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的空镜头,无数的沉默段落,在这大片大片的静谧中,从失落到麻木。只有眼神,那样轻轻地望着你,并不执着,只是轻轻地挂在你身上。有人曾那样望着你,可你却无能为力。
无数局部镜头:手,脚。导演并没有选择去描绘,去渲染,而是沉默地把一切赤/裸地交给镜头。一遍遍的期待,在踮起的脚尖里;一次次的紧张,在紧攥的手心中;一场,仅有一场的,至深的惊惧,绝望与震动,在轻薄的夜色里颤抖的手上。
到最后都是那个只能在夜色中抬头看着单轨列车呼啸驶过的孩子,抬头望着灿烂的霓虹灯火,却永远不能被光笼罩。

孩子们出门的那一段想起《房间》里男孩第一次抬眼看到天空的片段——同样的阳光明媚,却同样too good to be true——心里就像有一颗小石子,不轻不重地硌着你。
明在夜色中狂奔那一段想起《单车少年》里见过父亲后在夜色中疯狂骑行的片段,少年的孤注一掷与无能为力的愤怒总是能让人为之动容。

印象最深的是埋葬妹妹的那一晚。想起菲茨杰拉德写过
“我们在微凉的暮色中驶向死亡。”
明的情绪一直压抑着,压抑着,但在亲手捧起那抔泥土之后他声线不稳:“今天早上我摸小雪,她好冰,好恐怖,就像是…就像是…” 这是他的伪装唯一一次裂开的一丝缝隙。这道缝隙很快就被重新合上了,他们沉默地穿着脏兮兮的衣服上了电车,沉默地走在回家路上。就好像他们的这辈子就会像这样
——静静地绝望,静静地死亡。

那年夏天特别炎热,却又特别冰冷,就好像…就好像…
最终一切都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