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材以及结构的尝试我都很喜欢,好的方面就不说了,下面重点说一下影响我进入故事里的一些因素。

下面包括剧透,如果没有看过电影请不要往下阅读。

小概率事件:

这个故事本身是建立在一些巧合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这些巧合这些人就不会凑到一起,也就没有了这个故事。但是需要合理化这些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偶然中带着必然。我的感觉是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次数太多了,导致故事缺乏可信性:小偷看到同行的标记创空门试图捡漏;小马遇到“干姐夫”;前警官在打斗中突然晕过去;冰箱泄漏了制冷液;需要录交易视频的黑客被堵到卫生间出不去了。

人物塑造:

出场了很多人物,小偷这个角色算是主角,每个人都有在现场的理由。但可能正是因为人物太多,除了小偷和莉莉形象比较立体,其他人物塑造有点欠缺。

外卖员:见到莉莉的尸体后毫无情感反应,莉莉对于他来说仿佛只是一个工具人。正常的人对于认识的人这样的方式突然死去,多少会有反应,何况是一个有情感纠缠的女人。[可能是朱珠演的得太好了,风情万种,我总觉得这样一个大美女死了,她的情人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太不合理了。]他深爱前女友的同时还可以与另一个女人虚与委蛇,之后还杀了结婚的前女友和她老公,毫不犹豫背叛前姐夫,(试图)捅死小偷,这样的男人只能说是反社会人格,否则没有办法去圆他没有人类正常情感的这个点。外卖员是在平台有记录的,并不是他把衣服穿到别人身上就互换了身份。

前警官:他为什么在打斗中突然晕过去,交代不是很清楚。

张总:在交易现场看到多年不见的小马,马上就认了“小舅子”,展露了所有的交易内幕,完全没有任何警惕,不像一个犯罪组织的头子。电影中台词应该没有一句废话,但花了很大篇幅去说小马住在哪个村子妈妈是谁,姐姐是谁,虽然是为了建立人物链接,但是到姐姐那步就可以了,妈妈这个点没啥必要。

交易:

这么多钱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交易是什么,这是全局剧的悬疑点。可能是为了激起大家的愤慨,设定为拐卖孩子,用途是致残后乞讨。拐卖是犯罪行为,坚决反对。只从逻辑来说,拐来孩子作为这种用途,投资回报率很低,非常不合理。花一百万买孩子,让他们乞讨,多久能够收回投资成本?我们听说过很多可怕的故事,被拐卖的人被盗取器官,或者卖到大山里,或者卖给想要孩子的家庭。有很多方式可以更深地触动到这个问题,但目前选择的这种方式,很难让我相信这个逻辑。

为了让这个故事进行下去,这个行动是前警察和黑客来进行,而不是警察布网。另外报警就算了,为啥要把视频共放到街头大屏幕?先不说技术上是否能够实现,这样的用意何在?


每次我快要进入故事,就会被这些点打断。

但总体来是是一次不错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