自己有几个臭钱就敢厚颜无耻地妄想好人家的姑娘!”。打那之后,只要善慈去市场,高汉秀就一定会出现在她眼前,他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个女孩的兴趣,无处不在地“偶遇”她找她搭讪,善慈从不回应他,每次都不发一言地走开了。书中写到高汉秀很喜欢善慈的外貌,善慈对他充满了吸引力,“The hidden privacy of her body stirred him; he craved to see her skin.",这是爱情?还是情欲?我想我们都有自己的答案。后来善慈被三个日本男孩欺负,高汉秀救了她,但那也是因为高汉秀总是尾随她,实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