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样的家庭,不同的相处方式,有的氛围严厉、压抑,有的轻松、快乐,只能说,人各有命吧。

第一集:
华裔茉莉和她的母亲
不比使劲卷孩子的“虎妈”,这位妈妈有些话我真的觉得很赞同,例如从小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学会输,才能学会赢,孩子的可能性很多,不把她局限在花滑上面以及希望孩子是一个很努力的普通人(虽然我觉得这样已经很不普通了)。其一,美式的鼓励教育与其产生了巨大的反差,我以前是赞同美式的鼓励教育的,孩子有自尊心,让他们开心自信阳光的面对生活很有必要,但同时,培养这种抗击打能力我也很赞同,因为我的就比较弱,站在我的角度来看,确实这种生活经验是有利的,看片子,孩子很努力,也会受挫,但就是说不上来,觉得这样真的太累太累了 ,累孩子累大人,这种童年真的会幸福吗?只能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选择的权力吧,好不好自己才最清楚了。我最感动的一幕是,茉莉输了比赛后,她爸爸带着她去向第一名的小姑娘祝贺,看到这,真的觉得,哇,尊重对手,更是尊重自己。
每个孩子从小的机遇真的太不同了,茉莉有最好的教练:全美花滑冠军,有最好的冰场:冰场距家200多公里,有优厚的家庭环境以及丰硕的经济实力:耶鲁的父亲和取得双学位教育硕士的母亲,有双语环境:中英文都是母语,有太多的机会,太多的可能性了,同时,她妈妈除花滑之外,还给她报了很多的课,例如体操,国内的编程,专门开了公司给她拍广告等等,花滑一小时2美元,每天,每周,每场比赛的教练指导,场地以及别的课程的费用,我只能说,他们家真的挣的太多太多了。但伴随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质的家庭背景,茉莉从小就像被安排好了一样,从早到晚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在冰场上不断的摔跤,疼的哭,持续的训练,累的哭,亦或是比赛的排名不如预期,气馁的哭,她已经很努力很努力了,她妈妈不断的让她更努力或者让这种努力延续下去,学心努力会有收获,但真的觉得好累好压抑啊。


第二集
网红胖少女和她的儿子
这个家庭给人一种很鲜活的感觉,虽然给孩子从早到晚还是安排了很多日程,大提琴,习题,足球,编程等等,可能是因为这个小男孩自己说喜欢这些(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喜欢,还是她妈让他觉得喜欢),就是感觉劳逸结合,不光只是习题,还有音乐,有运动,休闲时间一家人一起下下棋,还蛮好的,给人一种阳光乐观的感觉。他的妈妈网红胖少女刚开始我觉得对孩子挺凶的,有些严厉,但后面人物塑造的很丰满很生动,例如她因为父母的要求放弃了中文专业转去学法律经济,即使这样她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在与儿子的相处过程中,将趣事记录到网上,从而成为百万博主,真的很酷诶。亦或是她满脑子费劲的想给被摇号进普通小学的儿子转到更好的民立学校,后来看到英语老师的教学方式很有趣,且不比那些好学校的老师差,于是毅然决然的选择放弃转学这个想法。再有她穿梭于各个身份之间,白天她是外企的白领女强人,晚上回家她是教育孩子的普通母亲,中午和剩余时间健身或者是回复粉丝留言的百万博主,每年都会给自己留下一个休息时间去和朋友玩,她说,她和孩子在一起很开心很幸福,但没有和他在一起也很开心很幸福,就是想做一个普通的家庭普通人,虽然我感觉并不普通吧,但她拥有普通人的普通的那种闪光点和小幸福。生活就是这样吧,有苦有甜,会很努力,很勤奋,也会很开心,很幸福。


第三集
