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东京》

WITHIN ATTRACTION!

...

导演索菲亚·科波拉在32岁凭借该片一举夺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在内的诸多大奖,导演将微限冲突在本片中发挥到了极致,其对白也充满潜文本。 正如建筑师密斯所说: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但又绝不是简单的像白纸一张,让你觉得空洞万物,根本就没有设计.不要让大量长篇的对白淹没你的剧本,但是对白也不能没有.对白(即便是无声的对白)也应该能够对故事情节已经人物感情起到推动或是丰富作用.不是每个问题都要得到回答.正如著名编剧Philip Yordan所说“当可以用一个无声的手势表达情感时,就用无声的手势.一旦你提出问题,在找到答案之前允许它停留一会.也许角色不能回答,也许他可能没有答案,这样可能更好。这使没说的反应可以悬于空中。”

当夏洛特靠近巴伯在酒吧坐下,张力开始.那天一早,他俩交换过微笑,也许是夏洛特担心巴伯是个傲慢乏味的人,或是巴伯担心夏洛特只是一个疯狂粉丝.

“我应该跟这个陌生人说话还是独自饮酒?”的想法都闪过了夏洛特和巴伯的脑中,同时,这一疑虑也正将两种对立的价值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两种价值的冲突也决定了主人公在后续情节中所作出的行为.

其场景意图也十分巧妙,在场景开始时,他们似乎有着同样的需要:喝酒来消磨时间。但是如果他们真的只是需要喝酒,他们可以在房间的迷你吧,但是他们相跟人说话的意图使他们走出房间.开始时他们仅仅是闲谈,但是出于更深更本能的需要,他们向对方敞开了自己心扉,由闲谈转变为剖白.他们向对方倾诉自己不愉快的家庭生活,亲密战胜了孤独,于是带入了另一对价值:生活之失与生活之得.根据一般故事情节的基本发展走向原理:故事一般是由人物的负面(正面)价值转向正面(负面),而在本部片中,巴伯和夏洛特的价值从一开始的负面价值,到最后,仍然是负面,但是这并没有使人物或故事发展得乏味,反而,导演在最后一个节拍第15个节拍将人物对白变得沉默了,

节拍#15

夏洛特:我希望我睡得着.

巴伯:我也是.

【很久的沉默】

行动:夏洛特坦承她觉得有失落感.

反应:巴伯说他也是.

其台词“我希望我睡得着”和“我也是”以一种十分动人的方式暗示了受苦的浅文本.

睡觉可以恢复人的神志状态.没有它,活着就如疯狂,乱走的时钟.而夏洛特和巴伯都睡不着,其原因是因为脑中的烦心事,或是时差原因吗?我想不是,其失眠有着更深层的原因:他们都宛如婚姻中的局外人,在生活中漂浮,而内在又翻涌万千.失眠也正象征着他们内心的空虚,即使是家庭还是工作都填补不了的空虚,他们都丧失了生活的目标.我想到这周上语文课老师对与海明威《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多次强调老人圣迪亚哥的睡眠,有着异曲同工之意。睡眠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生活目标的丧失,而老人需要充足的睡眠,也就象征其生活的希望与目标。 片中仍有很多生动的潜文本.

如下面的图片中的对白

巴伯:你主修什么?

夏洛特:哲学

巴伯:那可是好专业啊

夏洛特(难为情):到现在还只能做义工

/行动:巴伯想要听夏洛特的个人故事

/反应:夏洛特坦白未来不怎么好

此时巴伯在鼓励夏洛特说有关她的更多信息。夏洛特坦承,她的职业生涯和她的生活一样飘忽不定

巴伯:我相信你会找到门路的

夏洛特:是(笑)

/行动:巴伯给她的空无的希望

/反应:夏洛特一笑置之

巴伯的厌世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显现出来,夏洛特的笑让巴伯明白她听懂理解这一点,于是她加以反击:

夏洛特:我也相信你的保时捷计划能够实现

巴伯:(点头)

/行动:夏洛特提供空无的希望

/反应:巴伯表示他也听懂了

他们都不快乐,都不愿被欺骗自己,分享这一残酷的现实让他们的距离更近

其主题在片名中也很好的体现了出来lost in translation 他们的私密关系与事业生涯的两难创造了一种“存在危机”,他们都没有可见的不快乐原因。他们受良好教育,拥有名誉和金钱,朋友多。他们孤独吗?不,他们并不孤独,他们只是lost了,他们是迷失了,失落了.

孤独是你有东西要分享但没人可以分享,而失落是你没有东西可分享,不管你与谁在一起,你都孤独失落。而失落对于生命所造成的伤害远大于前者.

“在天黑以后,往热闹地方躲,跟着别人努力快活,

可惜心里头,有定时的闹钟,提醒你有多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