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基于微信群讨论创作,并非全部个人原创。本次观影共31人参与讨论,26人参与打分,平均分为3.47分(5分制)

...
小影金帧♥♥♥

...
评分表1.关于导演保罗索伦蒂诺
...
保罗·索伦蒂诺获奖照

说起保罗·索伦蒂诺,这位曾经凭借一部被誉为“现代版《甜蜜的生活》”的《绝美之城》赢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导演,是当代意大利影坛最具代表性的导演之一。如果说绝美之城是古都与人的一部散文电影,那翻看导演的履历还能发现其电影类型的丰富性,从描写意大利总统朱利奥·安德烈奥蒂的政治惊悚片《大牌明星》,到用摇滚复仇精神复仇的公路片《为父寻仇》,再到封闭空间中回望人生的《年轻气盛》。在意大利电影渐渐衰弱的今天,索伦蒂诺用自己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地将意大利电影往日的荣光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
年轻的教宗剧照

如果说导演的前作体现出他在第七艺术上造诣之深的话,那更令人惊喜的是,前几年他开始将重心转向剧集领域,并先后指导和监制了两部高口碑神剧《年轻的教宗》与《我的天才女友》,体现了他在“第八艺术”领域也依旧游刃有余的创作水准。

在指导剧集后,索伦蒂诺已经整整六年没有带来过一部像样的电影。这一次的《上帝之手》,是他睽违国际影坛六年后带来的诚心力作。索伦蒂诺也从世界舞台回到了他赖以成名的亚平宁半岛,为观众讲述自己在那不勒斯的成长故事。

...
上帝之手片场照

所以《上帝之手》是一部“私人电影”,它是51岁的索伦蒂诺献给自己的个人传记。如阿方索·卡隆的《罗马》、阿莫多瓦的《痛苦与荣耀》以及今年颁奖季大热的《贝尔法斯特》一般,《上帝之手》一样是导演对自己往昔岁月的追忆。

2.马拉多纳与上帝之手

不管你是否喜欢足球,肯定都听过这个名字——迭戈·马拉多纳。马拉多纳是足球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而“上帝之手”是1986 年墨西哥世界杯1/4决赛阿根廷对阵英格兰的比赛上,马拉多纳打出的一记“世纪进球”——即马拉多纳用手把球攻入了英格兰队的球门,并且裁判判定进球有效。马拉多纳的这一粒进球,让阿根廷以2:1战胜英格兰队,并最终获得了此届世界杯冠军。

...
1986年世界杯,马拉多纳率阿根廷队夺冠

...
电影中对马拉多纳上帝之手的再现

绿茵场上的胜利给彼时尚处于马岛战争阴影之下的阿根廷人们带来了一缕光芒,马球王本人更表示这粒进球是上帝对英格兰人的惩罚,而电影里借一位老者之口直接表达了这次胜利的历史性意义。

...
上帝之手的历史性意义

回到电影,导演以上帝之手为电影名,一是他对偶像的缅怀与致敬,二是自己个人的成长经历与马拉多纳息息相关。索伦蒂诺曾向媒体坦言:“我觉得那真就是命运的安排。当时我才16岁,本该跟着父母一起去度假,但最终我还是决定要留下,因为我实在不想错过那不勒斯的比赛,那是我的主队。结果,我父母亲遇到了事故,不幸双双去世。所以说,是我对于足球的热情,确切地说,是我对于马拉多纳的热情,救了我一命。电影中也还原了这个桥段。

...
马拉多纳救了男主一命聊了这么多,让我们回到电影本身,看看金帧群友是怎么评价的吧!

1.过于私人化的影像

...

私人化是讨论里群友提到最多的一点,换言之,这是导演给自己的回忆录,而不是拍给观众看的,观影过程中很难与导演个人的经历建立共情。

@AlanX:相比于《罗马》,上帝之手更不容易共情

@啊柒:上帝之手不是我们的青春,我们的青春没有这样的经历。不是沉浸式的回忆,而是纯粹作为一个旁观者罢了

@Cardinal:同样是私人作品痛苦与荣耀里的情感是流淌出来的,而这么上帝之手却没有什么情感依附点

@诗意症与一百年:艺术是需要加工的,并不是越私人就是越好的,跟Amarcord没法比

@Aloysha:他一直以来的创作都极其偏好那种失意甚至是失败的人物,这部直接投射到他自己的身上,说实话,太自恋了

@wild life:差点以为在看欧洲杯往事,它讲了一个可能只有欧洲人能看的比较感同身受的东西

@王不冷:我之前看过一句分析日式青春片之所以受欢迎的话,观众会在观影过程中产生“我也曾这样,青春大概相似”的感觉,这部上帝之手则是恰好相反地投射了太多导演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在里面,缺少群体共鸣。

