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5日--复盘:

第一、每天写100字(简书规定的)

✓ 完成情况:写了11084个字

第二、每天跑步1分钟

✓ 完成情况:跑了15分钟

第三、每天读一页书

✳️ 完成情况:未完成

第四、早睡早起

(早:7:30—晚:23:00)

✓ 完成情况:起床:7:30  睡觉:待定

...

故事简介:

故事一切由三个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带出,一个是刁蛮的明朝公主,一个是清朝深宫里的风流皇帝,一个是流放边疆的藩王之子。由他们撞击出来的友情火花,继而燃点出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及一段崎岖的人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最真挚的爱情,最完美的友情

...

这部电视剧算得上是我的童年剧了,和当年的《还珠格格》、《新白娘子传奇》、《西游记》、《封神榜》等等一系列的童年剧一样,受到热捧,我记得刚上小学时在凤凰卫视断断续续地看的——家教甚严,哪能让我小小年纪看谈情说爱?那时我抱着打游击的觉悟看肥皂剧。所以我从来不知道这场恩怨情仇的缘起,重播了几次之后我好歹才看到了结局的相拥,却不明白他们到底会不会在一起。

每年就像湖南卫视暑假都会重播《还珠格格》那样,我每年都会去重温《怀玉公主》,最近我又把故事脉络完整过了一遍(当然啦,跳过无数插科打诨的细节,虽然那些偶尔也出彩)。作为偶像剧,弱点真是蛮多的,比方说试图将宫斗和政斗都揉进爱情纠葛来,但是段位都比宫斗剧和权谋剧低了很多啊…那优点?更认真,更自然!自然在于,与现在满屏特色审美风(网红脸、欧美向身材、高饱和度高亮撞色拼接配色…)和粗糙后期(抠图、虚景)相比,至少这部老剧养眼啊。认真在于,叫得上名字的角色没有一个演技让我看不过去的,不是现在许多空有颜值的流量小花小生可比。人家演太监是太监(图公公戏精),演丫鬟像丫鬟,没有因为演个小人物就敷衍了事。

可能是梅姐姐长大了,成熟了,比起小时候看《怀玉公主》时的心境也不一样了,喜欢的人也有了新的变化。

小时候喜欢痴情又傻萌傻萌的康熙,如今再回首看的时候就觉得成熟稳重的吴应熊更值得让人喜欢。

如果别人问我,如果我是怀玉,我会选择谁?以前的我估计会回答当然是玄烨,现在或许我会回答的是吴应熊。

...

当时情窦初开的我深深地被剧中扮演“康熙皇帝”的孙耀威和“吴应熊”的王皓吸引住了,他们对“傅怀玉”的深情确实感动了我。且不论这部电视剧的剧情是否违背了历史,康熙皇帝和吴应熊本人真实性情是如何,就剧论事就是了。

“皇上”和“吴应熊”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性情的男人,但是他们有着对爱情同样执着的追求和专一。“皇上”有着儒雅书生的气质,平易近人、处事睿智、冷静,事事都为“怀玉”着想,可是沉稳中带有一点小孩子气,也许这正是他可爱之处。最重要的是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没有什么皇帝的架子。可以说,他是女人们心中的完美男人。当时,如果我是“怀玉”我会毫不犹豫选择“皇上”。

时隔十年后,我不经意在某电视台看到这部剧的重播,我的选择却是“吴应熊”。为什么是他呢?剧中把“吴应熊”塑造成一个铁铮铮的汉子形象。他不屈服权力,不贪图荣华富贵,不愿意成为政治婚姻下的牺牲,勇于排除一切困难只为一心追求自己的所爱。这种为爱不顾一切,正是我所欣赏的,也许这也正是我所缺乏的。他唯一的不足就是做事有点鲁莽,没有把握好时机。可是,刚开始时他是可以首先向“怀玉”表白的,可他就是吞吞吐吐,错失良机,把“怀玉”放走了。后来他一次次对“怀玉”深情的表白都无法感动她了,因为她的心里已经心有所属了。

如果我是“怀玉”的话,第一次“吴应熊”带她乘船南下的时候就决心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当然这样走确实是不负责任,且不说“吴三桂”会因此大举进攻京城,无数生灵涂炭,就是“玉格格”诱拐“吴应熊”弃质离京,这一条罪名就可以使“傅家”诛连九族。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到京城,请求“皇上”理解,然后把一切事情处理好就隐居到云南,和“吴应熊”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皇宫真的不适合“怀玉”,每天过着尔虞我诈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没有一个女人能和别的女人分享自己的老公,更何况他是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肩负传宗接代的大任。这是始终坚持一夫一妻制的“怀玉”所不能容忍的。

...

