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原著党,非特摄党,非导演粉,在完全不了解原著、演员、导演等等的前提下,我只是偶然发现这部光影梦幻奇妙的作品,跟随着感官默默在每周周五观看了3集,刚开始只是觉得困惑不解,最大的困惑是很多处想知道导演为什么要这样给镜头,以及如此拧巴的情感,叙事要怎么发展下去。终于在第4集的小爱叙事线回收中,我被导演的镜头语言彻底点亮,于是写了前两篇关于第4集的观影感受和前4集的叙事和人物心理分析。鉴于本人不懂日语和对日本文化了解并不深入,盲区很多,所以都是纯属个人解读,仅供参考。
———
第5集开篇前13秒内镜头呈现着:
在寒风中,小爱静静地守在校园某处的观望台,应该是琴叶的必经之路。

坚守的等待着琴叶的出现,也不知道这样等待了多久时间。(运动镜头,缓慢推进)

小爱的旁白,静静的诉说着,“猜中名字的话,这段恋情就结束了。”


短短13秒的镜头,声画关系充分展现了小爱
这股向死而生的勇气 ——
“我已预见了所有悲伤,但是依旧选择坚定前往。”
那一声,“kodoha!”,仿佛是在用整个生命 呐喊。


主观镜头,就是小爱的视线看到的内容,人来人往中的琴叶。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
喊“kodoha”的声音轨道,
伴随的小爱画面仅1秒都不到“kodo-”,
“-ha”画面就直接切到在路上行走的琴叶。
这是用声音带动画面,展现小爱这一份多么热切、急迫的心情。
下一个镜头就更绝了。一般来讲,不这么用。(同理于“大师的越轴是艺术,我的越轴是失误”。)
同内容、同视角,远景镜头直接切到中特写镜头。

这么剪辑,会让人感觉画面很跳,视觉不舒服。
但是这里使用是为了表现,所有的人来人往,日出日落,花开叶落,都不重要。在小爱眼中、心中,重要的就只有琴叶。
这两个镜头的衔接,就仿佛小爱在说,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插入主题曲,给我们留下想象空间。
接着是,小爱发了疯一样的奔跑,
似乎是追回 昨晚丢失了的 一整个世纪 的琴叶。





于此对比的是,第4集结尾琴叶的离开,小爱仿佛失去了整个世界。
——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人闲桂花落(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467953/
小爱,那试图抓取琴叶手指,充满着不舍与留恋,加上升格镜头,小爱留在原地,远远望着琴叶径直离去。琴叶的升格镜头步伐虽缓慢,但压向镜头方向却形成了大面积的阴影,极具压迫感。
小爱就仿佛被甩了一样,孤零零的留在原地,如大雨砸向地面一般的悲伤……
最后音乐和升格镜头的出现,完完全全从写实升级到了写意。

“我做好觉悟了!”

这炽热的爱情!这坚定的信念!
惊叹导演这短短30秒的镜头,寥寥几笔就把小爱一整夜的煎熬,对琴叶的坚定,淋漓尽致表现出来了!
什么叫度日如年!
不对,是“度夜如年”!
关于「爱的本质」的探讨
真正的他者alterity出现在你的面前,你的第一感觉是卑微的,这种卑微是你对他者的一种责任和承认(承认他者的属性),但同时又觉得自身很崇高,这种感觉是非常矛盾,甚至是痛苦和兴奋并存的状态。
你会感觉到非常的胆怯,觉得理解了她,但是发现在触碰她的时候,接触到了更多空无的未知,让你感受到了恐惧但又很新奇。这个时候会导致你语无伦次。
这种语无伦次是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去形容她或者担心表达出来的东西被她嘲笑,因为她在你语言边界的外部。这是把她当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他者alterity。
这个时候你只有勇敢的走向她,走向一种实践,一种未知,一种奇妙的旅途,两个人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升华。
因此爱一个人,一定不是果决的勇敢,也不是绝对的卑微(绝对的卑微也是在进行自我肯定),而是既卑微又勇敢的。
这种自我的补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触摸到自己的边界和空无,既是一个完全的未知,但又是充满无限可能的已知。
前4集,很多镜头和片段真实展现小爱在这种既胆怯卑微又勇敢坚定的情绪。
「区别于自恋和自我投射」
对方不确定爱不爱你的时候,往往是你可以判断,你到底爱不爱对方的时候。
不被回馈的爱,往往源于自我肯定与自恋,不愿意接受对方不爱自己这个事实,是在保护自己的自恋。但被回馈的爱,是为了肯定自恋成立——“对方爱我,因为我很好”。
实际上,人类接触初期的爱只是投射,对方爱不爱你不代表你好或不好,只代表他能否在你身上成功建立投射。即使对方投射成立,他也不一定是爱你,而在于你可以建立他投射出去的情感关系模式。如此一来,爱也只能停留在相互投射的基础上,并未真正“看见”对方的原本面目。不被回馈的爱有一个好处,它会提供一个空间,如果你这时候能停下来思考,自己投射出去的自恋与幻想(或者欲望),就能够借此机会了解自己。
同时,在你了解自己之后,便有能力了解对方,观察对方、认识对方,再真正了解与认识之后,你才有可能真正做出判断,就是这个人你到底喜不喜欢他。因为很可能在看清自己的投射之后,才发现自己爱的是自己,而不是对方本来的样子。
如果在完全了解对方之后,还认为自己爱他,那就真的是可以滋养自己的“爱”了。因为这象征着你有能力认识了解一个全面的人,你只通过观察对方就可以发现绚丽多彩的另一个人生与世界。爱也是打破自己的执着妄想的过程,所以,爱也是一场修行。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完全了解了对方之后,迷雾散去之后,你意识到这爱里的千疮百孔与黑暗苦涩,但心里仍然难舍,这时候能滋养你继续前行的就不再是爱,而是美。
通过爱对方来滋养自己是能够从爱情中获得深刻幸福的唯一可能。
前提是,对方是正确的人,否则你获得不了幸福,只能获得凄凉与美。 在爱里,被回馈的爱得到爱,不被回馈的爱得到美。
婴儿长大成人,要先形成稳定的自我认知,才有能力去观察和理解对方。这源自精神分析里的投射理论,即我们看到的世界是自己的内心投影的成像。自我认识不稳定的时候,很难如其所是看到别人。
比如:别人一个表情,一句话,与你想象的不一样,你可能就会以为是自己惹到对方,或者对方不爱你,然后非常紧张难受,这就属于未完成主体与客体分化。
主体与客体分化,就会知道 爱与不爱 不是绝对值,而是一个 个人化 的选择问题。对方态度也仅仅是他自己的态度,未必与你有关。如果你明明知道对方不爱你,你也可以承认,“她可以不爱我,但我爱对方”。
如果能做到这样,这也是一种自我的勇气与成就。
这是属于主体的爱。就是你的决定,不被对方的选择所影响。接受自己不被爱,放下自恋的破碎。
放下自恋的破碎,依然爱对方,这样的人是有魅力的。
小爱在不断的恋爱挑战中,不断卸下恐惧和评判,认清自己,彻底成长。 小爱不断诉说着,对琴叶的喜欢。不想做琴叶讨厌的事情。这不是什么爱的证明,而是自己想触碰琴叶。
哪怕琴叶根本无法做出回馈。
如果爱需要证明,那就不是爱。
爱,本身不需要证明。
因为,爱是自然而然的过程,生长、发芽、直至结果,
爱,无法用身份、用地位、用金钱、用礼物什么去证明的,这些都是结果,