@凸凸凸噗:毫无疑问这次索伦蒂诺走得太保守了,无论是故事还是主题都是全方位的平庸,可能是太过拘泥于自身的成长经历,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进球帮助他逃过一劫即是他个人色彩的最佳印证,家乡的含义成为索伦蒂诺不忍触碰的伤痕,将这个故事放到那不勒斯以外的任何地方都不成立。

不过也有群友对这种私人化影像表达了赞美之情

@王不冷:我还挺喜欢的,虽然没有太多共鸣,但总觉得也能在某些地方打动我。

@白色条纹:就像一部私人的回忆录,跟我个人经历有许多共鸣之处

@二十:打动我的是最后男主坐在火车上独自离去的场景,千帆过尽后还是选择了离去,不留恋,不怀念,带上耳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一刻,显得比较动人

@sel硒:整体来看这俨然是索伦蒂诺对青春期的重塑和反刍,但从片名到内容无疑都充斥着对马拉多纳的敬爱与“感恩”,却丝毫不影响其文本的回响,极其顺畅,滥觞于整体架空结构的去语境化情形之下,展现了比索伦蒂诺任何作品都温柔的、私人的一面;不假思索的那不勒斯夜景空镜头和留白没有丝毫突兀,反而致使影片更深入与融入进整个构造与少年的生活;

@红酒与谋杀:长期身处费里尼阴影之下的索伦蒂诺这次拍出了他的“那不勒斯风情画”,给出了最私人的表达。这里面有最珍贵的回忆,关于故乡、家庭、城市、电影、性启蒙、马拉多纳等记忆。任何时候当一个创作者愿意毫无掩饰的表露自己内心深处最柔软、最脆弱的那一面,并一层层剥开给观众看,这都是令人敬佩的,可能这也是一个作者导演一生中至少要面临一次的创作体验,坦诚的面对自己、面对观众,这样的创作生涯无论如何也都是完满的。

2.碎片化叙事

...
电影中的群像

在这部电影中索伦蒂诺一改往日带领衰弱的意大利电影重回国际舞台上的强烈使命感,取而代之的是极度私人化的表达,观影过程中就像在翻看导演的私人日记,这也使得电影在叙事上变得十分松散。

@花茶:影片前半段没有明确的线索,大多是一些家长里短,观影期间很容易分神。后半段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原有碎片,使得多线合一,男主也从旁观者转为叙述者,代入感逐渐增强。

@Cardinal:索伦蒂诺,一个想一出是一出的导演,一通乱麻乱七八糟情感悬浮。

@啊柒:从头到尾看起来拼凑感都很严重,但你又不能说他完全没讲清楚。个人觉得如果故事情节一看就给人感到拼凑感严重的电影不是一部好电影.

@麋鹿先生:感觉导演想讲的东西很多,少年的青春懵懂、性启蒙,亲情,足球,梦想(电影),但是没有一点是讲连贯了、讲透彻了比如看到父母死了,男主撕心裂肺,我在屏幕外面无动于衷,就很难共情……很多情节太碎了,太跳跃了。

@Grant王冠: 我觉得像是看流水账。。。就是风景好看。其他的一切(除了性)都很平淡...加上我预期的线索(足球和马拉多纳)部分不是这样的 就有点无感.

@sel硒:叙事没有一丝废肉赘笔,人物塑造不浮于脸谱,非常稳,观影过程好生舒服,到最后一幕的火车镜头,竟然在这夏天的、“欢乐”的那不勒斯悟出了这位少年难以言喻的忧伤和迷茫

总之,就我个人而言,对这种碎片化叙事还是能接受的。电影从生活中琐碎的对话入手,以极具人文关怀的态度和笔触道出了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保罗·索伦蒂诺真正想要揭示的是人生的无常与残忍。

3.独特的电影语言

...
索伦蒂诺的构图之美

索伦蒂诺电影镜头的视觉呈现效果,既源于绘画般的色彩搭配与构图设计,又源于通过运动镜头、长镜头实现的蒙太奇式镜头美学。这种视觉呈现效果又并非孤立于影片本身,而是契合影片环境氛围与整体主题基调,使常被忽略或割裂的构图也能为叙事起到辅助作用,这也是索伦蒂诺电影能以镜头美学著称的关键。但在《上帝之手》中他去掉了浮华的雕饰,收敛了张扬的炫技,就像索伦蒂诺在采访里说的:“当你过度沉迷于自己的风格,你就会变得有些肤浅。我选择了一种更简化的风格,我以前并不特别喜欢,但我觉得是时候有些转变了。“所以相较于前作这部电影寡淡了不少。

