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个人高智商低情商的高情商表达方式——两颗大脑半颗心。Nash是solitary的,可是“需要苦心孤诣的时候,缺乏人际交往反而是一种优势”,所以一切可能是命中注定。

不止步于当下,不断追求卓越,不怕与众不同,满怀耐心和自信,去磨炼属于自己的原创成就,我觉得这些原则,就很多当下的很多人而言,都无法恪守,只能望其项背。
Nash觉得不应该拾人牙慧,而应该做自己的原创,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应该这样,最后却渐渐随波逐流,因为追随过于容易,坚守却显得孤僻。Nash所做的,是对一颗高贵的心的坚守。
Nash遇到的老师也很不错,明知他的论文和150年以来的经济体系都不相符,没有质疑和嘲讽,而是给了他学术自由,“既然你做到了这个量级的学术突破,我相信你可以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其实刚开始Nash确诊精神分裂的时候,感觉和禁闭岛一样,不知道到底是哪一方有问题,后来逐渐震惊,天才和疯子一线之隔。我觉得可能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压力太大,从研究生院开始,比peer pressure更压抑的是,是自己的高强度自律和能力驱使下的对卓越的疯狂。

Nash哄孩子的时候,一脸比孩子还委屈,有点搞笑。

数学家的幻象都如此逻辑缜密。Nash坚信自己的大脑可以想出战胜精神分裂的方法,可是大脑正是问题的来源。而真正可以让人从梦境中走出来的,是一颗鲜活的心脏,是可以感知到的温暖和爱。“你是我所有一切的缘由”,妻子的包容理解和相信成就了最后的Nash。

后期如影随形的幻象好窒息啊,有时候,对于Nash来说,积极的活着也需要勇气。最后图书馆的其乐融融可能是上帝对妻子的gift,爱和付出有了回应。

大厅里面赠笔的环节给我看哭了,时间见证了他的伟大,一路走来过于艰辛,从青年的意气风发到中年的折磨煎熬,再到老年的平和面对。正如一开始的对话,赠笔意味着既得“recognition”,也有“completion”。

最后,必须要致敬“manifolds embe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