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5
借鉴与刻意模仿之间的区分有点巧妙。借鉴是把他人作品当作镜子,对照自己,以便吸取经验或教训,从中获得可供自己对照学习的经验或吸取的教训,以便取长补短。模仿则偏重个体单纯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隐隐能感到陈思诚他有自知能力欠佳,大概率是超不过那些《奥本海默》《模仿游戏》等的水平,毕竟他这部要来证明自己的作品完全入不了资深影迷的法眼,但是又超出了大众观影群体的限度,所以显得不上不下,最后成品沦为像《Radioactive》(译《放射性物质》,聚焦于居里夫人的传记片)流水账般的枯燥乏味。
提到借鉴和模仿之间的细分,再如看到中间希依斯趁容金珍转身功夫偷走一枚棋子时,有种强烈的熟悉而亲切的感觉。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书籍,我笃定曾在哪里看到过完全相同的情节处理。今日忽而找到来处,是唐代吕元膺的故事。下为原文:“(膺)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日:‘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 但心迹可畏。’言毕,惆然长逝。”意思大概是,吕元膺曾经与隐士下棋,正下着棋,便有些文件堆积起来,就停棋拿笔批阅。棋友以为他一定顾不上棋局,就偷偷换了个棋子来取胜。吕元膺已经把一切看在眼里。吕元膺卧病在床将要死去时,对儿孙说,结交朋友要仔细选择,当初有个下棋的人,乘我去办别的事时,偷偷换了一着棋,其实也不值得介意,但反映出此人的心迹可怕。说完,吕元膺便怀着惆怅死去了。
然而即使不相同仅仅相似的例子,也有灿若繁星的高智商棋手对弈逸事流传于世,如《三国志·魏书》记载“(王粲)尝观人围棋,风骤至,局坏,对局者争之,粲为之复局。棋者讶而不信,以帕盖局,更以他局使复,数十子无一误者,棋者服。”因此自古文人雅士对弈轶事层出不穷。本片中与这些古书记载的相似之处,是卜数只偶,是鉴往知来,亦或是亦趋亦步,我并非导演,不好度人妄加揣测。
人物塑造平面化。不仅是容金珍这个主角的形象单薄,单薄到只给观众留下个解密码解梦到魔怔的高智商人才的印象,情爱部分当然同样也单薄。女性角色一如既往地花瓶纸片工具人,所有对话行为都是突出百依百顺体贴的贤惠角色。但最恶心的部分是安排姐姐说出那句“我爱你”,这就是为什么5分的答卷铁了心只能给两颗星的原因。其他的就不说什么,总之这是一部编剧划水、导演好高骛远、演员白费力之作,电影制作里剧本思考之深度也难以勘探。
散场后刷到则评论,大意是说该片打着主旋律的招牌,好像又在反主旋律、伪主旋律,可能是嫌出现文革批斗的段落不够正面。但对此我不敢苟同,觉得恰恰相反,从总体调性看此片还是份形式大于内容的试卷,相当可以当做近年来主旋律的典例。
首先,电影审核部门深有可为,审片规律分毫无差。仅拿国产B级片水准与国外同类型放一起,二者即完全不位居同一水平。以恐怖片为例,大陆此类影片直到现在仍萎靡不前,在低质量劣制作的栅栏里活像只蒙住眼睛的山羊,晕头转向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如今还依靠陈年旧月时代港台地区部分成功的经典恐怖作品当做标杆。这与我们对片源审核力度严苛分不开,“水至清则无鱼”,当除过主旋律电影后的其他类型通通归为“多元化”时,下一阶段不知是不是“竭泽而渔”。
其次,就目前来看,陈思诚始终严谨地沿袭套用他所习惯的电影制作公式,并采取较为保守的姿态对待电影行业。这里说的自然是商业属性部分,不是电影本身质量部分。这次《解密》里,他在后者上好像终于不是那么“保守”了。为了平衡他私心青睐的“不保守”部分,所以必须紧贴着主旋律的定位,如履薄冰般小心贴墙蹑步前行。在此期间,我相信这次他是在主题定位上忍痛割爱做出割舍,这也是他的做法中我青睐的部分。可惜这种矛盾引发的最大问题,是主角容金珍的信念矛盾危机。
他的信念危机通俗来解释,就是表面来看容金珍解密的内心基石是为了民族大义,譬如养父容小来从小注重“先家后国”等家国一体教育什么的。其实这完全站不住脚。影片里容金珍完全看不出一丁半点主旋律电影里主人公向来肯为大义奉献人生的信念,只有他作为高智商知识分子对外界的冷淡,对个人梦境语言的执拗,和费力解读自己本身的过程。而为国破译密码的历程与对个人探索谁是驱使另一个的因素,影片表现肯定是后者,表现过程中又不经意与主旋律时时对照,落脚来回转变,自然产生的矛盾冲突不可避免。
该片的音乐虽很恢宏,但似乎铺得有点过多,盖过叙事,这又是形式大于内容的佐证。同时,本片本可以作为的亮点是超现实主义的梦境呈现,瑰丽奇幻,形象直观,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可惜如此宏大而无意义地徒自编排,空洞且低效,发展生硬,对情节推动的效率微乎其微,因此许多画面只能徒增虚张声势之嫌。在众多“形式大于内容”的因素下,使得陈思诚对某些著名电影作品的“借鉴”,或者说是“致敬”,显得愈发苍白,做作,电影运作手法更像不经更改抄作业般的刻意模仿,各种桥段的设计充满套路,再加上陈思诚一贯偏爱的反转,如同短剧一般粗糙随便,难以找到新意。
PS:At last,想吐槽句陈思诚的笔迹确实有点缺乏美感,除此之外,写字时笔顺的问题也一言难尽。这与电影本身相比,又是有点沧海一粟的意思,不再是问题了。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