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很想看电影,在豆瓣的想看列表里浏览了一圈,发现还是希望看一部跟社会议题相关的,所以把目光停留在了《熔炉》和《素媛》上。《熔炉》的故事早已听过很多遍,剧情大致何如也都了解,可还是希望能够跟随演员本身去感受这个故事的发展。可能也有一种私心,就是我希望看此类影片来让自己不要对周遭的不幸和呐喊感到麻木,特别是在当今各种不好的消息充斥的每天、每时、甚至每分。
以前看社会议题的写实电影,如《盲山》,需要看一阵,停一阵,缓一阵。虽然看《熔炉》的时候,也有此类心情,但我能感受到自己心流的变化。对于远方哭声,不再只是单纯的扼腕叹息,而内化成某种内生的力量,“正因如此,我们更应成为发声的一员,参与到与这荒谬世界的对抗中去,即使知道结果很难圆满”。我很希望,自己既能有理论上的武器,也能有实践的经验和与他们(不仅仅指剧中谈及的群体,包括一切都需要帮助的对象)真实共情的能力和阅历,我需要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自己害怕矛盾的自卑心理打架,然后成为一个内心更强大和坚定的人。这将是我无论从事任何工作, 都不可能会放弃的心中火花。
《熔炉》的剧情一开始有些顺利到让我觉得故事发展的太快,前面一次次上诉、被害的聋哑男女孩们为自己辩护的刻画显得正义光芒普照,胜利在望,让我错以为是现实生活中此类事件的草率了结,让我们习惯了结局未必是那么理想的,所以反倒怀疑是否《熔炉》会落入为了弘扬正义而让这个案件顺利结束的套路。然而没想到,故事的结尾竟以被告的缓刑作结,美术老师和人权斗士找到了明显的物证,却被原告方的律师背叛。除此之外,我很庆幸,这个故事没有为了戏剧效果,让孔刘扮演的美术教师接受了被告方律师的贿赂,他是这部悲剧中的亮光,也是加重这部电影悲剧色彩的主要角色——正因为他坚守了、努力了,但曙光仍没有到来。
其中有几句台词我很喜欢:
“孩子遇到这种事的时候,当时我也在场,但是却无能为力,现在要是放弃的话,我也没有自信能做好松儿的爸爸““世界上最美丽最珍贵的,反而是听不见看不清的,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得到”“冬天天气冷,是为了让我们懂得,周围人的温暖,是多么的珍贵”
片尾的两个拍摄手法也让我沉浸:
1. 败诉之后的慢镜头,男主站在法庭的观众席,望着周围混乱的一切,律师无情的背叛与回避,法官、被告们、被告们的家人和贿赂过的警察脸上幸免的笑容,聋哑孩子妍斗和民秀的号啕大哭,聋哑孩子琉璃舔着棒棒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疑惑的表情,以及站在原告方这侧的其他聋哑人员对判决结果的声讨…..
2. 民秀与侵犯他的老师同归于尽于轨道之后,在他的追悼会场外,聚集了大量的示威静坐者,他们要向法官提出抗议,却遭到警方的水枪攻击。男主这时拿着民秀的遗像,站在示威者和警方混杂在一起的水枪底下,一遍又一遍向逐渐围观的人群喊着“这个孩子的名字叫民秀,是一个听不见,又不会说话的孩子啊”,直到最后遗像被警察夺走扔在地上,自己被警察用警棍压倒在地,眼睁睁地看着遗像被跑过的警察踩碎了相框….
最近,因为SH的事情,许多人在pyq纷纷点赞了《悲惨世界》中大家一起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那段场景,以此作结和共勉。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Singing the song of angry men?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 when tomorrow co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