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即是疼痛文学又是浪漫风景。
初见之下,影片仿佛只是“野蛮女友”与“受气男友”的轻松闹剧,实则三分之二的笑料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情感枷锁。当她说明前男友去世后,我才开始真正理解她的“霸行”。
她的粗暴、任性、酗酒以及看似无理的命令和要求,都是无力面对内心巨大伤痛的自我防御。然而每一次对牵牛的“暴行”,在我看来无疑都是一次无言的哀鸣。而牵牛那份超乎常人的包容与坚持成为她幽暗内心唯一的微光。他笨拙地试图理解她、守护她甚至于笨拙地爱她。这种笨拙,恰恰对于她而言,是内心最珍贵的温柔质地,这里我想到网上说的一句话:
“一个拧巴的人需要一个有耐心且赶不走的爱人”,我觉得牵牛就是这样的。
当她醉醺醺地站在悬崖边,当她在山顶声嘶力竭地呼喊,当她在牵牛背上终于卸下心防,低声倾诉那句“对不起,还有……谢谢你”时,那些野蛮的伪装瞬间崩塌瓦解。因为太敏感,所以爱和痛苦双倍感受到,露出了那份令人窒息的脆弱与孤独。在二人火车站分别片段的部分,给我留下最深的感悟应该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便无爱恨离别了。
这部影片的魅力,在喜剧的节奏里,悄然织入了悲剧的底色,在笑声的间隙中,让我触摸到了真实的疼痛。像是什么呢?带刺的玫瑰,对,这是我的理解。
结尾也并不是单单地指向“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圆满,更是体现了两人的“成长”与“救赎”。她最终学会了释怀。牵牛的守候与付出,最终也得到了时间的回应。这份情感的力量,不仅在于初始的喜乐,更在于它如何帮助彼此穿越生命中最深的幽谷,疗愈那些看不见的伤口,最终两人都能成为更好、更完整的自己。
整体而言,这也给了我一个启发。初见宛如种子,离别恰似深根。真正的爱情或许并非总是鲜花与蜜糖,它有时是拙朴的包容,是忍痛的靠近,是穿透粗粝外表后对彼此伤口的轻柔触碰。牵牛与“她”的故事也提醒着我,在那些看似坚硬甚至带刺的表象之下,或许也隐藏着最深沉的柔软与最无助的呼喊。
荆棘里的玫瑰,疼痛式浪漫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认可&接纳
初看时,我被一个印度男人送巴基斯坦哑女回家的温情故事所打动。而再看时,才读懂这趟旅程之伟大。它用最纯粹的善意,让两个国家、两种宗教放下仇恨,打破信仰芥蒂,相互认可与接纳。在爱的光芒下,帕万局促不安地走进了清真寺。当阿訇看到帕万眼中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