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位豆友的短评,非常有感触:“第三集已经封神。伟大的怪物在空中鲸落,孩子们才发现自己甚至扛不住父亲生命最后荡起的涟漪。”
看剧时就想到“鲸落”一词,一鲸落,万物生。
可是看完剧后,我觉得最妙的是,一直到结局,自洛根死后没有再出现他的遗容。葬礼上无人瞻仰,只有一个如压舱石般沉重冰冷的棺材,人们谈论他的死亡,异化他的死亡,博弈他的死亡,却没有人能直视他的死亡,尤其是争权三子,无法面对父亲这位共生体的死亡。洛根的死亡不是具像化的,变成了空白、空洞,甚至让人猜测这是一个玩笑、手段或考验,成为了巨大的真空地带。
可他的死亡又是那样的真切,足以引发天下大乱,引出各怀鬼胎的牛鬼蛇神。平时大家对洛根的愤恨不满和群起而攻之,似乎站在他的对立面就是良知的制高点,而就在他死后,让观者惊觉——少了坐殿阎王,他人也不过是披着破败人皮的魑魅魍魉。
鲸落是具像化的,缓慢的过程,应当有无数人仰望着他的落幕,在沉没的过程中缅怀、哀悼,亦或是垂涎,仿佛是中式的末世王朝剧,一切走向没落和腐朽,但其身躯血肉足以滋养万物生发,开辟出一个新王朝来。思维的惯性里,我们是接受这样的叙事的。
可是这部剧不是中式的“成住坏空”,而是在终结季时,这一切如鲸爆,满目疮痍,一地狼藉。一代巨人,庞然怪物,轰然而逝,瞬间汽化,不见尸骸,可是他的死亡却如脉冲和辐射,在人们的身体里催生出畸形异变。
孩子们以为若与洛根抗衡,把他耍得团团转,就能够与之匹敌。但是没有想到只是父亲指缝间的蚂蚁,顶多咬咬手指,而他们父亲的背后却是一个叫“现实”的猛敌。父亲死后,一副环绕他们人生的“铁幕”落下,父亲背后名为“现实”的世界让其无从招架。
这不是“封神”,亦非“弑神”,神位永远在那里,等待着能承受其诅咒的娟狂之人。
之前在评《权力与人:思悼世子之死与朝鲜王室》时,写过这样一句话:“很喜欢一句话,‘权力不会改变一个人,只会揭露他本来的样子’。是的,权力只是揭露,但在通往权力的路上,便是穿过修罗地狱,最终坐上大殿手握权柄,已不分人、神、魔。手握权力的那一刻,身边诸人,再无良师益友、孝子贤妻——皆为叵测的伥鬼。”
一口气看完了四季,所有人都可怜、可悲、可笑、可气,偶尔难得可爱,可几乎没有人可敬。
媒体人活在镁光灯之下,过曝和虚焦都能制造出朦胧氛围和神圣感,可是跟焦的“全景窥视”之下,每个人不堪的一面终究暴露在镜头之中。每个人因自我的独特性而对外神化;在博弈时又将人物化,折算成为价值衡量;在内心深处,那些妖魔化的潜意识又推动了所有决策和行为的强迫性重复。在名利场的暴风中心,这些变化莫测的心念使得人矛盾而分裂。
想来如此,看似有些决策手导致了剧中人的境遇。而其实是在他们起心动念时,就已经“境随心转”了,而在因果循环中,结局不过是心念的呈现。
「在人道,我们看见痛苦——生、死、老、病;同时我们也看见享乐,比方说我们看见人们思考、冥想、发现新事物。因此我们有六道。大体而言,当感知来自嗔恨时,你是在体验地狱道;当感知来自执着、执取或贪吝,你在体验饿鬼道;当你的感知通过无明过滤,你在经验畜生道;当你生出很强的慢心,你就投生到天道;生出嫉妒心,投生到阿修罗道;而当你贪欲炽盛时,你投生到人道。
“生”或“投生”这两个词意涵广大,不全然表示此刻我们在人道,不在其他五道。虽然据说依照我们造了何种业,我们可以去往其他道。譬如说如果经验地狱道的业最强,我猜想你将会改变形体,以另一种形体存在去经验地狱。但根据大乘佛教观点,六道可以是发生在一天当中的事情。(《人间是剧场》)」
我们会发现剧中人往往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而在某些时刻又高光一现。而就是种种看似分裂和矛盾,让人觉得不合情理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对立统一”——经由事件和对事件的反馈,主体间性得以围合构成。
这部剧的伟大之处在于让我们离得太近,近到看得见每个人心智上巨大的割裂,乃至于内心的碎裂,所呈现出的荒诞;这部剧又是那么远,远到通过代际之间的轮转,让我们看到了人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心理学中叫强迫性重复,佛学里叫“六道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