梦中情家!!!自由,洒脱,闲适,轻松,这氛围真的太好太好了。一个人的生活状态是真的可以映照在她的精神状态,她的孩子,她家庭的氛围上的,就是大家状态都特别好,生活的也很幸福很开心。我很喜欢她妈妈的生活状态,她的话我真的很赞同很喜欢,例如说,她不觉得单亲家庭的人就怎么怎么样的刻板印象,是长辈孩子自己决定了自己的状态,而不是这个标签的加持决定。所以当她女儿看到别人和父亲愉快的玩耍时,妈妈就问,你是不是也想有一个爸爸陪你玩,她说,是的。妈妈就觉得这很正常,不是说单亲孩子就完全不需要也能很幸福之类的,这在于你愿不愿意勇敢的面对现实,你心里确实有这个想法,就去承认,这才是真实。之后爸爸当女儿想见爸爸时,她也毫不犹豫的答应她。或者她对小时候的儿子说你不是真的爱我,你只是需要我。这个观点有点酷诶,但我可能还是觉得孩子是无条件的爱着父母的。再比如,她完全尊重孩子的意见,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女儿想当厨师,儿子想当编剧甚至转学辍学,也还是没有任何话,就是全力去支持他们,她觉得,不是孩子取得了成就,她就觉得很荣耀,而是她能将自己的生活和孩子们的分开,这才是尊重,才是幸福。有时候,她和男朋友一起住的时候,女儿想让妈妈和她一起住,妈妈没有说她不懂事,而是给她讲道理说,如果你的朋友来你家住宿,你会让你的朋友独自一人吗?女儿便很欣然的换位思考接受了。还有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如果你感到变扭,那么身边的人一定不会觉得轻松。一个人的状态,是否热爱生活等等,真的能感染到周围的人,如果你像前两集的家庭鸡娃,那么你就会感到紧绷,压抑,难受,但如果你像妈妈这么洒脱的话,身边的人也会轻松,被治愈。就像她对女儿许愿的时候说的,要记得谢谢月亮哦。我也想要松弛的人生。

第四集
热爱音乐的妈妈和她的女儿
就是很无语吧。我能看出来,她妈妈确实很喜欢很热爱音乐,同时也就把她的想法强加到女儿身上,让女儿也走这条路,她是真的没有考虑到女儿的感受吗?女儿说,她不懂,但这不是她的梦想。即使这样,上着各种各样的课外班,钢琴,二胡,武术,中国舞 还要学双语,知道妈妈很累,但她还是全心全意的爱着妈妈,我就觉得,孩子对父母的爱真的好真诚好单纯,可能你为我做了很多也很累,可能你脾气也不好没有很多时间陪伴,但我就只是单纯的爱你。再看看新加坡的精英教育,也是蛮恐怖的,两次考试,前百分之一和前半分之五进入天才班,将最优质的资源分配给最优秀的学生,半日制上学,其余半日还是强制的课外兴趣班,层层选拔等级分明。还有几个点就是妈妈给孩子讲的道理,有我保持中立的,就比如说,孩子觉得很累想要放松,但妈妈就觉得可以再坚持一下,一方面我觉得如果养成了遇到困难不放弃的精神也蛮好的,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毕竟孩子才是当事人嘛,更何况妈妈已经在决定她的人生了。也有我赞同的,就是说,即使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也要不断尝试,像练小时候琴总是弹错,但父母教导她,熟能生巧,她于是发现,确实诶,只要足够认真的对待那件做的事情,不断的训练,会慢慢熟练的。还有她女儿从幼儿园大班就考奖学金,虽然没有考上,妈妈就跟她说,她很开心,因为女儿很勇敢的在大家面前演奏,或者她会观察然后发现女儿的闪光点,例如女儿虽然回答错了主持人的问题,但是依然举手,看到旁边的同学回答对了也会鼓掌祝贺。但当然也有不赞同的,例如没有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她这么累这么辛苦,将自己爱音乐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是,音乐是美,音乐是好,但没必要,还是应该尊重当事人的意见。