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叙事发生在个人身上的痕迹始终让我欲罢不能,由于恰好没有看过所说的“素材”指向的电影,对我来说反倒恰好是一个全新的片子。本来像哈利波特,爱在三部曲这样前后十余年都没有换主演的电影已经让我很感动了,在2个小时里目睹了整整22年的时代变迁,单凭这一点就值得被记住。巧巧和斌从青春年少,如脂肌肤到眼皮耷拉,唇峰变利,真正经历22年,或许在脑海中的感受也不过是2小时。数码相机刚刚兴起的年代,人们好奇地望向镜头,可能还不知就这样被草草地记录进时代的感伤,镜头里是他们懵懂的眼神,就像刚刚跟上世界贸易,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千禧年初的中国,仍然纯纯粹粹,面对未知的汹涌的命运。最后一段没有常见的煽情,斌在拒绝见面的同时也就真正失去爱人了。这个处理还蛮好的,虽然有附全片无台词之嫌,但是我不太认可这个hh,这也是我一直很喜欢科长的原因,涛姐在镜头里总还是有一股韧劲和自傲(自爱)。(比起21世纪简直好太多了)
千禧年于我是没有太多记忆的时代,但是很明显能够感受到和现在的不同。人们重点勾勒五官轮廓,艳丽得像画中美人,尽情地深情地唱歌,声音还蛮好听,人们还不太了解大同之外的世界,但是在舞厅里就已经很满足。拍摄舞池的片段有很多,但是许多导演把镜头对准游离的双眼,多少有些不适,科长的拍摄手法还是深得我心,鼓掌。
还有一个合唱(好像是潇洒走一回),很顺利标准地唱完了,为我现在到处期待乐子的心态道歉。
奉节拆迁那一段,背景音乐是低吟悠回的钢琴,夹杂几处弓弦,被忽视的人们也难以呼喊内心声音,和砖山里的劈叉芭比仿佛别无二致,巧巧作为外地人,我们跟随她的视野,好像是突然闯入拆迁的进程,满目疮痍却也没法牵动我们的心,即使处于同一时代,甚至同一场所,却好像跟新一轮历史中人也没有太大区别。没有太多人真正和苦难共情,历史的受害者最终也只是一行字。
巧巧一辈子都在做非脑力活,年过半百头发还是乌黑乌黑的,利索换件衣裳,包一递,加入前进的队伍,最后或许也原谅了斌,只是当他是拎包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