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片大量使用广角镜头(包括一些横移超广角,会让人联想起索德伯格的《切勿擅动》),且许多动作并不会太过直接的展现,例如二郎刚到警察局被要求脱衣服搜身的那一段,以及许多打斗戏,要么是用遮挡的方式,例如关门,或者把镜头切到房间外面去,要么就是用一些侧面描写,比如打戏把镜头切给坐着看的贾樟柯,再或者是用大全景、远景去弱化一些东西(这个集中体现在和狗冲突的状况,景别选择真的很重要,不会直接体现出那种残忍)。
很多拍二郎的镜头都是用框式构图,就是前景会带一些形状比较明显的框把他好像关在里面也一样,比较多的是窗户,在医院的几场戏都是这么拍的,摄影机其实很少会去到人物身边,而且他也是刚从监狱里面出来嘛,也可以理解为某种奇妙的互文。然后比较有意思的是他去打猎的那场戏,还是跟我们刚刚说的一样,远景,而且狗去咬兔子的过程是在画外的,兔子丢到老虎的笼子里面之后,老虎可能就是被关久了嘛,看到活物也不会猎杀也不去吃,镜头就固定在那里拍被关在铁笼里面的老虎,下一个镜头就切到被框在玻璃窗后面坐着的二郎,这两个镜头接在一起,就真的给人感觉很有设计感。
全片彭于晏台词少之又少,就让人想到贾樟柯的新作《风流一代》,赵涛就在最后一刻吼了一下,我就在想说怎么第六代导演都这么喜欢这样搞,是否代表了当下的某种失声。但反过来想,这两部其实又都是描写:“旧时代”的电影,且都是小镇叙事。从这个角度看的话,所谓的新时代的电影《好东西》反而是话特别多,不停的用台词进行发声和表达,当然也可以看作电影表达的多种路径。
而且这部电影的标语其实很多,我算是一个电影标语爱好者,至少自己喜欢用,看到别人用的好也会觉得好玩。这个东西其实用处有很多,且用法各不相同,某些电影会特别的强化他的存在,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常常会有人看到禁止吸烟的标牌然后在下面吸烟。但是《狗阵》这部电影里的标语,且是大量的标语,其实更多的都是担任着作为美术置景营造时代气氛的功能,同时,也会和情节有着某种联系。例如最简单的,医院门口挂着“预防狂犬病,构建和谐居住环境”什么的,对于这部影片来说就不言而喻。然后还有大量的关于北京奥运会非常积极向上的标语和一些插画,这个点出时代背景的方式或者说意图就很明显了(包括货车上也是北京奥运会的插画,然后有电视还是电台播汶川大地震的新闻),但是这些布景,或者说那个时代可能对于全中国人来说最值得关注的事情,好像对这个电影里,这个小镇上的人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没有人关注着这些在他们那随处可见的东西,大家只关注的是怎么赚钱,还有家族世仇什么的。同时,也有一些镜头,前景或者后景写着文明、梦想、和谐之类的字样,但是可能镜头另外一处就是在虐狗或者打架什么的,就挺有意思的。
二郎家里贴着一张海报,是平克弗洛伊德的《迷墙》,刚开始看到我以为是因为二郎搞乐队所以美术置了这么一个啊,但是本片后半段全镇人一起跑去看日食的那一段,也可以说是全片的高潮段,背景音乐放的就是平克弗洛伊德《The Wall》里面的《mother》(但比较奇怪的是片尾字幕名单里面没有写这首,但写了平克弗洛伊德的另外一首用作片尾曲的《Hey You》
片子结束的时候有一段非常巧妙的声音蒙太奇,二郎父亲仪器的滴滴声,也可以理解为其生命的倒数,与开幕式的各种欢呼声夹杂在一起,最后变成了10,9,8,7,6,5,4,3,2,1!
全片角色算挺多的,但大多数其实性格都相对单一,做重点始终都还是在二郎这个角色身上,沉默寡言且非常的善良。比较有意思的一个点是,二郎在片子里救了狗两次后,狗跟他成了好朋友,而一直找他麻烦的胡屠夫,也是被他救了之后跟他和解了。(但胡屠夫被救这场戏在观感上相对来说有点突兀,感觉功能性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