再说,她给女儿画图说,如果你跟红色的人在一起你会越来越红,假如你和黑色的人在一起就会越来越黑,其实这种话当然不是第一次听了,中国妈妈这样这样说的也很多的,就是我妈都给我说过,要跟学习好的人玩,不要跟学习差的人玩之类的。每个人都是彩色的,他不该也不能用一种颜色(红色,黑色等)去概括,每个人身上都有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不管你和谁一起,你想的话,你总是能从他身上学到东西的。再者,只要你自己觉得轻松,聊的来,能做自己,和谁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第五集
开明妈妈和成熟的小大人儿子
独立是遗传的,两个世代都是从小上寄宿学校,让孩子学会独立和坚强,不依赖别人。海淀的妈妈们真的是卷啊,从小学这些那的,还有各种举办的鸡娃妈妈讲座分享会。小男孩像一个小大人一样,感觉比较成熟比较独立,毕竟是从三岁就寄宿了,开头妈妈和儿子的聊天也蛮有意思的,妈妈说,你以后流浪要告诉我一声,孩子嗯了一声。教育世家之外,孩子也和前几集的差不多,学德语,踢足球,橄榄球,戏曲,拳击,编程,不同的是这貌似是他自己的内驱力(他妈说的,妈妈希望孩子能够依靠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孩子上兴趣班的时候,妈妈也是上跆拳道,舞蹈,哇,这种一起上课,共同进步的感觉很好诶。这么开明的妈妈,就像孩子说的,妈妈没有把他当小孩子,每一个问题都能认真回答,真好。妈妈独立坚强,但应该是有妹妹以及从小寄宿的原因,她也希望得到妈妈更多的爱。这种教育方式我是觉得不错的,本来我不太支持寄宿,因为会缺少爱,但儿子又说,他觉得寄宿很好,互相照顾,男人的友谊是女人不懂的。那就尊重当事人的想法吧,虽然没有父母的爱,但朋友之间的友谊和爱也是很美妙的。

第六集
调皮儿子和自说自话的妈妈
片子一开始,就是儿子与妈妈起争执互相打骂的样子,我还说呢,这儿子也太没礼貌太调皮了怎么敢像妈妈扔东西?后面再看了一些后,让我更能够理解儿子,甚至觉得,有这样的妈妈确实像他妈说的那样,是儿子该经历的修行吧。又是一个重组家庭,与之前不同的是,他妈妈是完全经历了和儿子一样的心路历程,和儿子相同的遭遇,就是父母离婚,孩子很被动,必须接受新人的到来,这时候孩子当然不愿意了,本来全属于自己的妈妈却变成了在乎别人的妈妈,任谁都会心里不平衡吧,于是出现了视频刚开始的打骂的场景,如果站在我自己的立场,我会觉得完全完全完全不可能接受,但毕竟人家是单亲家庭,我没有经历过,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或许有些随意了,可能单亲妈妈确实要兼顾孩子和工作很辛苦呢?可能只是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孩子从小就精力非常的旺盛确实很难带呢?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他确实接受了,咋先不说是主动还是被动接受了这些事实吧,而且还是男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男孩子没那么介意,或许是性别的刻板印象,就觉得男孩子大大咧咧的,女孩子心思敏感一些的。但相同的经历拉近了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孩子也会和母亲好好沟通 讲述她当时的心路历程,给孩子讲说,你自己和妈妈对于你来说是最重要的人,对于你自己来说,喜欢亲爸爸,对于妈妈来说,喜欢后爸爸,所以,如果想让两个人都开心,那就是要记着亲爸爸,但也会和后爸爸和睦相处,这样两个人都会幸福。