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巴托罗缪节第二天早上之前,电影胜过小说;在那个早上之后,小说胜过电影。电影克服了小说前三分之一的风俗气,让矛盾更尖锐集中,但在后续连绵不断的阴谋、胜负突变的反转上表现乏力。
电影里的玛戈是个柔弱的救人圣母,这让人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虽然她的崩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玛戈对拉莫尔的感情也缺乏说服力。他不过是一根稻草,一个幻梦,一点精神鸦片,而已。甚至在小说里她也很清楚这一点。怎么到了电影里就那样深爱,以至于比爱情重要得多的事情都可以不管不顾?连亨利那个“乡巴佬”都懂得忍耐、克制、察言观色,她堂堂法国的公主、美第奇太后的女儿,又怎么可能不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争斗?)我还是更喜欢小说里那个主动走进阴谋、玩弄阴谋的勇敢的玛戈。
但电影抬高了昂利埃特,把她变成了一个忠诚到让人感动的朋友,同时又是个迷人的女子。昂利埃特的魅力在于中立混沌,我很高兴电影在稍稍动摇了中立的同时保留了混沌。
阿朗松这个人在小说里很东亚,到了电影里却变得很欧美,也就是说,病态的程度减轻了。虽然演员在有限的戏份里表现得不错,但弱化他的形象还是挺让人遗憾的。
电影让夏洛特早死,太不幸了。夏洛特虽然是个工具人,但她就好比拔河绳子上的那根红线,存在的意义就是证明阴谋还在继续,胜负还没有定论。夏洛特死了,这戏也就可以散了。
两个现任国王的选角都很好。查理平白的大眼睛和亨利明亮的眼睛。
太后的形象被稍稍丰富了一点。特别是用极少的镜头透露出太后的感情世界,值得称赞。
有趣的是,电影里那个最后失去了爱人、朋友,失去了一切的人,从小说里的亨利变成了玛戈。这比一开始让杀科利尼的主谋从国王变成太后更有意思。
电影让奥尔通活下来了!这可真是一件大好事!
关于电影对枝蔓情节的删削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