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看完已经很久了,今天就来说几句吧。

临近上映改配音导致初三开画;导演组合前期影片口碑崩塌;乒乓国人关注度不高;演员过度综艺……

略举几例,说明这部电影其实并不缺乏热度。票房的不理想,我认为实则是电影本身平淡无味。

1.故事情节平淡无味。

陷入低谷,遴选教练(候选人中长篇大论的一定选不上,寥寥数语的一定选中),组建团队(叫回竞争对手、发现新人),整顿纪律,大赛前伤病困扰,失利之后的调查,克服心障,取得胜利。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冠以“中国”之名不应成为限制编剧想象的枷锁,“国球”小众更不是借口。因循守旧、缺乏创新,以同样的结构换个外壳的创作心态恐怕才是失败之源。《摔跤吧,爸爸》的精髓他们远远没有学到。

2.表演、符号化痕迹明显。

电影中,至少有三处画面的转场是从导演喊“action”后即剪辑的,纯纯的表演痕迹,使得观众难以入戏,难以获得沉浸式的体验。以国旗为背景的镜头显然是经过导演或者摄影组精心设计的,但恰恰就是这种“精心”显得很刻意,观感的尴尬带来的感动就大大折扣。

3.想要传承的情怀没有呈现,结构显得不够完整。

从《银河补习班》开始,传递情怀、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开始在邓超的电影里显现,《乒乓》里有足够多的镜头和细节都在描述传承。国家队的选角,两位年轻队员给予了足够多的镜头;看台上特写较多的也是孩子激动的眼神;影片最后,决赛时跑进看台的那位少年。这样的意识是特别有意义的。但问题是不管哪一个此类的镜头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均没有展开或者在影片中显示出“传承”的效果。

有情怀、有炫技但又想投巧、借势,是我对这部电影的观感。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2023)7.02023 / 中国大陆 / 剧情 运动 / 邓超 俞白眉 / 邓超 孙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