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话,形式大于内容。据说成本很低,确实低到能看出来。很多叙事靠角色的嘴巴,那你为啥要拍电影?故事的主角——"presence of the past",靠一堆零散镜头拼凑出来。我只是观众,不在乎导演自己拿不拿工资。
第一部分按电影的话来说,是在讲述"富人家装修厨房"。导演应该投射了很多自我在里面,仿佛建筑和电影是类似的东西。这一部分"聪明"的地方在于,通常构造一个天才是很难的,但由于大众不那么熟悉设计史,只管拿包豪斯主义来展示男主的天才。
第二部分中间导演才开始展露自己的影片是为了控诉,所谓"硬核之美"。在叙事这一层中是控诉富人强奸了男主,(仿佛有一些女性主义的味道,但是用男性强奸男性来讲女性主义有些太黑色幽默了,希望导演不是真有这样的意思)。在背景这一层中,整个故事用毒品,性暴力等控诉对犹太人的迫害,并且最后由长期处在旁观沉默视角的侄女指出,主线里为富人修的"厨房"也只是在昭示着犹太人受过的迫害。不得不吐槽的一点是,从导演逻辑,富人是迫害犹太人的一个象征,所以把"presence of the past"矗立在富人身边仿佛很合适,但考虑到影片尽力在往现实主义靠拢,现实中把一个犹太人被集中营迫害的纪念场所塞在费城附近是否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再找一些优点出来吧∶压迫式的配乐还不错,主角演技几乎完美,胶片质感不错,投在学校的破幕布上刚刚好。但是大多数镜头说不上好,而且主角和老婆打扮得也忒好看了,有种抗日神剧里主角在战火中一尘不染的味道。侄女刚来美国时说不出英语确实让我想起自己在一堆母语者的派对上挤不出来一句话的痛苦。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细节,进门看到投影下来的十字架是正着的,这时候朝天看,看到的就是倒十字架,感觉这可能是唯一一个导演憋住没直接说出口的东西吧。
短评写不下我的碎碎念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