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阿加莎的真爱粉,同时也是《尼罗河上的惨案》这部作品的真爱粉,很期待这部电影的上映。尽管在第一部《东方快车谋杀案》就迎来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波洛的人物形象改变等等。不过在我看来第一部的翻拍也有成功之处,例如为了观影的效果将原作的依次调查打散之后,插入各种具有视觉效果的动作场面等等。
因此对于这次改编的《尼罗河上的惨案》,我也是抱有期待的。
首先必须要声明的是,尽管是原著粉,我对一些大幅度的改编也不会太过在意,因此对于广受争议的波洛形象,乃至整个设定都改变了这一点,还是认为他言之有理就好。当然将怀有沉重过去的侦探形象与我们所熟知的那个自命不凡的波洛形象重合在一起是否成功,我个人还是觉得这两者挺矛盾的。不过我倒是很在意没了标志性的胡子之后这个系列还会怎么继续拍下去。
然后就是这篇长评的重点,也就是在情节改编上我认为成功的地方和失败的地方。
在原著里,大致可以分为情感线和推理线。
推理线就是围绕林内特之死展开的一系列调查,并牵扯出了许多配角的故事;而情感线是林内特、杰奎琳和西蒙之间的三角恋情。在原著中,配角的干扰作用更强一些,拥有不同动机的人物更为庞杂,而且也做了不少干扰视线的事;情感线也更加复杂,原本和杰奎琳订婚的西蒙最终和林内特成婚,杰奎琳的跟踪与骚扰也包含着更深的恶意,而在林内特死后,耀目的光芒消失了,太阳落下月亮也因此升起,西蒙重新发现了自己对杰奎琳的感情。正是因为有前面的这些铺垫,所以当推理线与情感线在最后一刻交汇,西蒙与杰奎琳被指为凶手的时候,无论从推理层面还是从情感层面都让人觉得非常自然,而最后两人的殉情也在这种情感的爆发下让人扼腕叹息。
既然原著中采用了这两条线,而且很明显地能够看到导演也明确地区分出了两个部分,那也就分开探讨一下。
我对电影圈不太熟悉,但通过这部电影就能看出导演是个相当自信的人,比如之前说的对波洛形象的大幅更改,又比如说在推理线上敢于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以至于除了重要的情节和人物之外,所有人物都被压缩了。压缩人物是相当重要,也是相当成功的一步,因为原著里的人物体量很难用电影来承载,如何在2小时的时长内最充分地利用好人物,成了改编最大的难题。以往也有删去人物的做法,而这部电影的导演采用的是更为大胆地全部推倒重来。用全新的嫌疑人来编排情节,每个嫌疑人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隐藏的剧情,而这些大多与主题相关。
在悬疑感上,除了前半段基本上按照原著之外,后半段同样是有技巧地处理了对嫌疑人的依次调查。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对嫌疑人调查的顺序是经过设计的,让哪些线索先出现,哪些后出现,如何在恰当的时候插入新的命案发生,使得后半段原本枯燥的家访反而变得一气呵成,相当紧凑。而第三案的死者改为看似系列角色并有重要戏份的布克也是一个成功之处,因为原著里这起案件就是相当意外的,这么处理也能更加凸显这个意外。
然而最大的问题出在伏笔上。不得不承认的是,导演自己铺设的伏笔也很厉害,例如画面的颜色,布克的外套,床单的细节等等,这些都是通过电影的画面来呈现的伏笔。但或许是因为受到了原著的制约,有些伏线太过臃肿。例如红颜料这个伏笔,完全可以靠后面的画面来取得一样的效果,却偏偏在前面多提了一句,显得有些多余。以及像是披肩不见了这样的线索,也完全可以用画面,而不是一句突兀的话。
另外可以说导演最忽略的一个地方就是对这些伏笔的回收。推理小说之所以让人震撼,并不完全是因为真相出乎预料,而是在回收伏笔的过程中让人惊讶于“这些地方居然也是真相的伏笔”,当然电影中有时候也会在解开真相时配合这个细节的回忆,但其实还有更多值得回收的伏笔却没有搭配上解释。当然,这或许也是因为导演特意想设计一个相当紧凑明快的解答环节。
在情感线上,问题就更多了。同样可以看出导演的技巧——提炼出了原著最关键的主题词“爱情”,然后让主线和支线人物尽可能地去诠释这个主题。或许导演知道这样会让情节太散,于是这个主题主要汇聚在三个主要人物上——杰奎琳、布克和波洛。但问题也出在这里,就是影片中的爱情往往出自角色之口,对爱情大谈特谈,却很少有实际的情节可以让人感受到爱情的存在。这或许并不怪罪于导演,因为从前半段的改编可以看出有意强调西蒙与林内特的感情,但应该可以归因于氛围营造的不足。这个缺点是致命的,因为情感的表达一旦没有到位,那么殉情的这个结局就会失去表现力。显然而情感铺垫不足也出现在了几乎所有的配角上,不过既然配角的定位就是干扰视线,那或许也可以原谅一些。
分别来看推理线与情感线,可以看出这两方面导演都是很有技巧的,而且虽然有失败之处,但都没有特别失败。那么它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还是在于推理线与情感线的融合上。
前面也提到了,原著里是有意在开头与结尾让两条线合并,但在坠石事件到揭开真相之前两两条线分开,形成一个类似梭形的结构。这么做的作用就是让最后的结局于情于理都很合理自然。然而,在影片中这条线之间有着明显的断层,前半段可以看到是以三角恋为核心,然而在案发前开始就以破案为重点,同时也因为导演将原著的情感线的后半段彻底删去,导致调查开始之后原本应该是故事核心的西蒙与杰奎琳彻底沦为背景的角色。在影片的最后被众人拿枪指着毫无退路而自杀,和在下船之后四目相对说着“我们输了”而自杀,给人的感觉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这个结局可以说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局,但既然导演试着去还原了原著的重点情节,我相信这个结局原本应该可以表现得更加出色。
总得来说,这并非是一次让我很满意的改编。因为我能看到导演的雄心壮志,想要塑造一个全新的波洛,以及对案件的重新修正;也能看到诸多技巧,包括伏笔的铺设、悬疑感的塑造、情节的起伏、主题的强调等等。但这些也只是浮于表面而已,我想这部电影可以充分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光靠技巧是不能打动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