后爸爸确实也挺开明的,不会一味的去讨好孩子,只是会按照怎么自然怎么相处的状态,来和孩子构建关系,其实这一点真的特别重要,什么关系都适用,如果父母不能这样做的话,一味的讨好,孩子会觉得你很没用,很卑微,孩子需要的其实不是这样,孩子需要的是尊重,是互相的尊重,这样两个人相处才会舒服轻松。而且爸爸和孩子打游戏,陪孩子玩,和孩子做朋友,两个人相处还可以其实,这是很聪明的一点。妈妈的教育理念就比较自我,她不会去用别人怎么怎么带孩子,她有自己的说法,但有一点我挺不喜欢的,就是说,她说儿子被她打,是他该经历的,要靠他自己去化解,她就要打骂孩子。我真的很无语,你打人可是还有理由了,确实,男孩子嘛,比较皮,但他该经历的这个想法如果放到本人受害人身上就觉得挺好,但如果放到施害者的身上就恰恰相反,你的意思是,你做这些还是帮他了,就有点不妥了,然后其他的想法也就还行吧。可能先入为主的观念,我是不喜欢她的,如果要是我,我就选择逃避,我不会接受,而且想着长大了有能力了一定要离开这个家自己去生活,可能这也是一种方式,眼不见心不烦嘛。虽然我介意,但不得不说,人家新的一家确实相处的还挺好的。

第七集
巴基斯坦的独立儿子和中国式妈妈
有外国血统的中国人说想和大家都一样,想和普普通通的每一个中国人一样,但走到街上的时候,总有人看他,他不一点都不喜欢这种感觉。我一直觉得中国式教育很僵硬,很糟糕,很多人于是选择了国际学校或是在北上广的那些鸡娃学校,可是他却很想走中国式教育的道路,我觉得也挺奇妙的,围墙里面的人想出去,围墙外面的人想进去,有的人拼尽全力想和其他人不一样,而有的人会想变得和普通人一样。孩子想做为社会考生参加高考,母亲为他四处打听,听到了一个建议,说是:听这话,就知道这是个孩子,总是想一出是一出的,这个事情难度非常大,几乎是不可能的。我真的觉得这个老师太像所谓成年人的口吻了,总是告诉你 你只是个孩子,而我是大人了,你总是想一出是一出,想法又稚嫩又可笑,应该听我的,我是个大人,我的想法和意见一定比你的更对更好。大人们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评价孩子,去批评他们的想法幼稚,根本行不通不可能,可是孩子是单纯没错,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对人生的抉择,就像片子里的主人公一样,他虽然还未成年,但想法在我看来已经很独立很好了,大人应该作为一个引导的角色,给孩子们客观的说明真实的情况,而不是代替孩子做决定,他也说,这是我自己的人生,我可以为我的选择负责。他们总是这样,浇灭孩子的梦想,剥夺本应属于他们选择的权利,可明明大人连想法都没有啊,他们明明连想象的勇气都没有啊,凭什么对孩子的人生去指手画脚呢。勇气是即使知道结果可能不会好,但仍然拼尽全力去做,不试试,又怎么会知道呢?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是大人,更成熟,但这或许根本不是孩子想要的,孩子多经历经历学会为自己负责不是也很好吗?所以是大人们太紧张或者多管闲事了,孩子有自己的人生道路,他们明白梦想对于他们的意义,放手让他们去做,是最好的。这个孩子同时也会倒腾倒腾电吉他,画画也画的非常好,很有天分,可以看出来他对绘画的热爱。这么独立的按自己想法生活的孩子真的好酷啊。妈妈的一个技能蛮不错的,就是和陌生人聊天,让陌生人喜欢上她。

第8集
内蒙古妈妈和他敦厚的儿子