每个阶段我们都有着不同自己喜欢的人的模型,我们会用这不同的标准去选择爱的人。当时情窦初开的我会喜欢高帅富的完美男人;等我再长大一点稍微明白爱情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我会喜欢有才情、阳光、专一的男人;等有一些社会阅历和一些感情经验后,我会发现自己更需要的是一个有责任感、安全感、上进心、专一的好男人。可能这才是我一生所最需要的。

怀玉名副其实是个祸头子,我现在才惊觉:这,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傻白甜么?我小时候喜欢看她快意恩仇,现在却觉得和这妹子连朋友都难做——惊天大锅一个接一个甩来,若不是主角光环在身(男主假公济私+ 男二私而忘公 + 王府后盾 + ...),她能活过开头嘛。不是怀玉变过分了,而是看剧的我长大了。不过不违和的是,怀玉在后期历经变故后,尤其是知道身世后,也不再仅仅是个傻白甜。(还说别人呢,我在她那个十几岁的年纪除了乖巧多了,聪明一点,一样傻白甜…)

小时候支持主角的官配,希望他们在一起。现在看来,这个版本的康熙即使定位是少年天子,可给我的感觉还是偏奶油小生,更像个纨绔子弟,而缺少八岁即登基的天子应有的沉稳和杀伐决断(这方面我看还不如片中的吴应熊)。其实男主也颇有傻白甜的成分,所以看他前几集就爱上怀玉还是不算违和的——情窦初开的少年和少女迷糊的初恋嘛。怀玉对他,一开始代表着宫外的花花世界,是惊险刺激,是快活潇洒;后来恢复女儿装,又有天子表妹这等尊贵身份加持,纳入怀中简直顺水推舟,连后期的国恨家仇也没给他们造成多大障碍(论宿命的纠结,类似女主人设的新剧《龙珠传奇》更突出)。他们的生死相护的感情不能算少,可是限于主角们的认知水平,我始终不能把这种感情视为深刻。

...

小时候看到吴应熊,虽然也喜欢他,难免觉得他多事碍着官配,最好早点死心,好好和建宁过日子。重温的时候倒觉得吴应熊和公主比当初更吸引我了。身为世子,他从小接受良好教育,而敏感的政治身份,更应让他懂得谨言慎行,知进退。皇上爱怀玉不过往往要放水,他的爱却总把他推入火坑,轻则受训斥,重则常有性命之虞。这么艰难的甚至还没有对等回应的爱,他居然也爱过来了。(现实中难道可以存在吗?)剧中试图借吴应熊之口对这份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感情合理化:他此生都在别人给他的设定中委屈求全,不得施展抱负,虽生犹死,倒不如为了自己真心所爱所亡。这般说来,怀玉就是他黑暗人生中罕有的灯,他便甘愿飞蛾扑火。这里不得不赞演员王皓的演绎,可能也有自身个性契合的原因?整部剧中,吴应熊如果不是完全没有,也是几乎没有开怀大笑的,连大幅度的微笑也少见,那也是在兄弟聚会或者对怀玉。对大多数人,他都是一脸深沉严肃,最多保持嘴角的礼节性微笑。这样的人,你一眼看去就会觉得他活在重压之下,脑中始终紧绷着弦,一步都不得踏错——可他又为怀玉一错再错,连自己的婚姻幸福也很可能错过了。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古人诚不我欺。

全剧仅有的用古诗词稍显文艺的情节都用在他身上了,也难怪我会属意吧。

...

