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丝绸尾巴第二季

“《180天重启计划》的故事,让我想一条微博,是近些年我在中文互联网读过最好的文字之一,一位互关写她的外婆:
“……来龙去脉我现在可以告诉你,外婆。女性的卵子在胚胎时期已经形成,那时候你怀着未出世的妈妈,而小小的妈妈体内的我还要更小,小到无法被你感知,我们一齐附着在你的腹腔里……我们曾是同一个人,后来竟荒诞地归属于三个不同的姓氏”。

那条微博我至少发给过十几位(具备基本认知的)男生朋友。我们都觉得她写得既陌生又真切。可能只有最真实的女人身体经验才能酝酿这么天然、准确的感受。对我来说这段话有科学事实和情感视野的双重冲击,改变了我对妊娠,代际,母职等问题的直觉。

我在想《180天重启计划》的编剧或许也读过那条微博,故事的立意很相似。三代女性,两组母女,彼此有陈年旧怨需要化解。一度形同陌路的三个女人,曾经竟属于一个身体。
典型东亚家庭里的母女关系,历经女儿成人、婚姻、为母,往往是越来越疏远,这有点像某种循环困境。
我猜测导演安排周雨彤一人分饰母女二人,多少也有这个意味在,她们原本是一个人。身体和身份交织于某种名为“妻子”或“母亲”的境遇。有点像《82年生的金智英》智英在精神崩溃后,误以为自己是二十年前的妈妈。

周雨彤说是分饰两角,其实是三组时空分饰三角,分别是当代90后职场女(并非纯粹的女儿或母亲),二十年前的单身母亲(纯粹的母亲),三十年前意外怀孕的年轻女人(纯粹的女儿)。
我还是要说她演得很好。大量交叉剪辑,三个时空交替,但只要周雨彤一出来,从她的扮相、神态,你立刻就知道是叙事在哪个时空。这属于能扛戏的表现,给我很大惊喜。

有观众批评《180天》的故事是在催生,我觉得恰恰相反,它是少数正视了“生育本质”的国剧。《180天》的吴俪梅的人生被两次怀孕永远改变了,一次是青年时,怀孕把她加速推向新生活;一次是中年时,怀孕将她带离稳定踏实的中年生活。职业中断,身份重构,关系重组,都是吴俪梅选择生育的现实后果之一,她用自己的全部的人生承担了这些后果。

我觉得这部剧立意好在它对家庭和孕育的态度是新的。它的重心不是家庭,而是母女关系,家庭是有姓氏的,有权力配置的,而母女可以是两个天然的女人。
它也没有把“孕育”作为一个人生的自然或必然,而是一个棘手意外。
外婆、母亲、女儿三代人的怨恨与和解,本质上在展示这个年代中国女性人生选择和自我发展的其他可能。很不错的剧。”

cr.摘樱桃t

“认真推荐一下周雨彤的《180天重启计划》
小毛病我先说比如一些情节稍显悬浮,有些台词比较喊口号,但是在都市剧里绝对是很落地的剧情了。如果你喜欢《好东西》里母女的相处,你大概率也会被这部剧里的亲情关系所打动。
剧里没有坏人,也没有好人,只有人。对于妈妈和苏苏来说外婆是好人,给她们用无菌蛋做菜,鸡汤都是盛鸡腿。对于其他人来说外婆做法就有点让人挂心,区别对待,给他们吃七块钱一斤的普通鸡蛋,鸡汤里鸡块不是好部位,精打细算得人心里不舒服。对于小时候苏苏来说吴俪梅是酷妈妈,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慢慢找到工作,好好找到自己。对于低谷时期的顾云苏来说妈妈就变了,变得和她吵架,不关心她的心情只在乎钱。很多很多,人,人的关系,就是好坏交织的,只有爱你才会觉得你这样对我我很委屈,你是我妈妈,怎么可以第一时间不心疼我。我是你妈妈,你怎么可以这样揣测我。外婆给妈妈特别买的贵的鸡蛋和牛奶都贴了小红花做标识,小红花奖励给她的小孩,没有做什么事,只是存在着,就值得外婆用心地奖励着。
有一个镜头我印象很深,是吴俪梅去舞厅被别人议论,苏苏问她为什么喜欢去呢。吴俪梅没敷衍她,隔着光晕一般的老式隔帘,说因为他们抱着她转了一圈又一圈。明明也没有舞厅的画面,从吴俪梅的眼里好像就能看到有很多很多漂亮的光来回流转。
女儿,妈妈,外婆,三个人连接在一起。这个剧里有很多呼应的镜头,比如妈妈叫女儿起床,后边外婆叫妈妈起床。青年吴俪梅和长大版的顾云苏也有很多情节相互对应,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祖孙三人相处起来并不沉重,反而是狡黠可爱的,有默契地替吴俪梅讨公道,帮外婆弄死那条不肯翻白肚的鱼。互相圆场互相保护,也互相埋怨互相记仇。但其实母女是有隔夜仇的,听妈妈的难听话才是吞一千根银针。但她也用这些针缝过破了的外套,丢掉的纽扣,总是这样的,总是这样的。
苏苏小时候和她朋友的感情也好看,完全没有传统叙事中少女友谊的类嫉妒的坏东西,而是出头,义气,一起罚站。这种只供给男人群体的品质本来也是女孩子之间的互助和担当。
还有片头,不要跳过!我因为跳过一两次,后边发现片头是一封封信的时候才回去补看,有点破坏意境了。对了,有些情节很突然,我也这样觉得,因为这导致我眼泪长流。但是生活是否如此,我认为,上帝的确是喜欢这样开玩笑的。
七斋很齐地客串进去,这段是周雨彤自己写的,收集了每个人想要的角色,写了大家的台词。真好,这部剧真是好,本来就好得亮堂堂的,老朋友聚在一起,好像更暖和了一些。
一直想追平了再写剧评,但是怕追平了就时间太长了。夸奖的话可以多说几遍,但是迟到可能不太行。以及一开始我看剧是因为想支持一下周姐,她不是那样的人,我知道,但是浪潮来的时候,说什么都没用。还想过就算不太好看也尽力找到亮点,但是周姐是不需要人担心的。她会演戏,她就长了一张会演戏的脸,让人跟着她好事时泪流,苦痛地奔走,也能和她一起生出希望,生出奔头。
真好,我看一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