朴实,是这个家庭给我的第一感觉。妈妈是从内蒙古远嫁到台湾的,感觉自带草原的那种单纯憨厚。妈妈站在想让孩子弥补自己的遗憾这一点的角度上,从小让孩子学习她没学的,跳绳、古筝、围棋等等的课程,但儿子并不喜欢,所以也都没学了。妈妈看到这样的情况其实很伤心,但有一天看到电视上的新闻,说是一个孩子完成了父母的心愿后就自杀了,她便觉得孩子健康是最重要的,就没有那么逼着她了。后来孩子学经济,妈妈想让他上高中,一直想着怎么说服自己,最后也用弥补自己在这方面一窍不通的遗憾安慰自己。总得来说,妈妈还是挺好的,当孩子不愿意时,妈妈会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也会反思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否恰当。至于孩子,就是从他身上看到了很多普通人的样子,这个年龄,就是迷茫,对未来的害怕和担忧,会努力,偶尔也会沉迷游戏 我最喜欢的是他平常和角力比赛时,训练的很刻苦很努力的样子,体育感觉有一种魅力,它可以磨练人的内心和意志,锻炼人的身体,让它更健康或是更强壮,通过这个非常艰辛的过程,让人变得更好,具有一种韧性,可以看到人身上本来的野心和动物的野性,这就是原始美吧哈哈哈。儿子很不错,会做菜,对味道很敏感,有做饭的天赋,有勇气去尝试、研发新菜品,被顾客称赞,并且也选择了餐饮学校,也有孝心,在母亲节的时候为母亲做了一桌子菜,坚持并喜爱角力训练,有时候弹弹古筝,偶尔沉迷沉迷游戏,会迷茫,也有对未来的坚持,生活的基调还是很舒适的。还有收获的一点就是台湾的学校会举行课外活动,自己摆摆摊啊,这种我只在日本动画片和泰国视频里见过,挺羡慕的。

第9集
上海别版“罗子君”和小提琴女儿
上海人,全职在家,这两个关键词就让我想到了罗子君,但不同的是付出的努力。虽然都是全职在家,但罗子君在家是吃吃喝喝买买逛逛,照顾孩子陪陪孩子,而这个妈妈是一心都在女儿上面,让她练琴,考上音附小。妈妈也知道,说是,现在的社会提倡独立女性,这不是她的人生,是她女儿的,她也想去上班,但女儿需要全职陪护和照看,督促练琴,她就还是选择为了女儿付出了自己的一部分人生。还有一个理由,我也觉得挺搞笑又现实,她妈妈说,当时看到女儿在算五以内的加减法,数豆子时,朋友圈的妈妈已经给孩子做三位数的加减法了,她感到了差距,就辞职在家带孩子了。女儿从四岁开始学小提琴,每天练七八个小时,当初家里决议女儿学什么的时候,因为父母都不是走的传统教育的道路,所以是从音乐和画画里面选,爸爸是美术专业,他说画画太苦了,想让孩子学音乐。后来,学了音乐发现,音乐更苦。(哈哈哈画画确实挺苦的,我画画的时候真的不想画,所以也断断续续的,我看到很多人都是因为热爱选择画画,我就仔细思考了一下,是否是真的喜爱画画,画画时有那种神奇的感觉吗,其实我也不太清楚,但我好像就是觉得不太喜欢吧,没有那个内驱力和动力。)女儿学了这么几年琴,每天看到妈妈那么凶,那么眼里,几乎每天都哭,但平时的性格还是活泼可爱的,连她都认为妈妈太焦虑了,如果平和一点和她说话会更好。影片中的妈妈,从早上吃完饭开始就让孩子练琴,拉小提琴七八个小时,拉完不让休息,让她去写作业,孩子很委屈啊,累了一天了休息五分钟都不让就去写作业,妈妈解释道,写作业就算是休息了。啊,这么一说,不拉小提琴的时候确实都算是休息了。妈妈和孩子都苦 ,孩子一天到晚都在刻苦努力,妈妈总是很焦虑,拼尽全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让孩子练琴以考上上音附小,但是最后,她确实成功了,孩子考上了。她也说,孩子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个家庭的事,她们一家都在为孩子努力,外婆每天像上班打卡式的晚上去家里做饭,妈妈从早到晚陪练,爸爸负责挣钱,外公沉浸在象棋世界。问到孩子这么努力不累吗的时候,她引用了个例子,上海跳水的世界冠军陈芋汐,有记者采访她说,平常每天都训练不枯燥吗?她回答说,很枯燥,也会有不想练的时候,但她已经在这个高度了,如果重新开始一件事情,又要经历一遍,所以还是继续走下去吧。
看到人家孩子这么小就这么努力这么优秀了,于是也想说,努力真的和年龄没有任何关系,自律的人永远都在努力前进,懒惰的人永远都在娱乐停滞。

第十集
四川清音传承人和她可爱的儿子