我看到的第一处是接受赐婚后醉酒表白,出自南宋乐婉的《卜算子·答施》: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拼了终难拼。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

第二处是临近成婚前见到怀玉廊前独立,便接下了怀玉咏的诗句,出自唐代张泌的《寄人》: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此处忍不住掩卷叹息多情的明明是你啊!)

...

第三处是临近结尾三兄妹从叛军和乱党手中死里逃生,吴应熊不辞而别时留下的字,出自元曲《山坡羊》,作者陈草庵: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

路迢迢,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

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如《一程山水一程歌》所唱: 世上何物最易催少年老,半是心中积霜半是人影杳 。)

...

我小时候同情建宁,现在在同情之余更多了几分喟叹:应熊爱得辛苦,爱得出生入死,她又何尝不爱得卑微,从天之骄女爱到愁肠百结。历史上的建宁其实是康熙的姑姑,12岁就婚配吴应熊,22年后其夫其子因叛乱被绞,我不知道她是怎么熬到63岁寿终正寝的。无论她与吴应熊有没有感情,这样的婚姻,乃至人生,都注定是一场悲剧。可话说回来,最是无情帝王家,古代为我所知的公主大多不能好好过一生。

...

其实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随便举两个:

细节好评之一:公主找到正和皇上商议要只身涉险去救怀玉的应熊,一番哭诉之下扭头就要撞门自尽,应熊惊呼一声“公主”——公主的头还没碰到门,他的手早已护在她的额头了。这样好的男人偏偏就是不爱你,也实在是无可奈何之事。面对悲痛欲绝的公主,他终究答应救出怀玉后陪公主去盛京,就此告别过去。

细节好评之二:最后的告别,吴应熊一句话也没对怀玉说,甚至没有看她,基本只和皇上与公主互动。公主说走了,他跳上马车就要抽鞭快跑,还是被公主扯了下袖子才缓了片刻,最后回头看了一眼——他什么都没说,却似乎什么都说了,就算再爱她,若这份爱只能给彼此带来负累,那还是装作无所留恋吧。以他现在的身份,实在是没有资格再争什么了。

就算真地可以让时光倒流,说要重新开始,只怕每个人处在当时的情境下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那还说什么“人生若只如初见”呢?情路再苦,前途再险,也不想仅仅只是遇见而已。一见误终身又如何?不见才是终身误。

...

关于《怀玉公主》的历史事迹,如果你是历史粉或者是清朝历史粉,请出门右转,不送。

这部电视剧,我可以大胆的告诉大家这是一部关于康熙的故事,但也可以说和康熙时期的故事没半点关系。

关于剧中人物的原型,真的不好说。

历史上并不存在怀玉公主这个人,怀玉公主的原型可以说是康熙时期后妃众多人物的命运总集。

前朝公主和当今皇帝荡气回肠的伟大爱情,编剧的确写得用心,故事也好看。本来本故事纯属虚构,借用几个历史人物的名字和朝代设定来讲架空爱情故事,没有什么考看历史的必要。

...

关于《怀玉公主》剧中的‘怀玉’前朝公主的身份:

明朝最后一个公主叫做‘长平公主’生于1629年,卒于1646年,享年17岁。而我们的清朝康熙大帝可是生于1654年,卒于1722年。

由时间推算,前朝公主怎么可能和康熙谈情说爱呢?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前朝公主是独臂。

所以《怀玉公主》中怀玉的身份是瞎掰的。

关于明朝最后一位公主的故事,可以去看TVB佘诗曼、马浚伟主演的《帝女花》说的就是明朝末代公主和额驸周世显的故事。

...

