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太好听了,有几段还融入了摇滚乐和爵士乐的元素,在叙事进展中实在是赏心悦目。

是很经典但又突破经典的叙事模型。Raoul象征着人类,代表一种优越感情结,傲慢的同时有着英雄般的善良和勇敢;魅影是堕落的天使,代表一种自卑感情结,象征着丑陋、贪念与愤怒;这两人之间由于嫉妒、占有欲而引发的斗争,成为一组“英雄—阴影”的二元对立,经典的“该隐与亚伯”同胞争宠模型;Christine则是典型的阿玛尼形象,最后对魅影的抛弃在某种意义上是弑父的行为。三个人物都有着或显性或隐性的人物弧光,剧作非常成熟。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思潮的尾声,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人们不再试图借助奇幻的想象和情感来认识世界,而又重归于理性与真实,逐渐向现实主义过渡,Raoul就是作为资产阶级的理性主义的代表,魅影则代表着老朽、鬼魅,Christine则是当时人们内心震荡不定的外化,而她做出的选择就暗示了人们的心之所向。对于“丑陋”的描绘有点雨果“美丑对照原则”的意味。

视觉上也很丰富,Christine所处的空间极尽古典主义的端庄、典雅、奢华,还有点巴洛克的感觉,而魅影所处的地下室空间则充满哥特式的黑暗、怪诞,Raoul所在的空间总是明亮、金灿灿的,代表着人性和理性的光辉。

表达上有很强的后现代性,对蛊惑之物、神秘之物和魅影在暗处的控制权的彻底的打破、解构,结局的处理是后现代性最妙的体现,打破了传统叙事模型中“好人打败坏人并将其处死”的手法,其实质是反英雄式的,打斗开始时观众会期待看到像骑士决斗那样酣畅淋漓的戏码,但这里的两场打斗都是以反高潮来结束的,突破了老套的叙事节奏,这样的处理使结局意料之外反而更加余韵悠长,所以在结尾场景当观众看到那支玫瑰花时都会欣慰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