哦咦~好喜欢这集啊,作为一个四川家庭的清音传承人,整体就是那种四川人热情积极的民俗氛围,看的很松弛,也很开心。作为国家非遗传承人,身上的担子也肯定不轻,从小就学习清音,在她决定的时候,妈妈问了她一句话,他们家没有人做过艺术方面,如果你要做的话,没有人可以帮你。她就回答了说,她喜欢她就会坚持下去的。正如她所说的,她很热爱她的工作,这让她不仅成为了艺术家,还拿了最高曲艺奖,成为了非遗传承人。当问起她,如果她儿子长大以后也想学习清音,当艺术家呢?她回答说,除非特别有天赋,并且做这行太苦太累了。这让我想起了第九集美术专业的父亲说,画画太苦了,想让孩子学音乐,没想到音乐更苦。艺术方面可能就是这样,急需过人的天赋和拼命的努力吧。事业方面如此辛苦努力,间接导致了她晚婚晚育,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她的家庭。她的家庭氛围真的让人觉得特别轻松欢快,不是说那种天天大家都很开心都在玩的那种状态,是那种在一定规矩一定理念的支撑下,大家能愉快的相处,做每个人喜欢的事,这样显得很舒服。妈妈的教育理念可以说是和之前那集我见过的母亲里一样好的了,不会给孩子报课外班,让孩子跟着学校的进度,她说,内卷其实考验的不是孩子应该学什么什么,而是在考验父母的心态,父母看到别人家孩子都在学什么学什么,不免焦虑和着急。她也不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成为父母塑造出来的木偶。她积极发现孩子的天赋以及兴趣所在,她儿子也随她,她教孩子唱歌时,孩子音准很好,还很可爱,还有就是会总是带他去唱,去团里锻炼,培养孩子的心态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最不同之处, 就是她希望孩子跟他顶嘴,别的父母肯定就觉得很不礼貌很不尊重,但她觉得这是一个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好机会,如果这句话有什么漏洞什么不对的地方,指出来会更好。但不仅有这些轻松的方面,这一定是支撑在一定规矩条件的前提下,必须大人先动筷子,孩子才能动,必须大人坐着,孩子站着,无规矩不成方圆,我觉得蛮不错的,但有一点,就是哥哥要让着妹妹,男孩要让着女孩这点,我知道,这可能是绅士风度的体现,但我觉得明明都是人,都是平等的,尊重才是第一要务,建立良性的沟通对话。她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同时也会培养他的规矩,沟通的能力和她的情商,当心理医生给儿子测评的时候,也说儿子是一个心理健康,爱笑,喜欢与人沟通交流的孩子,好的父母不是说多么好听的话,说他们有多么多么爱孩子,是真正的做到,让孩子轻松,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下快乐的长大。所以在这种很有爱很轻松但有规矩的氛围下培养的出来的儿子,他真的好可爱,肉嘟嘟的,自信的讲课,欢快的唱歌,有时洗洗衣服晒晒衣服,我很喜欢这几幕,一幕就是他晒衣服将衣服紧贴时,妈妈温柔的告诉他说,怎么样能让衣服更好的晾干呢?于是儿子将衣服分开了间隔晾,呜呜呜好可爱。还有一幕就是他和妈妈置气时,妈妈告诉他,让他的眼神柔和一些,变得温柔,妈妈好好,儿子也真的好可爱。他们每天开开心心的,四川家庭真的氛围感好足啊哈哈哈。


第十一集
有商业头脑的儿子和她操劳的妈妈