关于《怀玉公主》剧中的‘怀玉’后妃身份:

其一:历史上【爱新觉罗·玄烨】的确和一个叫【怀玉】的汉人有姻亲关联。这位【怀玉】姓石,叫石怀玉,不过不是玄烨的老婆,而是玄烨的“岳父”。换而言之,石怀玉的女儿,石氏是康熙的庶妃(貌似没册封)。既然没有册封,又有载入那自然是因为给皇帝生了皇嗣咯。这位石怀玉之女,于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爷60了哟),生皇二十三子镇国公允祁。这位庶妃,姓石,是汉姓,初步断定她是汉人(没有册封也不奇怪);他爹只提及姓名没有记官职,因此也不属于汉官编入的哪旗。这位石怀玉之女,又称静嫔,估计名字里头有“静”字。

原文:

静嫔石氏,石怀玉女。初为庶妃,康熙五十二年,生皇二十三子镇国公允祁。六十一年十二月,世宗晋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十二月,高宗晋尊为皇祖静嬪。二十三年戊寅六月初六日卒,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乾隆23年(1758)才死的,也就是说康熙52年(1713)生皇子后,又在宫里呆了45年。也见证了三朝皇帝(康熙至少9年,雍正13年,乾隆23年)。如果她15岁以上和玄烨好上 大约也活了六十来岁了。

其二:怀玉的第二身份,怀玉的额娘是康熙的姨娘(康熙生母佟妃的姐妹),怀玉是康熙的表妹,算的上皇亲国戚,父亲位高权重,这与历史上的孝懿仁皇后家事相符。怀玉公主所讲述的事情和历史事实有很大的差别,清朝历史上的孝懿仁皇后在迷离之际,康熙才下诏封她为自己的第三位皇后,并且在位仅一天就仙逝了。

...

关于《怀玉公主》剧中的‘成韵’后妃身份:

怀玉公主剧中的成韵先是康熙的贵人,后晋封为皇后,在其被册封大概半年后被康熙处死,与历史上康熙的第二位皇后孝昭仁皇后类似,孝昭仁皇后也是从妃子晋升为皇后的,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仅半年,康熙十七年她就去世了。无子嗣。

另外还有一个猜想,康熙还有另外一位庶妃→陈氏

陈氏也有兴趣瞧了一下,故事里有个成韵和成亲王(当时亲王应该都姓爱新觉罗吧为什么大家都口口声声成家)。历史上陈家自然不会是亲王世家了,连达官显贵都不是-- 陈,傅都是汉姓么(傅家还供着清太祖一类的祖先画像,所以设定自然也不是降清的汉将;再者,貌似论战功有封藩王没有封亲王的)皇亲国戚不沾边的。历史上的确有姓陈的庶妃。而且康熙晚年的庶妃有两个陈氏,和石怀玉之女一样,都替玄烨生了子嗣。

先说第一个

原文:

熙嫔陈氏,陈玉卿女。初为庶妃,康熙五十年,生皇二十一子慎靖郡王允禧。六十一年十二月,世宗晋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十二月,高宗晋尊为皇祖熙嬪。明年丁巳正月初二日卒,同年四月十二日奉安。

(对允禧的印象估计是在《甄嬛传》里面那个娶了甄嬛亲妹甄玉娆的那位吧)

另一个陈氏

原文:

赠穆嫔陈氏,陈岐山女。初为庶妃,康熙五十五年,生皇二十四子諴亲王允祕。六十一年十二月,世宗晋尊为皇考白贵人。雍正五年十一月庚午卒,十二月初四日奉安。乾隆元年十二月,高宗追尊为皇祖穆嬪。

陈岐山之女,康熙55年(玄烨63岁)生皇子,雍正5年卒,至少也在宫里呆了11年。有人揣测说她死的时候才30来岁,无查考。

另外还的确有个姓陈的贵人。

原文:

贵人陈氏,陈秀女。康熙52年(玄烨60岁),生皇子允禐。

...

关于《怀玉公主》剧中的‘皇后’:

故事里就玄烨为立皇后的事情纠结了好大篇幅,历史的康熙帝的皇后我也随便看了一下,还有好几任。

第一任众所周知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13岁嫁给12岁的康熙(康熙4年);康熙13年(22岁)难产去世。生嫡长子‘胤礽’

第二任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原为妃,康熙16年册封为皇后,半年后薨。无子嗣

第三任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康熙生母的嫡亲侄女。康熙16年八月册封为贵妃,20年晋升为皇贵妃。康熙28年七月初九日册为皇后,次日即去世。雍正帝养母。

