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特攻队*》:两星半
迪士尼的漫威电影早有江河日下的势头,这次打着“凯文·费奇回归之作,边缘小人物逆袭组团”的旗号呈现的一作,依旧逃不开漫威自从复联4以后便呈现出的“职业病”。那么,MCU漫威电影的叙事根本性问题究竟在哪里?这里讲三点。
第一,与前作互联性过强,干扰独立叙事。《雷霆特攻队*》整部电影看下来,我没有看到对某一个角色背景起源的深度挖掘,只看到了“必须看了前作才能理解这个此处剧情”的高傲,似乎漫威自认为在复联三四稳固了美漫界的绝对统治地位后,傲慢地认为自己的每部影视都是人人必看,没看的也去影院前必须做功课,自己推出的每个角色都能够自立门户。这不能错得更远了。有限的篇幅本来就让角色的塑造空间捉襟见肘,游离在不同角色、系列电影之间的叙事更是只让单个角色的描绘浅尝辄止,让本片缺少主心骨。什么都想讲,什么都讲不深,对联动、宇宙观建立的需要导致忽视了好好选择有趣切入点的刚需,使得本片的情感深度是极为欠缺的。This is not cinema.
第二,对于精神疾病的刻画流于表面、依赖视效。早在本片上映以前就有现行评价说本片文戏很好,人文关怀很足。怀着这样的期待去看了本片,结果发现文戏哪好了,漫威没有给我、甚至没能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因为对于抑郁症的隐喻早有《大群/Legion》珠玉在前,而本片的对Bob的黑化刻画就相形见绌,显得无比简单粗暴和缺少匠心。尽管抑郁症这个切入点确实对于漫威已是进步,但表达的手法难以令我满意。比如说很明显的当Yelena进入Bob的思维空间(类似Legion里David的思维房间),我没看到耳目一新的创新画面,说难听点,都是大群玩剩下的。而“虚空”这个概念更是生硬地只用“二向箔”这样的工业CG呈现。相比之下《大群》通过头艺术、歌曲《The Daily Mail》等文艺的表达相比,更加地工业化和盛气凌人。
第三,本片的视觉也差强人意。全片的滤镜像加了一层油默,配合小队全员哭丧着脸的压抑氛围(红色守卫除外),以及动作戏份的不痛不痒,让我的观感十分难受。冬日战士随时在政客和战士之间的切换也似乎有点违和,上一秒还在会议厅运筹帷幄,下一秒就扛着步枪真男人从不回头看爆炸,缺少适当的视觉过渡。鲍勃的精神创伤也直到影片最后的精神房间才露出冰山一角,既让人难以共情,不足的展现也让这个角色倾向于脸谱化。试想如果迪士尼敢于打破常规,在大荧幕塑造一个像祖国人那样的变态反派,描写他和瓦伦蒂娜的恋母情结,配上一流的演员演技,其震撼程度可想而知。然而我怀疑这终究只是我的自作多情,这对迪士尼来说是超纲的,
昨天看了一位豆瓣博主对《夜魔侠:重生》(迪士尼制片)的评价,他说迪士尼对于英雄的理解就必须有人物+能力+制服,哪怕曾经抓起队友围巾裹在头上就可以战斗的网飞版夜魔侠,到了迪士尼版遇见小女孩陷入险境也必须走程序般换上猩红战服。《雷霆特攻队》同理,哨兵根本没必要换上漫画制服,特地给他穿上stupid custome。“英雄”这个词在迪士尼的这般折腾下已经显得很无比的廉价,再没有好的剧本,美漫超英的这个IP价值被消耗殆尽,恐怕只是时间问题吧。
总结:观影门槛较高、文戏刻画浅尝辄止、抑郁症的现实暗喻十分肤浅、视觉冲击力也不尽人意的一作,漫威粉丝可能会打三星,路人恐怕会打两星及以下。冬日战士的粉丝可以去看,对MCU“忠诚”的观众可以去看,其他人不建议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