关于电影的视听,金帧群友提到最多的是摄影,其次是电影原声,还有那不勒斯的美景。当然还有构图等等,考虑到篇幅问题这里不一一展开,下面就让我们看看群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 Aloysha:老爷车从车流中驶出,挑中了小姨,进入凋敝的大宅,短短几分钟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小故事。车和房间都明显迥异于现实时空,很有灵气的开场。

@王不冷:比较喜欢开头关于那不勒斯这座城市的航拍远景和最后一个镜头离乡列车狭小车厢的对比,或许表达的是在小城里一切关于青春的种种,最后凝聚成一条通向罗马/未来的道路。

@Andy Yan:突如其来的变故在飞速的节奏剪辑和两个长镜头(移动+固定)表现出他的痛苦与悲伤,他的迷茫与恐慌在神情中可以体现出来,他似乎在寻找他的梦想,他似乎在寻找新的希望与爱情,他希望能像上帝之手般征服着全世界,当他坐在缓慢的火车前往未知的罗马,随身听再次响起。悲喜交加的情绪终可在观众内心彻底释放出来了.

@红酒与谋杀:几次配乐的出现都是一定程度的心理同步,恰到好处,且十分克制。

@克林特东木:所有与海有关的戏都处理得不错,让人能够进入那种热浪侵袭,欲望初生的氛围中,很明显导演对「温情」的感受要比「孤独」强烈许多,因此也使电影的可看性、大众性提升了不少。

4.影片内容的讨论

1.针对影片中一位导演对男主说教的桥段,群友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群友提到的电影里毒鸡汤导演

@克林特东木:普遍评论是工具人+说教意味重

@Alanx: 感觉有一些总结升华的意义,但和前文联系太不紧密了

@赫兹:导演那段毒鸡汤的说教感觉有些掉价,男主暗恋女生那条线很刻意

@诗意症与一百年:导演对男主毒鸡汤的说教安插的非常生硬,毫无铺垫来这么一段,这个段落很能体现出他的“想一出是一出”,后半段只是各种很私人东西的随意堆砌。

@花茶: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天堂电影院,一个是想让男主出去,一个是让主角留下,最后的结果都是离开小镇。

@ Aloysha: 是男主真正站在未来分叉口的一次选择,是心血来潮还是从此下定决心走上电影之路

2.是什么促使男主离开了那不勒斯?

...

@Alanx: 男主应该在那不勒斯没有值得留念的东西了吧,所以要去追随自己的梦想了

@达远:他的心空了,父母没了,哥哥有了女朋友会就在那不勒斯,想去罗马拍电影.

@ Aloysha:那不勒斯没有能够启发他的东西,只有伤心的回忆。

@王不冷:130分钟都在回答男主为何离乡。

5.电影里一些意象的解读小修士

索伦蒂诺不止一次在电影里展现”神迹",早在 《绝美之城》中,他就曾让濒死的老修女轻轻一吹,就使得遮天蔽日的火烈鸟便振翅飞离罗马;《年轻气盛》中,又让在度假酒店沉默打坐的禅师突然如愿升空 ,而在《上帝之手》中他又安排了小修士这一角色出现在了影片的开头与结尾部分。

...
电影中的小修士

@Aloysha:神迹其实在我看来是对小姨的一种缅怀或者纪念,也许小修士不存在,但他相信小姨的话

@白色条纹:神迹是一种想象,因为这个故事是听说的。小修士更多混合了青春期的幻想,小姨屁股被抓那一下也是一种想象,加强了对小姨的幻想。最后第二次小修士出现,是因为那时候主角已经不需要依靠他物来支持自己了,他有了自己明确的目标,他没下车去向小修士许愿,反而是小修士抬头是幼时自己。

@二十:我觉得小修士是历经过绝望之人才能看见的神秘存在,他象征了生活里的一种新的希望,就像小姨看见小修士后终于怀上了小孩,男主在看见小修士之后也走向了自己期盼已久的未来

致敬阿玛柯德

早在电影上映前就有影迷称《上帝之手》是索伦蒂诺的《阿玛柯德》,为此我特意补了一下费里尼的经典之作。不难看出索伦蒂诺这部电影确实有大量向费里尼致敬的元素,无论是电影里的一些怪人和奇观化的场景,以及电影本身的多情节叙事都能感受出阿玛柯德的味道。有意思的是片中的角色还去参加了费里尼电影的试镜,足以看出导演的迷影情节 了。