最后一任是德妃雍正帝的生母,死后雍正追封的皇后。

这样一看康熙帝的皇后们命都不太好。相比故事里【成韵】老是念叨的【皇后是不会死的】似乎恰恰相反。

据说康熙对第一任早逝的皇后感情很深。

有人举例: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五日,赫舍里氏去世后第三天,梓宫迁于紫禁城西,直到二十七日,康熙帝几乎每天都去举哀;后来他亲自将梓宫送往昌平巩华城,从六月到十二月,他去巩华城34次,第二年又去了24次,第三年去了15次。有学者统计,从康熙十三年到十六年,他一共去了80次。这四年里,每逢腊月二十九,他都去巩华城陪伴亡灵。

所以说康熙对怀玉的宠爱犹如康熙对待赫舍里皇后的宠爱一样。

...

关于《怀玉公主》剧中的建宁长公主:

除了本故事之外亦有作品都塑造了刁蛮任性又活泼可爱的皇妹建宁公主的形象。而历史上也确有建宁公主和吴应熊的政治联姻。不过他两结婚的时候康熙还没有出生,所以赐婚自然也不是康熙赐的。

历史上的建宁长公主不是康熙的妹妹,而是姑姑。非要说皇妹的话,是顺治的妹妹,皇太极的十四女,据说是清代历史上唯一一个嫁给汉人的格格。顺治10年,12岁的公主下嫁给吴应熊(孝庄主的婚);顺治16年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康熙生于顺治11年。所以公主在玄烨出生前就已经嫁了。不过吴应熊倒是康熙14年才处死的。吴应熊的生年不详,不过玄烨出生以前就成婚了,比康熙大是肯定的了。

所以康熙不是赐婚的人,也不会和吴应熊成为拜把兄弟,更不会去同时爱上一个女人。

...

关于《怀玉公主》剧中的皇太后:

我记得怀玉无意间闯进颐寿园的时候,太皇太后看到怀玉手上有伤,就问了一句“仁宪”对你用刑了?当时怀玉还疑惑‘仁宪’是谁?

可想而知‘仁宪’就是剧中那个专横护短的非常让人反感的皇太后了。

仁宪皇太后即孝惠章皇后,是顺治帝的第二任皇后,科尔沁贝勒绰尔济的女儿,顺治帝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孟古青的侄女。

所以仁宪皇太后可是孝庄太皇太后的侄孙女啊,那么她应该和太皇太后是一个族群,姓博尔济吉特氏的,剧中姓成是几个意思哦??

仁宪皇太后出生于公元1641年,公元1654年被选为满珠习礼孙,入宫为妃,次月被立为皇后。仁宪皇太后在皇后位的时候,顺治帝因宠爱董鄂妃,一度想要废黜她而改立董鄂妃为皇后,但因太后阻挠最后没有成功。公元1661年,皇三子玄烨继位,即康熙帝,孝惠章皇后于是与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两宫并存,被尊为母后皇太后,徽号为仁宪皇太后。

仁宪皇太后以贤良淑德著称,生前与婆婆孝庄文皇后以及儿媳赫舍里氏三代皇后相处和谐亲密,可谓清朝历史上的典范。而仁宪皇太后在后位六十三年,不干预朝政,对非亲生的康熙不吝关爱,康熙帝也因此非常敬重这位嫡母。公元1718年,仁宪皇太后在陪伴康熙走过五十五年帝位之后离世,享年七十七岁。

这位皇太后和康熙算得上真正的‘母慈子孝’,哪里会像电视剧中那般,逼迫皇帝立后。

...

----------小结--------

康熙共有三十五子、二十女。其中只有24个儿子、8个女儿活到成年。

历史上的康熙自然远不如故事里的玄烨专情。晚年的时候还招惹那么多汉人家妙龄少女生小孩。甚至不如顺治皇帝,虽说顺治为了董鄂妃出家没有证据,但是他专宠董鄂妃还是有迹可循的。至于康熙的第一任皇后,开始图的就是政治婚姻,多半是孝庄和索尼包办的。而后说守灵什么的,明显一年去的比一年少;有了新人忘了死人也不足为奇。

也正因为人的不专情,所以大家都要把故事编好了,编得精彩些,轰轰烈烈些,爱得死生契阔些--正史什么的只是人性劣质的写照,伟大的爱和强大的脚本不需要劣质的正史。

所以这只是一部历史人物的架空故事,如果你是历史爱好者,那么就请你出门右转,不送。

...

