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说写的和拍的都太bravo了,那些独白,眼神下的隐秘,无奈、得逞、赞赏的微笑,向我们传递的都是正当时代的女性问题。
“我的丈夫和我的兄弟都一样,他们只把我当成照片,一个物品,而不是一个人。”
“只有女明星才能上海报”
“我再说一遍,我不是演员。”
莱拉和埃琳娜,正如现在粗略分为的两大类女性:尖锐有力的,和安静乖巧的。莱拉像刀剑一样尖锐的棱角帮助她和埃琳娜在索拉拉兄弟的威逼下逃脱,但也让她在父亲兄弟丈夫的背叛下伤的更深。埃琳娜,木讷外表下的她似乎扮演着一个旁观者,我很惊讶的是她对莱拉的锋芒更多的是欣赏钦佩而非嫉妒。(女性之间友谊的力量真的是很强大的!)
作为略显功利主义的我,在观剧时很惭愧的承认,我一直不时在比较二人的状态,也在为我自己寻找一个最优解。“到底是保持尖锐还是保持沉默?”
作者设置的矛盾很有意思。略显平庸的努力型女主埃琳娜一直是幸运的那个。在男权社会里,她有着相对宽容的父亲和相对富裕的家境,让她得以继续学业。她乖巧懂事,老师街坊都愿意给她额外的书本,度假的机会,和零碎的活计。但“天才少女”莱拉却因为经济问题被迫停止学业。她的个性,锋利让她神秘迷人的同时,也将她推向舆论的浪尖。莱拉对埃琳娜说“你是我的天才女友。”而埃琳娜在独白中却说“我知道她一直是最聪明的那个,我不愿被她落下,于是她做什么我也做什么。”两个女孩将对方当做自己的镜子,她们羡慕对方有自己所不曾有的特质,发自内心的欣赏它,不自禁的向对方靠近。这老让我想到困扰我至今的问题:究竟怎么样的尖锐才算底线,怎么样的沉默才能保护自己。莱拉为了保护自己的棱角付出了太多,埃琳娜在一旁作为“天才的朋友”忍受了多少不甘。在社会的凝视下似乎乖乖女才是最好归宿,可在自我的觉醒中又有谁不向往莱拉的野性呢。
提出了很多问题,可是我也根本不知道怎么样去回答。感觉这部剧有点像我自己的那个悉达多,如果初中的我就看到这部剧,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