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姬昌爱吃安格斯肉饼,吃不完还要打包带走,路上当干粮。

2⃣伯邑考真的很孝顺,担心爹爹在京吃不上家乡菜,千里投喂。

3⃣伯邑考说:“这两匹马受过专业训练,认识回家的路,如果你想回家,只要你说两个字,回家……”于是,两匹马跑了。

4⃣比干剖腹,掏出胃里没消化的果冻,妲己都不嚼一下,一口吞了,噎死了。

5⃣看电影时坐我旁边一小学生说:姬昌就是省长,西岐是农业大省。

封神演义的故事被华夏民族代代相传,在现代化的今天依然打动人心,在于其人物极为渺小而抉择极为悲壮,如比干挖心,姬昌食子等,无不让人震动。这种东方式的侠义是有别于其它文化的独特内涵。令人遗憾的是,电影用好莱坞叙事套路来讲东方故事,瓦解了封神故事最吸引人的韵味,反复强调俄狄浦斯、个人英雄、君臣父子,以及中二的肌肉展示和土豪服化道,总让人觉得水土不服。中国电影(特别是商业片)如何用中国的方法讲好中国故事,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也许《流浪地球》的成功能带来具有可行性的启发。

电影对封神故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但换汤不换药,被强调的仍旧是那些传统观念。片中虽直白说明殷寿的恶行并非受狐妖魅惑,但商王几乎所有的决定性行为都离不开妲己的帮助,这一改编的结果确是在加重“红颜祸水”这一认知。黄渤的姜子牙和他的小跟班哪咤,是我看过的最讨人厌的姜子牙和哪咤形象,放在全片中格调不符,单拎出来又毫无气质,真的有一股想看他们被反派弄死的冲动。质子们撞脸严重,使我不得不以最坏的恶意揣测:颜值是质子最重要的选拔标准吗?从一些低质量的特效可以窥见电影后期制作资金紧张,但弄拙成巧,这种不够真实的特效产生出的间离感,恰与这种玄幻世界相契合,让观众很明白地知道:我只是在看一个纯粹的神话故事,不用太在意其现实关照。

如果《封神》能出第二部,我还是会去影院支持,毕竟又有谁能拒绝封神演义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