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影评:
“一生都在求抱抱”——当父爱缺席,女孩如何把世界错认成游乐场“小时候得不到肯定的人,一辈子都在寻找肯定。”
这句台词像钉子,把松子的悲剧钉在观众胸口,也钉在每一个有女儿的父亲心上。中岛哲也用童话般的糖果色拍了一则黑色寓言:
一个拼命把鬼脸做成笑脸的女孩,最终死在追星少年的棍棒下。
笑点越夸张,伤口越血淋淋——这正是父爱缺位后,女儿对“被爱”的极端演绎。一、鬼脸=求生信号:父亲的第一课,她只学到“讨好”松子第一次做鬼脸,是在父亲冷漠的侧脸与病床上妹妹的哭喊之间。
她发现:只要嘴角一扯,父亲就会短暂地转头看她。
于是“鬼脸”成为她一生的默认表情——
把自我压缩成表情包,换取一点点回应。
成年后,她把同一套算法复制到每一个男人身上:
作家打人,她跪地道歉;
混混出轨,她掏钱买烟;
学生偷钱,她顶罪入狱。
**“让我留下吧”比“我爱你”**更让她安心,因为前者是确认存在,后者是奢望。二、妹妹与狱友:她其实被爱着,只是“接收器”坏了影片最残忍的温柔,在于让观众看见——
松子并非无人爱她,而是她无法识别爱。
妹妹用嘶哑的嗓音喊“姐姐回来”,狱友用口红在雪地上写“欢迎回家”,
这些确凿的爱,在她眼里却像隔着毛玻璃:
“她们说的是客气话吧,毕竟我只会做鬼脸。”
父爱缺席的第一课,让她把“沉默”解读为“否定”,
于是所有真诚的声波,都被自动降噪。三、父亲不是不爱,是“不会”——而“不会”=致命松子父亲典型的昭和男人:
钱包代替拥抱,沉默等于威严,叹气就是日常BGM。
导演用三次“背影”完成审判:1. 游乐园里,父亲举着妹妹,松子被留在镜头外;2. 松子离家出走,父亲在玄关欲言又止,最终只吐出一句“路上小心”;3. 父亲临终日记,每天最后一行都是“松子今天也没回家”。
他爱她,却只会用负罪感与自怜包装,
结果把爱变成一封永远送不到的信,
松子终身在等邮差,邮差早已去世。四、把“渣男识别指南”拍成MV,是导演对观众的慈悲中岛哲也用浮夸的歌舞、炫目的转场,
把松子的每一次“恋爱”拍成一支支风格MV:
《爱是LOVE》《幸福饭团》《圣诞快乐》 ……
旋律越欢快,歌词越空洞,观众越清醒——
这不是爱情,是连环陷阱。
导演在替所有父亲补课:
看好了,这就是你女儿未来可能遇到的“假爱”模板,
如果你今天不教她扣分题,她明天就会用生命补考。五、父爱的救赎,只能在观众席完成影片最后,松子回到故居,在通往天国的阶梯上,
终于看到妹妹伸手说“你回来了”,
她哭着伸手——观众却知道,这是幻觉。
真正的救赎不在银幕内,而在银幕外:
当父亲们看完电影,回家把熟睡的女儿摇醒,
说一句“爸爸今天才学会说爱你”,
松子的鬼脸才能在世界另一端,正式下班。六、写给所有“松子”与所有父亲——1. 对女儿:
“你不必做鬼脸,也值得被看见。”2. 对父亲:
“你不必做超人,但请务必做信号塔——
让她在任何海域,都能搜得到‘家’的WiFi。”影片结束,灯光亮起,
如果观众席里有父亲牵着女儿的手,
这部黑色童话才真正被剧透:
松子原本可以不死,
只要小时候有人抱住她说——
“你什么都不用演,爸爸已经为你骄傲。”
二刷影评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