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编剧在探讨一种新的爱情脚本,一种无关年龄、无关强弱、超越世俗的平等、相互尊重、相互成就的理想爱情,可惜在我看来不算很成功。

一开始很热血,男女主并肩作战追寻梦想的过程很动人,但到了后期,越来越觉得女主沦为了编剧用来凸显男主魅力的工具人。男主的成长线贯穿全剧始终:为了女主冲锋陷阵、解开因母亲不告而别产生的心结从而克服怯场心态、为了堂堂正正和女主在一起而过度训练导致受伤、负伤赢得重要比赛、创伤后身心恢复……他在不断遭遇挫折和突破自我,也在不断激起观众的共鸣与共情,从而最大化地彰显了个人魅力。

可是女主后期却在逐渐透明化,描绘她内心的戏份越来越少,但凡出场总是围绕着男主在转,前期那个专业素养过人、目标明确、处事得体、八面玲珑、干脆利落、口才了得的漂亮姐姐变成了一个只会嘿嘿傻笑、成天对着男友花痴脸的恋爱脑,她的自我瓦解了、消失了,男主的危机成了她的危机,男主的困境就是她的困境,她不再有个人的挣扎、困惑与成长,仿佛在告诉大家,只要有了爱情,女性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一帆风顺。只要当好另一半的辅助,他的荣耀就是她的荣耀。

可是这现实吗?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

类似题材的性转版电视剧我能想到韩剧《二十五,二十一》,在那部剧里,女主角击剑运动员罗希度和男主角体育新闻工作者白易辰戏份比重相当,只不过二者年龄差距不算太大。女主在击剑生涯中也经历了很多挫折与成长,有在误判风波中被媒体造谣与中伤,也有收获旗鼓相当的对手与一生挚友。男主也在工作过程中努力帮助女主澄清,也因为被质疑与女主关系太亲近会影响到新闻的客观性而纠结过。作为两人中较年长的那一个,他没有失去自我,毅然决然赴美报道911事件,也曾因为接触太多灾难现场而在前辈面前崩溃,这些过程都是没有女主在身边的。虽然结局是BE,但却很真实。

反观《爱情而已》呢?虽然梁友安网球俱乐部经理人的工作性质确实是和球员荣辱与共的,但是这个球员不一定仅限于宋三川吧?在把宋三川带进俱乐部之后,除了培养明星球员宋三川之外,她别的成就、别的高光时刻编剧是只字未提。她的原生家庭关系仿佛只是一个无关痛痒的设定,轻轻松松就接受了同父异母的妹妹,无法原谅却不得不原谅的父亲上一秒刚得癌症,她坐在长椅上和男主诉诉苦,男主刚好得个机会替女主尽孝,顺便再收获一波观众的好感度。下一秒镜头一转,梁父病就好啦,女主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我是一点也没看出来。

真诚地建议内地言情剧的编剧导演们,实在不想要女主也可以不要的,让男主唱独角戏多好啊,何必要加一个女主进去,然后为了刻画凸显男主,生生把人女主变成一个刻板化脸谱化的工具人。同时也忠告广大女性观众,要警惕言情剧给我们灌输的这种“无论遇到任何人生危机都可以把解决办法寄托在爱情之上”的价值观。正如波伏娃所说,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又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每一种事物都在诱使她走容易走的路,她不是被要求发奋向上,走自己的路,而是听说只要滑下去,就可以到达极乐天堂。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无论男女,不要期待爱情或者其他什么人成为你的拯救者,天助自助者,能救自己的人永远只有自己。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