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暑假,总有拯救剧荒的台剧。
从经典老剧《新白娘子传奇》,古偶剧《还珠格格》,校园剧《流星花园》,《恶作剧之吻》,到近年霸屏的烧脑青春剧《想见你》。
爱情类台剧,总能塑造出一对又一对让人难忘的荧幕cp。
若论哪对cp的爱最是刻骨铭心,必然少不了那对让人带着敬意不免恸哭与长嗟的民国情侣。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
《一把青》是一部爱情战争片,讲述了在抗战期间,空军和亲人以及爱人之间的感人故事。
上映至今,豆瓣评分不仅高居9.3分,更有超过七成的评价用户直接打出五星。
它有何魅力赢得如此青睐?这要从原著作者说起。
该剧改编自白先勇所著同名小说,作者笔下悲悯有情,散发淡淡乡愁。
通过描写新旧交替时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来呈现历史荣枯和人世沧桑。
小说《一把青》出自短篇集《台北人》,《台北人》被位列“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七位。
白先勇是唯一还活着的一位,他前面那六位已故,分别是是鲁迅、沈从文、老舍、张爱玲、钱钟书和茅盾。
论其艺术造诣,可以称得上“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
这部剧采用统一的复古色调,以黄色和青色为主,给人温温柔柔的朦胧感觉,场景布置真实细致。
难得一见的是,本剧以女性视角来进行叙事,在战争片中少有。
它没有着重描绘战争前线,而是讲述战争给军人及其家属带来的影响。
女学生朱青x飞行官郭轸
故事发生在1945年的浙江,众人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中,街道上满是庆祝抗日胜利的百姓和学生。
眼前清秀素雅的女学生便是朱青,因缘巧合下,看到压在枕下的字条写着“因缘负伤共床枕 愿求佳人渡此生 513”,她便决心前往南京,去寻那位素未相识的飞行员。
朱青到了空军村,结识了村里的空军眷属,与师娘和副队娘三人成为好友。
和女学生的清秀感不一样,空军太太们更精致贵气,妆容、发型、服饰的搭配都非常讲究。
尤其是杨谨华饰演的师娘,她身上有着不容忽视的高贵感,雅致又有韵味。
从容的仪态下,是一颗颗悬着的心。她们只等着每次任务结束,迎接丈夫平安归来。
空地上,看到师娘冲天上的飞机挥了手,飞机才飞走。
朱青惊讶地说:“大队长看得见师娘。”。
师娘回她:“看得见,我们是塔台。只要我们在村子里,不管多远,他们都会飞回来。飞行员像野鸽子,随兴来去,但塔台,走不掉。”
小朱青寻得了她的鸽子--字条的主人郭轸,她告诉郭轸是他开着飞机救了她的学校。
郭轸未曾想过自己当初不抱希望写下的纸条,竟真有人不远万里来找。
因缘际会,感受到对彼此那份坚定不移的选择,二人坠入爱河,求师娘为其主婚。
可师娘却冷脸告诉朱青:“跟飞行员在一起,你不适合。”。
师娘不想小朱青嫁到空军村后和她一样“坐牢”,飞机轰鸣声无处不在,她知道糖衣融化后是怎样苦涩的滋味。
死亡,对飞行员来说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但对这些女人来说,丈夫的尸体需要她们一片片去捡,用一生来拼凑。
每个女人都希望,死的是别人的丈夫。
架不住二人的执着,师娘还是操持了婚礼。
甜蜜的时光太过短暂,新婚不久,郭轸所在的十一大队被派往东北作战。
郭轸看着飞机仪表盘上的朱青照片,写信许诺他会回来。
十一大队的飞行员们只盼着战败撤退,好赶快回家。
可他们作为棋子身不由己。朝令夕改,反反复复,败军之相,眼前的村子即便今天不扫明天也要扫,战争让人的精神变得扭曲,大队长擅自作主下令屠村。
