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了和朋友交流,可以等待可以做任何事情,甚至可以跨越到朋友的世界去帮他找父亲。而这个布鲁达的父亲却在焚烧着布鲁达朋友的父亲,这个小孩和这个军官对待朋友的方式是完全相反的。其实这可能也是作者的一种戏剧性讽刺,形成鲜明的对比。军官想尽办法让铁丝网那边的人去死,而军官的孩子穿越了另一个世界,陪他们去死。
这也真的印证了,布鲁达妈妈的那个担忧:这样的环境不适合孩子成长。其实有一个让我很震撼的点就是条纹睡衣男孩擦杯子那里,布鲁达居然没有证明饼干是他递给他的,他既关爱他的朋友又胆小。甚至还有人认为,布鲁达交朋友只是为了玩,忽略了对方的处境,不过这也很正常,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嘛。
上前线的士兵也很可怜,因为它仅仅是在闲聊中没有回答上一些问题,就被派遣到了前线。他两次通过犹太人来表达了他的愤怒、无奈和各种激动的情绪,一次是对那个当过实习生的老人,还有一次就是对这个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其实军官把他派到前线,也不是因为他没有回答问题,而是因为这个士兵泄露了这些事情,军官十分恼怒,便借题发挥。
总之,这部电影虽然不像《钢琴家》那样,有许多的镜头和惨烈的战斗被虐待画面,但是却用一种管中窥豹的方式,从侧面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下、那些人的困境和挣扎,不同人遭受的磨难,以及奥斯维辛对被迫害民族和对发起国老人、妇女和孩子的影响。
影片中始终没有透露布鲁达奶奶的事情,很有可能布鲁达的奶奶也是被迫害的一方面,然后他只是他们大家都不愿意说,他的爷爷也诚惶诚恐,不敢违背布鲁达的父亲。
总之整个家庭的氛围在不表达父亲的影响下是非常畸形的气氛是十分压抑的,有很多的秘密无法诉说,也有很多军官之外其他人的无奈。而军官到底有没有无奈?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的认为有,有的人认为没有。因为没有的人觉得每次雪崩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认为有的人觉得他也是被迫来到这个岗位上的。总之在当时的环境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其影响。
其实看这部影片,一是因为最近在看奥斯维新这本书,二是因为我对现状生活有一些不满,希望通过看这些来体会更多人性的复杂以及和平时代安定的美好。
里面爷爷和那个前线的士兵都提到了历史,爷爷说历史是形成现在的基础,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的成就是怎么来的。以及历史要值得铭记,我觉得应该是创作者的隐喻隐喻我们要知道这段历史,记住这段历史,避免悲剧再次重演。
孩子只是想要朋友,只是,想要朋友。但这个军官,包括德国纳粹,却不想要“朋友”。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He didn't kill anyone in the war. but he is the most brave in the war.他在战争中没有杀任何人,但他却是战争中最勇敢的。
他不摸枪,宁可被被关在军事监狱里也要坚持自己的信仰,也正是他的这个信仰,让他在决定的时候,一次又一次的想着: Let me help. Another one 让我再救一个吧。他始终在坚持着自己所认为的事情,即使没人理解,即使看似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