吴应熊内心独白:

吴应熊 如有来生只求与爱走天涯

如今又来重温,对玄烨怀玉无感,唯一让我注目的还是那个叫吴应熊的男人,撇开历史不谈,因为这部戏早已和历史无关。

一直想说,他对怀玉如此的痴情算不算遗传,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一个陈圆圆,断了明朝江山,他如今同样也是为了一个女人。

正如兰姨所说,怪只怪他投错了胎 做了叛贼之子。可这不是他的错,他从小就知道,周围所有人对他的阿谀奉承恭敬敬畏都是表面的,背地里没有人真的尊敬他,在满清人眼里,他是汉人,在汉人眼里,他是叛贼,人人得而诛之。

从戏里看来,他没有朋友,他是孤独的。

作为一个藩王之子 他没有尚之信那种纨绔子弟的习气。

他不好烟花之地 不嗜酒好赌不穷奢极欲。

他一表人才 能文能武哪怕安静的站着 也能表现那种与生俱来的英气。

他很少笑,那种发自内心的欢笑,唯有那么几次,也是面对怀玉。

他这一生都是错的,生在不该生的家 爱上不该爱的人 所以注定悲剧。

与玄烨还有怀玉结拜之时,他是快乐的,之后的几次相聚,他也是真心相对的,但是对于突如其来的两个人,他还是心存芥蒂。

皇帝终究是皇帝,他和皇帝爱上了同一个女人,这才是悲剧的开始。

从后面吴三桂出现的戏份里可以看出,他的父亲没有给予他过多的父爱,可以想他儿时的成长环境。如他所讲,他的父亲想做皇帝想疯了,为了这个他可以鞭笞他的儿子,软禁他和公主,利用他对怀玉的爱,对康熙的情。

他只是吴三桂手中的棋子。

多年质子生活已让他对生命无再多的渴望,直到有一个叫怀玉的女孩出现在他面前,仿佛点燃了他生命中唯一的一盏灯火。

为了怀玉他可以做任何事,任何以性命为代价的事。

作为质子,离京就是死罪,为了怀玉他离了。

作为藩王之子,为了怀玉,他得罪了实属同盟的尚之信。

作为有名无实的世子头衔,他得罪了权倾朝野的成亲王。

为了怀玉,他无数次顶撞康熙劫法场,闯天牢,一个男人可以为女人做的所有的事情,他都做了。

只可惜怀玉不爱他,在怀玉心里,他永远只是那个包容她疼爱她的大哥,那个她命里的福星,只要她有难,吴应熊总会出现在她面前。

我看到吴应熊笑了,在怀玉决定和他回云南的时候,他不知真相,只是当怀玉要去云南时,他露出的久违的笑容,那一刻他忘记了他是质子不可离京,他什么都不在乎了,只要怀玉肯于他一起,他愿意浪迹天涯。

对于皇帝,他是衷心的,无数次面对皇帝提起削藩事情的时候,他一直明白,皇帝与父亲之间迟早会兵戎相见,虽然戏里没演,但是我相信,真的那一天他的剑一定不会刺向康熙。

难为建宁会爱上他,谁都会爱上他 一个这样让人心痛的男人。一个集帝王宠爱于一身的刁蛮公主,为了吴应熊最终改变的自己,见到吴应熊前,我相信她的生活里没有眼泪,因为没有人会让她不开心,知道吴应熊出现,这个高贵的公主流干了所有的眼泪,多少次的磨难终究换来两个人的远走天涯。他爱上了建宁但永远不是对于怀玉的那种情窦初开无怨无悔的爱。

他总会那么无奈的笑,那么痛苦的笑,带给看客的永远是道不尽的辛酸。

吴应熊的眼睛会说话,当怀玉躺在床上,当怀玉不能开口讲话,当怀玉面临被斩首时不善言辞的他,眼中流露那种惊慌失措与怜惜让人心碎。

如果真有续集,希望他可以真的抛弃对怀玉的痴,爱上建宁,彼此白首一生。

或许这会让人觉得他不再完美,可是我不想他背负完美的痴情痛苦一生。

他需要快乐,因为怀玉爱的不是他。

他应该下半辈子过正常的生活,拥有简单的快乐,平常的家足以!

