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晚上一口气刷完了最近大火的台剧《不够善良的我们》,感觉台剧确实已经在next level。压抑又疲惫的社会里男男女女终于不再打鸡血搞事业也不再被荷尔蒙驱使搞爱情,只是对着镜头前的你我有气无力地说一声“烂透了”,配合人生选择、婚姻反思、单女生活等一系列困扰大多数人的命题,叠加女性导演对人性和情感细腻的观察与呈现,最终呈现的效果必然是观众觉得剧中有那么几个时刻真实地在“演自己”。

这部剧最触动我的点不是女性选择婚姻和事业的不同困境,也不是谁是否爱谁这种说实话屁用没有的猜测(爱不爱跟最后谁跟谁走完这辈子没啥关系),而是非常老套的“性格决定命运”。要我给这部剧起个名字,我会叫她《命中注定的我们》。这里的“我们”不是注定要在一起的男和女,而是选择了并逃不出命运的你和我。

若要给剧中女一、女二和男一分别加一个标签,我的标签会是这样的:

1. 简庆芬:靠痛苦对抗无聊、靠牺牲获得价值的掠夺型人格

2. Rebecca:用必然被拒绝的方式寻求幸福来证明自己果然不配幸福的破碎儿童

3. 何瑞之:毫无生气的接近满分优秀男人

简庆芬:靠痛苦对抗无聊、靠牺牲获得价值的掠夺型人格

简庆芬是这部剧里塑造的最立体、最真实、最复杂的角色,也是让很多人先质疑、后理解甚至共情的角色。很多人觉得简庆芬的痛苦全是自己作出来的,我觉得表面看上去确实是这样的,但可悲的是简庆芬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作”。

简庆芬从小作为小康家庭中受宠的妹妹长大,甚至成年后工作不达标还会有哥哥来帮忙买保险冲业绩,她本人不缺钱也没什么事业心,甚至上班都只是为了“交几个朋友”“不和社会脱节”。看起来她的生活实在没有什么烦恼,但这恰恰就是最大的烦恼,她的生活,太“无聊”了……简庆芬是一个没什么追求的人,但她其实是一个有想法有手段想证明自己价值的人。不必为了生计也不必为了理想奋斗让她的生活毫无锚点,此时她无处发挥的想法和手段便会蠢蠢欲动,她必须努力给生活“找一个目标”。叔本华曾说,“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当你厌倦“无聊”想要争取做出改变的时候,那迎接你的便是痛苦了。简庆芬就是这样,她从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所以这时候别人的好东西就是自己生活的目标了。从小时候哥哥生日时家人放在冰箱的红叶蛋糕,到工作后和自己同月同日生还有着同样品味的大美女Rebecca的男朋友,再到为了满足何瑞之期待去照顾瘫痪的何妈妈,甚至我觉得她最后去照顾患癌后的Rebecca都有种确立目标并证明自己价值的目的。看剧时每次看到简庆芬确立了阶段目标的时候,我总有种温水里的青蛙突然有了生气开始使劲儿蹦跶的感觉。我想,简庆芬一直在苦苦追求并沉迷在这种生命力复苏的感觉中。

很多人还会质疑的一个点是,简庆芬在何瑞之面前,姿态太低了。从做下属时赶去医院帮何妈妈处理事故,到何瑞之被调到上海工作毫无名分的她搬到人家家里照顾何妈妈,到最后何妈妈瘫痪的时候她辞职照顾何妈妈甚至被当成菲佣也无所谓。即使她做出这一切牺牲从何瑞之那里得到的只有“辛苦了”和“谢谢”,而不是爱,也在所不惜。但我觉得,深层次里简庆芬可能没有把这一切当做牺牲,而是她攻城掠地、获取胜利的过程,甚至暗暗享受。发现了吗,她做出最大牺牲的地方总是何妈妈,因为何妈妈是她拿捏何瑞之最大的利器,五岁丧父被妈妈含辛茹苦养大的何瑞之永远都不可能实质上违反何妈妈的意愿。甚至更天马行空一点,我觉得虽然表面上简庆芬因为何瑞之总是跟自己说“谢谢”但并没有表现出对Rebecca的爱而纠结痛苦,但或许深层次里她是受虐般地享受这种去征服一个男人但尚未通关的感觉的。如果何瑞之真的爱上她了,那简庆芬生活中的目标也就崩塌了,她该去何处证明自己的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