这次扫射成为十一大队老队员后来在白色恐怖时期的罪状。
都说军人只负责解决问题,不预测答案。——“两眼一抹黑,兵败到西凉”。
总以为日子过了就好了,可日子又重来了。
处长向悲急的太太们解释:“我只负责在办公室下达错误的指令,然后由他们自行修正。”
十一大队当了逃兵,各奔生路,回自己的家。
军人也是人,他们只想回家。
郭轸到底没能回去。
雪地上,血肉模糊的郭轸,隔着对讲机凄惨地呼喊着:“好冷。”。
可小朱青过去的时候已经太迟了,机骸四散,曝尸荒野。
那里太冷了,炽热的爱暖不了已寒的尸骨。
格局无需大,笔触只要深
镜头一转,
故事到了这里,似乎只让一切诉诸于情感,在感性上取得共鸣。
其实不然,触碰需要勇气,它没有回避时代议题。
让它逃离“卖惨式”剧本逻辑的,是它敢于揭露人物行为本身的“问题”,敢于去透过那些小人物,去体现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军队的无奈,战争的残酷,人性的自私。
副队娘跟着丈夫逃亡台湾后,过了十年终于找到师娘和小朱青。
人生有几个十年?十年,确实能改变很多事。
过去的日子过时了,过去的人也过时了。
人人互相猜忌、责难和背叛。
台湾 60 年代的广播里,传达着官方话语,重构国民党“心理战”、反共“白色恐怖”的历史记忆。
真正的选择是两难之择。剧中环境迫使人物在不可调和的两善/两恶中二选一,不断碾压拷问着人们——亲情、友情、人性。
小朱青堕入风尘游戏人间,师娘手刃匪徒弄脏了自己(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千金小姐再也寻不到了),副队娘出卖姐妹后战战兢兢,大队长抗命滥杀无力负责,小邵和初恋情丝难断左右为难,郭轸轻易许诺负了佳人,那个把朱青撞的一地血的愣头青小顾后来用生命为她换了一个好出路······
或许他们有着让人讨厌的缺点,但带着难得的真诚与执着。
他们都不是完美的受害者,没有被刻意美化。
看得出来,剧组是花了很多心血的,对众多人物的命运叙述得很完整。
有些影视作品采用宏大叙事,很容易忽略复杂而真实的人性。若逃避了真实,同情便是卖惨。
《一把青》中,时代洪流裹挟下,小人物有着真实的自私,而不是未经考虑的“崇高”。
担子太重了,谁又能扛得住?累吗?不会累,最多只是麻痹。
“英雄”本就不是人当的,要想当人,卸磨杀驴便是出局的下场。
像剧中人一样总有遗憾,在慎重细密的构思中,剧中仍有细微处经不起推敲。
例如,华南师范学院是在1951年才成立,并设外语系,在1982年更名为华南师范大学。
小顾开车把小朱青撞的一地的血,老巩却替小顾说情,于理,小顾害死郭轸未出世的孩子该认罚,于情,老巩与郭轸是老相识,更该补他两脚。
此外,大量的人物对白、反复强调的生死和造成的情感重复,像一辆投递信件的慢车,部分观众可能难以消化。
或许,导演换一种克制的方式,激烈的场面去冷静处理,带给观众的感受会更极致。
青春作伴好还乡
朱青还记得,曾和两个姐姐一起赏月吟诗,都道青春作伴好还乡。
经过痛苦煎熬,几多生死流转,年少的憧憬,只剩一声怅惘。
“朱青,队友皆殉职,我难逃一死,误你青春,悔不当初,不愿委身小顾,请将我抛脑后,快意余生,勿祭。九泉下见你孤单,我必痛入骨髓,魂飞魄散。”
听小顾念着郭轸的遗书,眼前只有一抹摇曳生姿的曼妙身影,再不见那个羞羞答答的女学生。
不是所有的伤痕都能被理解与原谅。
“快意余生?”“他懂什么?他烧的粉身碎骨,一点知觉都没有,他倒好,轰一声什么都没有了--我也死了,可是我还有知觉。”
她好想郭轸。
如果郭轸还活着,那些人怎么敢欺负朱青。
东山一把青,坟头一把草。
曲终人却未散,时间是一种药。
小朱青离开伤心之地,用尽余生来思念郭轸。
正如导演在采访中说:“人需要有记忆,当你有记忆之后你才会有情感。”。
*本文作者: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