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B7.7
第一部路易-马勒,还是太板正了,不够惊艳。
视听是专业化的,剧本过于工整和封闭。不过,亮点在于不仅每个镜头中蕴含着不同元素(如声画分离)和镜头内外的场景张力,叙事也暗含着主线和辅线的张力纠缠。
明线由神学院学校两个男孩之间的情谊故事展开,在日常的规训中延展着他们萌动心灵的情趣和秘密。不得不想到《在轮下》一类的“少年基情成长文”,一个敏感天真的男孩和神秘而有才的男孩相遇,从彼此袒露再到被迫分别。
而真正的暗线则是二战纳粹的入侵,对这个再熟悉不过的主题、这段无数次被呈现的历史,如何予以真实和新颖地再现是个关键问题。本片以儿童的平易视角切入,以平静的叙事步调,从日常过渡到危机-像生活记忆中急促的插曲般,没有战火、省去了屠杀的段落。
由于融合了儿童电影的类型,使得本片更贴近于真实生活,也撇去了后来者对历史先入为主的政治立场。情节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有些类似,均是在法国儿童暧昧和不明确的“前政治”背景下形成的,进而影射出政治的暴力冷酷。
因此,本片远没有《无耻混蛋》那样正邪对立、英雄主义浓厚的大片气息,也没有《钢琴家》、《美丽人生》那样从受难者视角出发的神话色彩渲染,而类乎于《影子部队》克制的口吻却充满张力。总之,在一众欧洲二战片中也算一部佳作。
ps.两周没来资料馆,像回到家一样,大银幕的魅力和吸引力、沉浸的观影状态是无可比拟的。
but中间眯了一会。
维度 ★(1-10)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7.7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7.9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7.8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7.7
选角/表演 7.6
25.8.17小西天
佳片-二战和青春的类型融合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札记
评分:B-由于让·维果逝世过早、影像资料过少,只能求诸相关人士的采访,在生平的回顾的同时插入其电影段落作为补充。(集中讲述两部叙事片)作为背景资料扩展了解有帮助,但干货不多。梅尔维尔任其副导演。其父作为政治犯死于监狱、这段早年经历对 ...
评分:B+7.8简评:越来越喜欢雷乃的风格了。文学性/艺术性、政治性/思想性,交融浓密。故事以60年代的西班牙弗朗哥独裁统治为背景,由于对时代背景不了解,开始尚有疑惑。毕竟不仅对我来说陌生,应当说政治行动、地下组织离现在的社会太遥远 ...
评分:B+7.9蔡明亮的电影序列有着微妙的连续性-于演员、风格、剧情均有体现-交错编织成孤独和情欲的奏鸣曲。(详见其他影评)《你那边几点》几乎是《广岛之恋》的现代版:短暂的邂逅和分别,从此爱上一个人-由人追随到她的一切-爱上一个国家 ...
简评
评分:B7.3固定机位、几何学构图和蒙太奇短镜头形成机械般的精确性组合。交响乐的演奏,严谨活跃,风格和影像交相辉映-更多还是陪衬。其次,影像的制作方式也比较简单,仅仅记录、呈现而不带叙事性,没有内在的逻辑和推进,显得单调了许多。除去 ...
最后的电影-《不散》 -后迷影时代的经典
评分:B+7.7(暂定)不错的电影,细节有侘寂之美,有浪漫的余温,但整体没能太感动我—和观看方式、状态(不够投入)有关系。有以下两个原因-影片本身和主流电影以及蔡明亮自身电影内容、风格的差异。首先,由于对本片溢美之词颇多,以为是对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