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紧握选票,就像紧握情书。”
影片开始,还没有来得及反应,我就被响亮的一巴掌吓了一跳。然而戴莉娅默不作声,紧锣密鼓,收拾妥当,步履匆匆,像是某种习惯。我皱眉,心中悬堵着一口气,她却照常面对接下来的今天。
女儿很快就要订婚了。在餐桌上,戴莉娅兴奋地想要宣布这个好消息,但是一次又一次被丈夫故意打断。戴莉娅终于找到了机会说话,丈夫却没有把她当做人。
衬着欢声笑语,伴随一阵耳鸣,戴莉娅从嬉闹的女儿和未婚夫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在果断的转身中,她拜托大兵炸了亲家的生计。所幸,自己的丈夫因此取消了女儿的婚约。哭一个星期还是哭一辈子,戴莉娅心里清清楚楚。
丈夫的父亲曾经教育他:不能总是打戴莉娅。要偶尔打一次,狠狠地打。
恶如其父,在去世的时候,他的死轻轻松松就阻碍了戴莉娅的路,也疯疯癫癫成就了儿子的孝子演出。父与子的关系,夫与妻的关系,都见证压迫作为传家之宝,默认,代际,不息。
我认为戴莉娅没有想过要离开,因为她已对那个制度失望。她知道无论她逃往哪里,都没有用:她以为富贵人家的妻子可以受到尊重,没想到他们和自己无甚差别;她对年轻人寄以厚望,没想到小伙子却学着开化自己的未婚妻;她看着自己的两个年轻狂妄的儿子,也不敢想象未来将会是什么样。
她不是在和暴戾的丈夫对抗,她是在和贯穿她人生的权力对抗——那份权力不属于她。所以她不会逃走。“女性追求自由比追求爱情更热烈”,我认为这里是很高明的处理。从此,她不会再把自己寄托在男人身上。
如虎似狼的丈夫四处寻找戴莉娅。在楼梯上,他们相遇了。戴莉娅下意识想转身逃走。但她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毅然回头。
在众人沉默的凝视中,丈夫悻悻地离开了,原来他也害怕被凝视。这是否预示着父权制在让位,平等即将到来?
在月色里,她便知岂能如此轻易。
同时她也知道,我们,还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