看这个片子本来是想放松一下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有点压力大,而且集中不了注意力,但片子中后期就好多了,还没想到是被妈妈和他母亲的故事感动了。妈妈说她小时候的时候,学校要求6:30上课,先去操场跑圈,跑完再回去上课,直到晚上9:00放学,可当时妈妈是一个自由散漫的孩子,于是母亲就决定让她早上8:00上学,下午5:00放学,可老师不允许特殊,就劝退或转学,这时,母亲说的话特别有力量,她说,这是共产党的学校,不归你说了算,你不能让她退学。于是妈妈就继续上下去了,但她成绩确实不错,海外留学后在美国硅谷的谷歌任职,真的NB。她也说,她是一个平常都在玩,但考试还能考的不错的那种人,爸爸也是这样,在北京一路保送到八中的,现在,爸爸在央企工作,妈妈在谷歌中国工作,都是海归,可谁也没想到,这么一对学霸夫妇,他们的儿子却算个“小学渣”,他们单位里的孩子都很卷,还有一个鄙视链,最上层的属于那些完全没参加过高考,代替国家去比赛的,然后是通过自主招生进的学校,还有特长生一类。虽说儿子成绩确实一般,在北京进六小强的希望也很渺茫,但我一看见这个人吧,我就觉得不一般,他特别能说,风趣幽默还有主见,爸爸妈妈说从小也给他报了各种课外班,但几乎不奏效,现在就留下了数学,英语,体能和编程了,主要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从小就有商业头脑,喜欢赚钱,说是从商店里进了东西卖给班里的同学挣差价,都赚了600多块钱,还有例如在学校自称CEO,创办了一个小人书出版社,业务范围都到一年级了,不仅这些,他还在b站做up主,自己拍,自己剪视频,游戏,魔方,电脑方面的特别懂,据说还在知乎上面回答关于电脑选择的问题,看显卡,内存什么的。还真厉害,所以看的我有点压力了哈哈哈。妈妈也说,如果儿子坚持一件事,就会完全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自己直接很努力的去做,沉浸在里面,刚开始妈妈想让他提高成绩,但过了几年后妥协了,发现其实这样也挺好的。他们家庭还有一个小儿子,妈妈陪他练钢琴的一幕我也记得挺清楚的,妈妈说,没有孩子是从小就喜欢练琴的,这样是想让他们知道,没有什么事一开始就是简单的,你长大后,如果你遇上了难事,就会联想到小时候弹钢琴,只要不断的努力,不断的练习,难事其实也就变得简单了。我一直觉得,人生要做喜欢的事,要让自己开心,但其实,不喜欢的事做做也蛮有必要的,只有做了不喜欢的事情之后,你才会明白,哦,这件事我不喜欢啊,然去尝试其他的事情,或者磨练你的意志,让你会更坚强,又或是让你更珍惜自己做喜欢事的时候,因为你知道这种时候不是都会很容易出现的,平衡两者也挺好的。还有很有意思的一幕是,饭桌上吃饭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在旁边一唱一和的讲着那些讲工业发展,说中国是唯一一个全品类的国家什么的,平常这种现象也很常见 有时他们也会讲社会热点问题:外卖员的劳务合同,讲历史故事:李大钊,家里会一起旅游,去加州理工大学看爱因斯坦和钱学森曾经住过的房间,一起去博物馆,妈妈直接充当了讲解员的角色,在那滔滔不绝的讲计算机的历史,哇,这家庭氛围真的充满了那种浓厚的知识,还有独立思考的味道,真的就是感觉不一样。所以儿子真的就是活泼开朗,很有主见,我觉得男生会说话的都有点像相声演员,在那巴拉巴拉的哈哈哈,但还蛮喜欢他的,坚持自己喜爱的事情,并不断的为之努力。怎么同时兼顾事业和家庭?妈妈说,为什么很多人都来问她这个问题
,却没有人问爸爸这个问题,爸爸就是工作辛苦努力,大家都会夸他,妈妈就是工作好一点了都会被这样问,可能妈妈天生就是要更辛苦的吧,要怀胎十月,再生孩子,母乳,养孩子,前三年都离不开孩子的,必须全心全意的照顾孩子。哇,看来母亲这个角色真的很辛苦很不好当啊,真是难为女人了。

第十二集
十分开朗的妈妈和内向儿子
