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的评分和结论另我有些不太理解,似乎大家都只停留在「哇,这部电影好动人」和「最后的丝由恨生反转成丝由爱生好绝」中。

似乎大家都忘了一件事情——如果想要让观眾共情,首先你要让观眾相信,A事件会发生的前提下,B事件才会发生。影片虽然出自《双瞳》同一个编剧的手笔,但在我个人看来,其逻辑的严密程度却完全比不上《双瞳》。

举个例子,在影片《双瞳》中,黄火土最后在幻境中不得不被迫开枪,是因为他对家庭有愧疚和爱,他的所作所为全都是能够逻辑自洽的,这才会让最后结局让人更加动容。

而《诡丝》却缺乏这样严密的动机逻辑,或者说是我本人没有理解透彻。

以下是我自己整理的几个影片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为什么桥本要在查明「死后变鬼永生」的方法之后带著耀西的鬼魂一直逃跑?

我看了很多影评都对桥本这一行为闭口不谈,然而桥本如果不带走耀西,那研究组成员是不是都不会死?

桥本带走耀西鬼魂有几种可能性:

1、他认为耀西鬼魂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要保护自己的研究结晶。

这显然是不成立的,在影片中,他所一直抱有的態度都是「这个世界对我不好,我没什么值得留恋的,早就想死了」,又怎么会產生一种「这是我毕生心血」这样的想法呢?毕生?他巴不得马上到他认为可以「永生」的花田自杀!

2、他认为小男孩鬼魂是帮助自己「永生」的必要条件。

这一点更加是不成立,在影片中,桥本已经明確了(儘管后来被证实是不完全正確的),「永生」的方法是足够的恨意+正確的死亡地点。他不需要小男孩的鬼魂也可以自己达到永生。

3、他明知带走耀西的鬼魂会激怒郑纯的鬼魂。

这一点似乎还有那么点道理,不过我仍然认为缺乏一个明確的表述来告诉观眾,他想这么做。桥本在后续和启东的对话过程中,明確了「我知道怎么做才能变成鬼」,也知道「你的女朋友可能会死」,证明他在台北建立实验室之前,就知道鬼魂之间靠丝联结,如果其中一个鬼消失不见,另一个鬼会愤怒想杀人。

可是,为什么呢?研究组的成员和他有什么仇恨呢?厌世和反社会人格是截然不同的,影片一直在塑造的是桥本有明確的憎恨对象,也有明確的厌世动机,却並没有说他为什么要加害研究组成员,所以这一段的杀戮在我看来是毫无价值的。

其二,耀西为什么要杀人?

在影片一开头的部分,杀人选定方式是「目標回头看向他」,影片进行到中期的时候变成了单纯的「目標看向他」。

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苏原在启东到达实验室之前,不可能没有过直视小男孩。实验组那么多成员,如果只是单纯的「看向他」就会被选定为目標,那杀人事件应该早就出现了。

更不要说,在影片最初的设定中「鬼对声光毫无反应」了。

其三:郑纯又为何要杀人?

「丝」是如何选定目標的?一开始设定是要有足够的恨意便可以製造鬼与鬼之间的联结,针对活人或许也可以直接套用。

可是她恨这些研究员尚且可以解释,她认为耀西一直在受到这些研究员的折磨。那根本毫无关联的家维为何会成为目標呢?这是恨意还是爱意呢?

这部电影的逻辑硬伤是存在的,儘管影片的质感非常「悬疑」和「凝重」,但是对於解释不通的地方我仍然表示困惑。也希望能够有看得明白的观眾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