...

建宁公主内心独白:

建宁的自白——虽然看似不经意的绽放,也是经历了长久的努力与坚持。

(栀子花的花语:原地守候你的爱,等待你的爱。)

在众人眼里,我是至高无上的公主。

在母后眼里,我是她老人家唯一疼爱的女儿。

在皇兄眼里,我是他承诺过要照顾一辈子的责任。

记忆中,她是在令所有人羡慕的环境下长大的。

一呼百应,锦衣玉食,金尊玉贵,从来不知道痛苦的滋味。

直到我遇见了吴应熊。

他,是前朝叛将吴三桂的儿子。

一辈子受尽世人的唾弃与谩骂,还身不由己的做了朝廷质子。

而他,却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眉宇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清高。

很难想像,吴三桂那样的大奸贼也会有如此出淤泥而不染的儿子。

为了稳住三藩,皇帝哥哥将我指婚给他。

可他的心里,已经另有所爱,一个如阳光般乐观开朗的女子。

不知世间险恶,没有半点瑕疵,却有着别人一生都在渴求的东西。

亲人的宠爱,养尊的富足。单纯而美好,善良而勇敢。

斜眼看着她,我见尤怜。

我深知应熊为何如此迷恋那个女孩,因为他在黑暗中,已经待了太久太久。

那位少女的出现,像一盏黑夜里的灯,让他原本疲惫的心,对生活有了美好向往。

为了怀玉,他不惜拒婚,违抗圣旨。

哪怕皇帝哥哥要将他就地正法,他也坚决如铁。

但是不久之后,他改变了主意了。

他向皇兄请示,希望能够尽快与我完婚。

因为他那狼子野心的父王,打探出了怀玉惊人的身世。

原来,那个不是凡品的女子,并非真正的满清格格,而是前朝明室遗孤。

为了保护怀玉的身世不被揭发,他无奈之下,答应娶我。

然而他的心,从未在怀玉身上移开片刻。

豪华隆重的婚礼,却带给我如此凄凉的感受。

整个过程,他的眉头都没有舒展过。

好花,好月,好良宵,离我们太遥远。

谁能相信,堂堂的建宁公主,自新婚起,就受尽了丈夫的冷落。

这个男人,我爱的无可救药,而他,却爱别人爱的无可救药。

尽管他一再解释,他对怀玉怀玉只有结义之情。

但是,感情这东西实在难以伪装,片刻的柔情,骗不了我。

真的,只是兄妹情深这么简单吗?

当你看到她身处危难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很痛,恨不得自己来取代她,替她承受所有的艰险和疼痛。

你内心深处,我苦苦想要挖掘的情感,正像雨后春笋般往外冒,却不是为了我。

此时,有一件天大的事情,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你那一辈子反复无常的父亲,终于按耐不住,与朝廷对抗。

在皇帝哥哥的恩准下,我们决定去隐居,远离这伤感的一切。

当我们坐上马车的那一刻,我不知道,你是否还对她念念不忘。

你的未来,是否只会有我的参与。

来生,我一定要比怀玉更早认识你,满满的占领你的心。

...

成韵内心独白:

血淋淋的无奈,融化冰雪的苍白。

谁愿意,用前世五百年的回眸,等待。

通往地狱的死亡之花,一边妖艳一边疼痛的花开。

一边是汩汩流淌的温暖一边又是涌不尽的黑暗忧伤...

(黑色曼陀罗的花语:不可预知的黑暗、死亡和颠沛流离的爱。凡间的无爱与无仇,被伤害的坚韧创痍的心灵,生的不归之路。)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地狱,果然像我曾经的心一样的冷。

有人怨我无情,有人说我是魔鬼,有人对我恨之入骨...