爱,是视你如珍宝,
爱,是生怕让你受到一丁点儿的委屈和伤害,
爱,是守护、是尊重、是体谅、是承接,
爱,是全身心注入于你的一种温暖且毫无负担的感受,
爱,心甘情愿,
爱,是轻轻走到你的身旁,用你的视角,去聆听去感受去触碰你的世界。

小爱,是如此对待琴叶的。 反观剧情,真的就从第1集就已然开始,在第5集抵达高潮。
关于琴叶
琴叶这个角色,在第一集开篇我就感到非常的困惑。这个到目前为止,她身后的背景依然是一个迷。但是,这个角色呈现的性格特征并不复杂。
从第一集开始她的迷雾分散在:真名为什么要隐藏?为什么名字是诅咒?真名是什么?为什么讨厌憎恨母亲?为什么要像垃圾一样等待陌生人去捡?为什么被捡后要“报恩式”的与陌生人发生关系?
但,琴叶角色本身不复杂。第5集
在酒店,琴叶逗小爱“之前来过?小爱竟然还会玩儿LuanJ。”
吾辈道德楷模小爱果然再次上当,义正严辞说很健全的聚会,不是YL。(笑
从第1集琴叶就看穿小爱很在意自己,于是给小爱设定了猜名字的游戏,到第3集一看穿小爱拐弯抹角助人,在小爱打算帮小女孩捡玩偶前就开始阻拦等等……
我们可以发现琴叶的魅力在于,非常聪明,能够一眼看穿人的本质和情感,合理使用语言“钓取”/调取有效信息,同时善用语言戏弄人。
琴叶的魅惑之处在于,善于伪装,经常带着一副“轻佻、满不在乎”的面具。我们知道,人格面具是真实的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之间的保护层,用来保护自己不受外界伤害。但最怕的是人格面具阻隔了认识真实的自己,只剩下空虚的面具。
琴叶是经验丰富的老手,按道理来说,第5集应该由她来给第一次的小爱开启才对。
但,小爱占据主动的设定,却又非常合理的。
因为小爱是充满勇气与主动爱的能力的人,去靠近、去理解、去保护……;
反观琴叶,她才是缺少爱的一方,(从一开始到现在)无法正常表达爱的一方(“不讨厌”、“习惯了”),因为她缺乏感受「爱」的能力,她无法判断什么是「爱」。
爱,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是需要浇灌、培养和发展的。
需要先感受爱,获得爱,懂得自爱,而后给予他人爱。
这或许说明,琴叶在幼年或者成长期的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能给予她正确健康的爱。
成瘾行为,背后都往往隐藏着压力与匮乏。
成瘾行为的核心,是痛苦与创伤。
而成瘾的途径,是习得性的长期逃离痛苦麻痹情绪的途径。
琴叶,这种成瘾性行为,是否是在通过去不同的陌生人家,来寻找爱?来获得自己是被爱着的感受?
第1集仿佛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解开后面每一集的锁。
第一集中,琴叶人格面具就碎了一地。
太晚了,先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