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什么?婚姻这个话题其实已经有无数的人写过了,马伊琍曾经说:“相爱容易,相守很难,且行且珍惜。”确实是这样,婚姻生活要是能熬过七年之痒,可以说那就是真爱。因为,现如今的年轻人,多数都在经历“三年之痒”。
2003年开始,中国离婚率已经连续12年呈递增状态,且结婚三年内申请离婚的超过40%。
大家好,我是枫叶飞翔,欢迎大家来到我的电影专栏做客,看尽人世繁华,品味不一样的烟火,我今天向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婚姻故事》,就是告诉那些即将迈入婚姻或是已经走入婚姻殿堂的人,婚姻路上,成就与迁就的遗憾。

《婚姻故事》是一部2019年上映的美国爱情剧情片,由诺亚·鲍姆巴赫执导,斯嘉丽·约翰逊、亚当·德赖弗、劳拉·邓恩和梅里特·韦弗主演。故事叙述作为剧作家和舞台导演的查理和他的演员妻子妮可在“东岸到西岸”的分居生活中不得不离婚的故事,暴露出的是无疑是婚姻中的自私、傲慢与偏见。
查理和妮可结婚十年,育有一个八岁的儿子亨利,虽谈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是生活殷实平稳,安居乐业。查理和妮可离婚的导火索,源于妮可独立意识的觉醒。

离婚是妮可提出的,查理一开始并没放在心上,他自大到认为妮可只是在自导自演,“她并不是想要什么发言权,只是想抱怨一下”罢了。


查理太大男人主义,自以为是,他自私的性格在与妮可的对话过程中展现的一目了然。难怪妮可无法包容。他根本意识不到事情严重性,所以妮可只好聘请了离婚律师。
俗话说得好刑事律师看到坏人最好的一面,离婚律师看到的是好人最坏的一面,比如电影最后10分钟的吵架名场面,出发点是对孩子的爱,维护成年人的面子,但最终却演变成了一场总是翻旧账、恶语相向的争吵。

这场离婚以打官司为开端,夫妻双方开始争夺孩子的抚养权:为了争夺到孩子的抚养权,夫妻俩竟然公然撕破脸,互相伤害,挑衅对方,把对方的弱点向自己的律师和盘托出,从前相爱和相处的细节,在争夺抚养权的过程中反而成为伤害对方的致命证据。
这一对曾经相爱的夫妻,在离婚的时候,突然变得非常不理智,竟然以法律的理性标准去衡量对方,审判对方,最终不欢而散。
或许妮可和查理他们刚迈入婚姻的殿堂时,他们是冲着爱情去的,但离婚时,他们就变成了婚姻中的受害者,谁也没有从中获益。
离婚是成年人理性思考后的选择,但是给孩子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离婚对父母来说,或许是走出婚姻围城,寻找各自幸福的出路。但是,对孩子来说,尚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期,他还需要一段稳固的亲子关系,帮助他建立最核心的安全感。如果最值得信赖的爸爸妈妈分道扬镳,幼小的他,很难面对这一切。所以,有的父母离婚后,孩子身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不论孩子选择爸爸还是妈妈,都注定不能享受父母完整的爱,难以得到亲生父母的双重守护,渴望爱和关注的孩子,就容易没有安全感、缺少幸福感,形成孤僻、自尊感低的性格。孩子对婚姻的理解,最开始源于原生家庭。当父母的关系是美满、幸福的,孩子就会认为婚姻是好的,产生向往的情绪;当父母婚姻破裂、潦草收场时,孩子就不会信任婚姻,觉得爱情、亲情,是容易破碎的。父母离婚后,孩子一下子就有了危机感,开始想着以后跟谁一起生活、住在哪里、周围小朋友会不会排斥自己、父母再婚还会不会爱自己等等,孩子对未来产生的迷茫,会导致他心绪不宁,影响学业。
所以,为孩子着想请父母慎重对待婚姻。尊重理解,是贯彻婚姻全过程的桥梁,只要有婚姻的存在,就一定有它的影子出现,无尊重和理解的婚姻是注定破产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