是的,这辈子,我做了太多不可原谅的事。

很多人以为,女孩子一进宫,就能飞上枝头变凤凰。

可是到头来,究竟是凤凰还是鬼,谁也说不清。

记得小时候,因为太后姑妈的关系,第一次随阿玛进宫。

宫里的一切,都深深吸引着年幼的我。

将来我长大了也要当皇后。

原本只是一句幼稚的戏言,谁知姑妈竟一口答应。

就这样,一句玩笑话,注定了我一生的命运。

从那以后,姑妈把我留在身边,亲自细心的调教我。

而我,也很努力的学着。

盼望着有一天,能像她一样,出人头地。

长大后,姑妈把我送到皇上身边,想尽一切办法,企图将我推上皇后的宝座。

可是,皇上毫不领情。

每一次,他不是找借口拖延,就是想方设法转移话题。

我尽心尽力的付出,换来的总是他冷漠的敷衍。

他对我的轻视,更激起我对他势在必得的决心。

我发誓,

我将不惜一切代价得到皇后的位置,不计一切后果得到我想要的。

哪怕过程中会惹出很多伤天害理的事,连累很多无辜的人,我也绝不心软。

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能天下人负我。

于是,我不择手段,做出了无数连我自己都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我的所做所为,

姑妈在太皇太后面前抬不起头。

我自己被打入冷宫,我的亲弟弟无奈之下放弃了他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变成和我一样见利忘义,冷酷无情的人。

甚至他的死,间接也是因为我。

还有燕儿,小乙子,茵茵...

然而,被名利冲昏了的我,竟还是执迷不悟,只盼着能早日当上皇后...

终于,通过一系列的阴谋,脚踏无数冤魂。

我如愿以偿的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可是,我的内心依然很空虚,任凭多少的金钱与权利都无法填满。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夜夜独守空房的日子里,我开始明白,我更想要的,不过是一个懂我且疼我的人而已。

然而这个人,早已心有所属。

用他的话说。

那个女子聪明大方,纯真无邪。

活泼但不失庄重,可爱但不失调皮。

除了她以外,他的心里再也容不下别人。

为了得到我想要的,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我也绝不心软。

当我路者,死——

成安如此,燕儿如此,情敌傅怀玉,也是如此。

于是,我再三陷害她,

精心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陷阱。

眼看着她一次次往下跳,我成功了,几乎——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我总相信,自己能够铲除一切障碍。

可是偏偏她,几乎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

就在我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你冰冷的表情出现在我面前,揭穿了我的种种的罪行。

我惊恐的发现,你眼底的恨意。

不要这样看着我,我也是太在乎你了。

你可曾扪心自问,你有多久没有正眼瞧过我了?

你依然无法读懂我眼里的无奈,摘下我的凤冠,将我打入冷宫,侯指领死...

我以为,你会回心转意;

我以为,姑妈会为我求情;

我以为,自己还有重新做人的机会。

可是,盼来的,却是你钦赐的白绫。

我使出浑身的力气将白陵勒住自己的脖子。

我的身体开始无力。

我的意识渐渐迷糊。

我的一生,根本就是一个大笑话。

只可惜,明白的太晚。

一滴晶莹的泪水,从我的眼角滑落..

...

此时此刻,用整部剧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来结尾...

「清朝皇帝,明朝公主,我们比肩坐在一起,这画面不是有些时空倒错,不太协调吗?」

「可是我们相爱啊,爱在国仇家恨里,其实也是一种浪漫。试问天下男女,谁能跟我们这般亲密?回看历史,一个朝代的灭亡,一个朝代的取而代之,短则数十年,长则数百年,像你我这样,跨越两朝的爱情,其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你后悔吗?」

「我不悔,也无憾,只是人太软弱,要抗拒宿命,实在是艰难。哥哥和成莹,应熊和建宁,又何尝不是呢?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玄烨,如果你真的珍惜我,就把我的家人还给我。如此才不枉我们两个相爱一场。」

以上对话是取自华视「怀玉公主」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

可是爱在国仇家恨里

我不认为可以无悔无憾,

毕竟那是会牺牲很多而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