看到这个家庭真的是,就是觉得,太像我家了,妈妈活泼开朗,真的很吵,孩子内向敏感,情绪不稳定。其实我就是不太喜欢特别开朗的人,就是觉得他们话太多了很吵,但同时你又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强烈的那种生命在燃烧在动起来的那股劲,就是说和那种安静沉淀的人各人有各人的韵味吧。妈妈是个小学老师,有点突破我的认知的就是,她竟然不喜欢辅导孩子作业,我一直以为老师就是会带着职业病,哪哪都说教,都教育孩子该干这个,要写作业什么什么的,没想到这个片子里,这个老师妈妈说一点都不喜欢这样,这同时也让我想起了大姨妈,她也是老师,所以我不太喜欢她,总感觉她在说教或是那种明显的引导,就感觉怪怪的,但老师妈妈说的也对,白天工作了一天够累了,晚上还要继续孩子的工作的话,确实够受的,肯定不乐意啊。儿子是从小爸爸和外公外婆带大的,妈妈和爸爸调换了一下普通家庭的职责,但现在,妈妈和儿子待的时间多一些,我觉得这三个现象还蛮有趣的,第一个就是妈妈和儿子吵架了,爸爸在出差,妈妈很生气的他打电话说这件事情,爸爸就头头是道的给她讲是非,讲对错,讲事实,讲道理,妈妈这时候就不乐意了啊,给你打电话是为了安慰我,怎么反倒上起课来了,爸爸就说,打电话的时候一听就听出儿子情绪已经崩溃了,如果他先安慰妈妈而不是讲事实讲道理,就会让儿子觉得家里没有讲道理的人了,就不会信任他们了。爸爸这个角色充当的真的很好,调节润滑剂,又有涵养,真不错。第二个就是妈妈说有感觉爸爸和儿子在照顾他,儿子自从学了体育之后长大了,成长的速度比妈妈快了,会跟爸爸说,有时候照顾妈妈让着妈妈了。还有最后单采的时候,就是儿子让妈妈忙了一天之后就去休息,不要再看剧了,这样第二天状态就会不好,就处理不了那么多事情了,哈哈哈,有点意思,真的是成熟的小大人啊,但有一说一,道理谁都懂,做真的很难啊,因为看剧真的很开心哈哈哈。第三件就是妈妈和儿子的相处时间多了,妈妈带儿子一起去学体育:棒球,说体育真的是释放孩子情绪和精力的很好方式,学了体育之后,孩子长大了,也开朗了一些。其中有一幕是孩子和教练起了争执,于是三周都没有上课,后来妈妈强制带儿子去上课了,儿子还一直说不见他,就不去,我看了看儿子这性格,真是和我一模一样,我也这样,不喜欢谁真的就完全不想见不想理,对待事情其实也有些逃避了,也不想去处理。还有体育,我记得我平时情绪其实不太好,有时候会焦虑,有压力,还有逃避,不开心什么的,但当我打羽毛球的时候就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学习动力也很足,体育真的是有很大魅力的,确实能很好的解决情绪问题还有一些压力和焦虑。再讲回妈妈,她说她之所以能这么愉快的和孩子相处,是因为童年时期没有在一块待着相处,不会觉得说是孩子的这些毛病啊缺点啊都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因为自己从小缺于管教,所以她就很现实的去学会和孩子相处,也没有平常家长那样骂孩子打孩子,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接下来这句了,父母之所以这么打骂孩子,不是对孩子没有信心,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不相信自己能够教出一个好孩子,教出一个有用的人。我觉得有时候他们也确实很焦虑,我妈也这样,对我没啥信心,觉得好吃懒做,啥都不干,但我觉得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就是去找工作,去社会闯一闯之类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生经历,我对自己还蛮有信心的哈哈哈。不得不说,妈妈真的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工作也很出色,家庭也很好,挺了不起的,还是个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