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燃烧》后,突然有种不知该从何说起的感觉,这种感觉不禁让我开始思考:电影到底想表达什么?导演李沧东似乎把想说的都说了,但又似乎什么都没说,看完电影后不由的生起一种空虚和落寞的感觉,像极了电影中的破败帐篷,空荡又模糊。
观影后看了导演的采访,里面谈到这部电影是反符号化和反隐喻的,但从我的角度看上去电影却充满了设计好的隐喻。阶级的差异,南北的对立,梦想和现实的距离,甚至大棚也带着不同解析的角度。但可能与主题最为贴近的还是电影的名称《燃烧》,《燃烧》在电影中也有着多重含义:是惠美为了梦想而燃烧的生命和肉体,是ben燃烧的帐篷,是宗秀父亲点燃的马棚亦或者是宗秀自身的怒火,也可能都是。宗秀在电影中天然带着一丝空洞和空虚,眼神中弥漫着迷茫,直到杀死ben的那瞬间眼中闪出了光芒,但很快又被复仇结束的迷茫给掩盖了下去。ben在电影中的存在也是带着一丝空虚的状态,他整天玩乐,衣食无忧的他虽然没有了生存的烦恼,但在人生意义这个命题上他也是空虚的,而他的空虚最终落到了以下层阶级的苦难为乐趣。可能这也是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在不论贫穷或是富裕的阶级都面临着一样的空虚感。
电影中唯一全程带有目的的角色就是惠美,惠美似乎一直有些明确的目的性。她的角度是更加积极主动的,不论是交友,旅游还是梦想,似乎她对自己的梦想有着确切的思考,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燃烧殆尽,无影无踪,而她的燃烧也无疑是最为动人的。而惠美的失败似乎也给电影蒙上悲剧的色彩,即有目的的人,最后都无法获得想要的结果,而其余的人全部遁入空虚,这样的社会是让人感到绝望和无助的,而最终都将遁入空虚。
空虚和虚无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文艺片的教科书
从《四百击》到《精疲力尽》,近期法国电影新浪潮的电影让我颇具惊喜,最近计划每周至少找部新浪潮电影作为本周电影的候补,恰逢上周在b站寻找《坏血》中的奔跑画面时,看到了《戏梦巴黎》与《法外之徒》中卢浮宫的奔跑画面,不由让我心生好奇,于是 ...
目光所及皆是光亮,身处之境却是黑暗
今日在寻觅片单时忽然发觉本届戛纳饱受好评的电影《想象之光》还未曾接触,因本人对印度电影的了解甚微,且之前所接触的印度电影大多和阿米尔汗相关的印度商业电影,所以本能将本片带上了印度商业片的标签一直搁置至今。今日补片时终于腾出精力观看本 ...
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
作为奥斯卡经典电影,前段时间突然想找找皮特年轻时的电影看看,便寻来了《燃情岁月》。电影围绕着家族的三个兄弟和苏姗娜之间的故事展开,电影围绕着苏珊娜和家族三兄弟之间的故事,苏珊娜是老三的未婚妻,却爱上了老二,而老大对苏珊娜也倾心已久, ...
记在精疲力尽的一周后
继两周前观看了特吕弗的《四百击》之后,本周的电影便来到了戈达尔的《精疲力尽》,说是本周但实际是上周日已观赏完的影片,可恰逢周中繁忙,腾不出空来撰写一些文字,再者即是有鸡毛蒜皮的空闲也因为繁忙的事物导致提不起兴致,恰逢上在b站评论区与 ...
一份致歉
最早接触本部电影还是该片初次上映的时候,那时不曾接触戛纳也不曾接触真正梦核电影,那时的我最爱的电影是《阿甘正传》,《记忆碎片》,《盗梦空间》等一系列好莱坞大片,精彩的故事,出色的暗喻以及颇为不错的与社会经济等现象融合的电影让我在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