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今天看完,也是伴随我六七年的作品了。对数十年以计的中老年来说,第四季的十集还是远远太短了。几乎没有日常的中年,只有呼啦啦的翻页。没有一天被来得及严肃对待了。光影不再自转,而是围绕主角的世界加速旋转,空镜头少了很多,要着急把故事讲完,像是整个剧组把重锤高高举了这么久(这么多年)举累了,必须要听见宏大黑影喑哑倒地了。该死的立即死了,该消失的也立即消失。是疼痛密集到必须急促地一个事件接着一个事件,还是真正的生活早已在童年和青年时期过完?就好像必须要挖出所有先前埋藏的根茎才算是还土地一片干净,也因此不再制造新的隐喻。但也存在另一种可能,真实的中老年就是如此迅速,房子已经建成,接下来的只能倒塌——而通常这就是倒塌的速度。像是不知从哪看来的可疑理论,如果以心理体验速度来说,人生之半恰好是23岁。此后的几十年如何能抵得上那么锐利的童年,如公园里水写的字,第一笔最重,之后越写就越浅淡,并最终跟不上蒸发的速度。而莉拉,我从头到尾没有真正喜欢上的角色,在叙述疲倦的正中央终于完成了全员以待的消失。
以及一段与剧评无关的话,不能免俗地:记得中学时代最好的女友曾经在大学时寄给我一整套这本书。许多个瞬间过去,书我已经不记得放在了哪里,也早已多年没有真正与她联系过。我也仍然记得她孩子时的样子远多于之后所有的日子。我想念我们孩童的时代,在我家或是她家的卧室;因为那时阅读所有的痛苦还是像透过簇新的窗玻璃,我们贴着脸放在窗玻璃上,还不用在正午时分真正走出那里去。但倒也不用担心走出去,因为(这部剧同样告诉我们)此后也没有根本上新颖的无望发生了。
短评的字数超了,于是另留在这里标记
九月十七日标记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