...
上帝之手里的中东富商

@克林特东木:性启蒙片段其实也和《阿玛柯德》一脉相承,男主和代表欲望的非常规女性角色发生短暂的性,都是女方主动开始并主动结束,大家可以看一下费里尼那段感受一下,第一次性接触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时间和意想不到的人发生,那样短暂又那样宝贵,奇异。那个中东世界首富很明显是直接阿玛柯德了,少年时见到的奇观。最明显的就是中东世界首富和《阿玛柯德》了,身高差完全一致,其他的大致是丰满女人和伯爵夫人这些泛泛的元素。

橘子

...
男主母亲扔橘子

@赫兹:就是开头家庭聚会男主的妈妈表演像马戏团小丑一样扔橘子,很熟练。后面她发现自己丈夫和情妇偷情的时候自己躲在房间里扔橘子感觉是一种用喜来修饰悲的情绪。

足球和马拉多纳

喜欢索伦蒂诺电影的朋友都知道,他的每部电影几乎都会有意无意的提到马拉多纳,在《年轻气盛》里他甚至请来了马拉多纳的特型演员来演绎这位足球巨星。《年轻气盛》里马拉多纳肥胖病态甚至要靠吸氧为生,不难让观众在脑海中自觉将球王年轻时的辉煌和晚年衰败形成对比,而这种形象的设定恰好契合了年轻气盛这一主题。而在《上帝之手》里马拉多纳和足球更是作为线索贯穿全片。

...
年轻气盛中的肥胖球王

...
上帝之手里的马拉多纳

...
男主独自穿过夺冠游行

@Aloysha:马拉多纳其实就是影片回忆体的一部分吧,回忆牌两种打法,一种是公共记忆,一种是家庭录像,这片子两者皆有,从技法上来说挺成熟的。结尾那不勒斯夺冠那段拍的挺好的,从刚开始如此在意马拉多纳能否入驻那不勒斯到最后独自穿过夺冠游行,是真的把男主的孤独拍出来了,他所在意的皆是能让他忘记自己孤独事实的东西

@克林特东木:感觉足球是制造冲突和人物心理转换用的。我记忆很深刻的是他爸出轨被发现,然后接电话发现马拉多纳转会,三个男人在这种应该保持悲伤压抑的氛围里狂喜

@理易封:我感觉足球是个引子,因为马拉多纳去世,曾经是马拉多纳狂热粉丝的索伦蒂诺想怀念一下青年时期的偶像,但是提起偶像除了上帝之手之外,就是自己因为马拉多纳免于一死,但却永远和父母分离了,这是两层死亡之间的关联。上帝之手是一个双关,也寓意自己命运被上帝之手拨弄,所以到后来男主角做得决定都显得比较“想一出是一出”,但实际上早有端倪,只是到了必要时刻必然发生而已,这是回忆给人带来的错觉,并没有好的铺垫,好像一切都很偶然,因为回忆不会那么真切,总会丢掉一些又添油加醋一些,比如选择的职业不是自己的专业,比如选择的配偶不是自己欣赏的类型,我们会后悔,会夸大自己原本的想法,但实际上造成我们最终选择的都是必然,而非偶然。还有我记得他家的亲戚说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很重要之类的话,给男主角很深印象,因为阿根廷和英国在1982年打了马岛战争,1986年发生的上帝之手,算做一次复仇,因为马拉多纳对于那不勒斯来说,就是城市英雄,相比英格兰更支持阿根廷,所以这也是侧面反映那个年代的特点。但是90年世界杯不巧的是阿根廷和意大利决赛阶段相遇,马拉多纳还呼吁那不勒斯人支持阿根廷,阿根廷最后也淘汰了意大利,好像引起不小争议。

@花茶:马拉多纳在意甲最辉煌的时期就是在那不勒斯,他带领那不勒斯夺得了意甲的冠军,当马拉多纳离开后那不勒斯就没落了,实际上也代表对昔日荣光的怀念,对逝去的光阴一种感怀。

@故景丰:马拉多纳牛逼!

6.结语 :

总之,《上帝之手》是索伦蒂诺私人化的电影,喜欢和无感都很正常,但对于年过50的索伦蒂诺来说,职业生涯能有一部回望自己年少的作品,这无疑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 我觉得我以后可能不会再拍一部这么亲密的电影了。这真的很难,用了20年的时间,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它。但这部电影给了我另一种风格,未来我也想继续探索。 ” 无论如何,上帝之手都是今年最值得一看的电影,目前电影已斩获第78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并将代表意大利角逐最佳国际影片,期待《上帝之手》能在来年的颁奖季上有所收获吧。

...
索伦蒂诺借马拉多纳的名言来表达自己对电影的态度

本期小影金帧《上帝之手》周观影活动圆满结束,感谢@故景丰 的组织和各位群友的分享,让我们一起期待下期吧!同时也预祝大家新年快乐!

感谢能在今年遇见小影金帧,也感谢电影,让生活看起来不至于太糟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