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一下对《从21世纪安全撤离》的一些技术性观察,从画幅、媒介模拟、媒介戏仿、媒介自反、打光、剪辑六个方面来说,不知道能不能好好写一篇影评,反正最近不想难为自己。
说起来大字报的玩法90年代就流行过了,我感觉21世纪的玩法更倾向于弹幕,群众+什么都知道,非常像小破站的特效弹幕,以前EVA或者《绝望先生》的文字是独立于画面给人造成视觉冲击,而21世纪里,配字总是跟着画面刺激、声音刺激一起,呈现出“视+听+字”三种刺激迸发的,令人目不暇接,大脑过载的充盈感,说不定“大字报”或者“弹幕”风格再发展下去,《视与听》杂志就得改名《视与听与字》。
PS:关于字幕以及弹幕,有专门的论文研究过,它不是图像,大脑在处理声音,画面,文字时,运用了三个不同的脑区,这个倒不用过多解释,反正大家都懂,即使在完全听得懂的情况下,现在的人脱离了字幕已经没法正常看视频了。

...

...

????画幅
1️⃣1999年,4:3画幅
2019年主要有两种,
2️⃣恋爱场景和友谊场景(忘了几比几,可能是2.35:1):普通宽荧幕,中文字幕遮挡了画面。
3️⃣反派登场(又忘了几比几):抢功领导和PPT新品发布会,好莱坞商业片科幻片常用宽荧幕,中文字幕字幕不遮挡画面。突出反派的“高大上”和“压迫感”。
4️⃣头戴螺旋桨(戏仿南方公园)和模拟播出故障以及结局,16:9画幅,现代电视常用宽比。

????媒介模拟
4:3画幅中,1999的画面年切了角边,是钝角,老电影不切角边,是直角,家庭影像的DV也是不切角的,依旧是电视机和DV,黑白电影时期播放器,三种媒介的区别。
情景喜剧+京海TV,美术布景+滤镜

????媒介戏仿
整个片子的风格是建立在对日漫媒介风格戏仿的基础之上的,各个大招和武打冲击都有非实拍的手绘或者动画绘特效,以及EVA,绝望老师,化物语,那种大字报,快剪中放面包时,配字“加热”,爆米花爆炸时,配字“膨胀”。

????媒介自反
实在不愿意叫打破第四面墙因为是传承戏剧的说法,很土,媒介自反的叫法更能体现媒介的自我指涉,让观众意识到媒介自身的存在,眼前的一切都不过是花招。
因为整个片子90%都是蒙太奇快剪,到了最后女主就说“what a useless montage”,那段蒙太奇恰好又是在戏仿日漫中,主角迎战boss之前的“升级苦练”“闭关训练”。
在忙大姐的段落,大字报从袖套上的“群众”延伸到了虚拟的“什么都知道”,字幕里的自行车被诚勇拿起来把玩,虚与实的界限被打破。

忙大姐是一个抽象符号,观众日常生活经验里大概率有这么个人,在心中有一个对于“热心大妈”的想象,会按格式塔完形填空一样将其补充完整,于是她不需要有正脸,正如几原邦彦的动画里,路人甲永远是无脸女或者无脸男。

????打光:1999年 自然光,日光,晴天,low key低反差(小清新风格,或者小妞电影典型用光),阴影少,因为1999年是主角们的乡愁般的青春期,永远明媚。
2019年,人工光,夜光,霓虹光,雨天,high key高反差(教父光)。用人工感和大面积黑色以及颜色大反差突出,肮脏,混乱,压抑。

????剪辑:快剪,理性蒙太奇,画面与画面之间的撞击,声音+画面+大字报,少量升格,大量降格,停帧再拍(爸爸苏醒后父子特写时),试与听+抽象文字,三种刺激物,声画对立蒙太奇,比如车加速的声效是马的叫声,女主打男主是马里奥的蘑菇音效,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