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

2023-04-13 下午五点 大三在宿舍第一次看

2025-02-14 晚上十点 情人节在大银幕第二次看

仍清楚记得当初看这部影片的心路历程,谁能没听过王家卫的鼎鼎大名,又有哪个自称影迷的人会没被安利过《花样年华》,世界名导与他的影史经典是个多么诱人的组合啊,但这么文艺的名字听着就自带催眠效果,更别说强行把自己按在椅子上安静看完而不偷偷长按屏幕进行二倍加速。可没办法,谁让我当时那么爱说自己爱电影,那就看吧,这一看不要紧,直到看完才对“电影艺术”一词首次有了如此直观的认知。如今时隔近两年,在银幕上与《花样年华》再会,观影前对影片的期待和热爱与初次见面时无异,但多了对片中细节的渴求,我捕捉到那些未曾留意的细节越多,今夜属于我的礼物就越丰厚。

爱电影和爱人的“爱”很像,爱不能仅靠嘴“说”,也要靠眼“看”和靠心“感”,就像苏丽珍和周慕云,他们对话简单且不算多,对视却是帧帧深情。至于“心”,苏丽珍的理解是“贴靠”,周慕云则是“倚靠”。约会结束后打车回家,她谨慎地想到提前下车,他绅士地选择自己下车,却因半路下雨,患上感冒,如果硬要说她隔天煮芝麻糊果真是巧合,那么他当晚淋雨患病就绝不是意外,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佳偶天成”,而所有的“心想事成”都是自己或别人或多或少有所付出,可能是关心你时眼神闪躲但思考你此时所需如何满足,她已经把心贴到男人那去,是悄然的,不敢声张,怕被发现,或者是安慰你时肩膀不动且告诉你内心所想皆为不真,他也一直让女人有所倚靠,是静默的,不会表达,觉得她懂。她的黑芝麻糊不是巧合之作,他的分手演习更不是真心所想,可是“我们不会像他们一样”,爱是那么真实,却都困于世俗,勇气不足,即使多一张船票,即使我愿意,也做不到和你一起离开。

爱电影和爱人的“爱”不同,电影可以暂停,可以加速,可以回看,甚至可以重剪,从头开始。爱情只会埋头向前走,一旦错过,结局往往是内心反复重演“如果可以”以及现实持续上演“再度错失”。其实在你意识到伤到深处会哭时,就应该知道爱到深处也会哭,爱人出轨是对自己的背叛,爱而不敢得何尝不是对自己内心的背叛,可是直至一切随时间变得朦胧,你还在怀念那错过了的沉默爱情,回顾那消逝了的花样年华,难受到只好连同秘密将一切都被埋葬在过去,故事就这样草草收尾,在外人看来仿佛从未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