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碎片化思考
首先我愿意相信作者本人没有想表达牢记民族仇恨,坚持政治正确,谴责万恶法西斯的意思
他的表达克制而温和中立,脱离了单向道德审判叙事,关于里斯本丸船长余生的描述或许更能体现片子的主旨:每一个个体都逃不过沦为高层博弈棋子的命运,但不要绝望,因为人性的光辉可以救千千万万个平凡的我于水火之中
导演给了每一方表达的机会,痛失亲人的英国人,舍身相救的中国人以及军命如山的日本人
(不过那段法庭上船长自相矛盾的陈述、那位日本学者的闪烁其辞似乎也影射了导演有意无意的引导)
抛开历史的壳,探讨的其实是人性的光辉与生存的意义
我们为什么而活?我们生存的支点是什么?是墨镜框里妻子的照片,是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在那个死亡易如反掌的岁月里,人要为自己寻找活着的信念。
也许失去和得到从不是反义词,英国军人和香港女孩的爱情,正是我们反复歌颂战争年代的爱情,伟大纯粹珍贵,这份爱的纯粹、完美来自它随时会破碎消失,让人们动容地往往是向死而生的爱情,现在的爱情关系得到太轻松,又没有不可抗力带来那种随时会失去的危机感,于是人们穿梭在一段又一段关系里消解了爱的意义
后人是你生命的延续,倘若没有后人的追忆描述,又有多少人的故事从历史长河里悄无声息地消失,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非电影专业出身,不懂镜头语言节奏调度这些评估纬度,单从内容来说,它值得五星,首先真实自有万钧之力,其次如此用心做内容的理想主义者,我愿意着为其振臂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