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肖申克的救赎》以及《阿甘正传》。
同为1994年竞技奥斯卡的佳作,总会让人忍不住拿他们做比较。有趣的是,虽然《阿甘正传》才是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获得者,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无论是豆瓣还是IMDB,《肖申克的救赎》的评分都比《阿甘正传》要高。
我也更喜欢前者。
也许是因为阿甘的生活过于理想,而当下的日子又实在挣扎,一些情节与我而言不仅无法让人获得力量,甚至觉得不可思议。
例如童年和青年时期被同年纪的孩子们追赶欺负,阿甘总能逃脱,而现实就是即使你智商正常双亲俱在,你也会被同年级同学以不同的形式霸凌,我就曾经经历过;再如他因为橄榄球而获得了名校毕业证书,但现实却是有时你在学校拒做核酸就会被记过处分甚至开除。
影片中的阿甘是纯粹专注的化身,导演把他塑造成一个智力低下却又专注当下的人,也许就是因为他的智力不足,才使得他能心无旁骛的专注当下,从而获得旁人艳羡的成功——成为身价过亿的企业家,投资苹果。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改变了历史——水门事件。
这些对于学生时代的我大概会是很好的鼓舞,但这些年的大环境以及被社会和生活按在地上摩擦又摩擦之后,总觉得如鲠在喉。
我见过专注自己实验想要在自己研究领域真正做出贡献却被只会拿钱发表论文但和导师关系好而排挤的同龄人;见过能把整间屋子打扫的一尘不染却仍然要为生计发愁的中年阿姨;也见过千千万万兢兢业业一直奔跑奔跑想要为自己跑出一个不知道存不存在未来的外卖小哥。
阿甘的专注也许并不是为了好的结果,他是专注本身,他善良又执着,他配得上命运对他的眷顾。
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见过这些人之后,再让我看见他的结局,未免有些残忍。
命运何曾温柔待人?
相较而言,肖申克的阴暗冷峻、暴虐高压,似乎才是芸芸众生命运的诠释。
Andy作为银行的副总裁,大约算得上年轻有为。从他后期帮典狱长洗钱凭空塑造了一个不存在的人物这点来看,甚至算得上是天才。
可即便如此,他仍然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洗脱冤情。他甚至无法在监狱中自保。感谢导演Frank省略了姐妹花对Andy摧残的具体镜头,免去了我二刷时需要快进的步骤。
智商超群的天才在命运的巨浪中也只随波逐流的被动承受。普通人哪能如阿甘般幸运去创造历史。执着与坚韧换来的也许是更为幽暗的禁闭惩罚,一个月不够那就两个月,两个月不够就再加一个月。再以烧掉图书馆胁迫你,直至你低头。
普通人也不能见证历史。当典狱长提出服务社区的口号,囚犯们只能被迫成为奴隶参与劳动。是的,普通人只能承受历史。
这才是命运原本的样子,命运的残酷从不会像那永远追不上阿甘的坏小孩般在背后恐吓你直至你化险为夷。它一直是真刀真枪,一拳一拳地在你脸上留下血痕。
所以Andy的脱逃才忍不住让人热泪盈眶。
自由,从不是因为命运眷顾。自由需要永不放弃,自由需要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挖掘。
这个世界上能困住人的,不只是监狱。
愿你我都拥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