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慕》主题分析
“我仍没看到你的身影,听见你的声音,只不过我听到了你从我家门口走过的轻轻的脚步声。”这句台词很好地诠释了莲熙在南北分歧背景下等待远行丈夫珉宇六十余年的心境。《恋慕》讲述的正是在宏观的时局动荡下个人命运悲戚的故事。本文主要围绕《恋慕》的主题展开论述。

一、动荡时局下的爱情迷惘

鲁迅曾言:“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 在南北割据的宏观阴影里,个体间碰撞出的美好火花消逝殆尽,徒留悲哀结局。影片通过对比蒙太奇将莲熙与珉宇的爱情悲剧展现得淋漓尽致。导演姜帝圭通过冷暖色调的差异制造情感的反差。莲熙倾心为珉宇准备饭菜时被暖黄的光线萦绕,奔赴平壤的旅途却被冰冷的色调雕刻,隐喻情人重逢的戏码不会上演,期待与爱意终将被时局辜负的悲惨结局。莲熙衣着色彩的转变隐喻了她生活状态的陨落。从心怀炙热目送丈夫远行时的大红毛衣到顺着时间的绳索滑入暮年时浅棕色的针织衫。莲熙已从意气风发的少女到被时光磨平棱角的迟暮妇人。战争的硝烟腐蚀了少女明媚得音容笑貌,将阴影笼罩在守候者赤诚的“恋慕”之上。

二、动荡时局下的代际冲突

影片中多次运用声画对立强调莲熙与莎拉间的隔阂。在画面上,摇镜头和特写镜头展现莲熙和女儿莎拉温馨的合照,但在声响上,女儿的台词却是“母亲将洁白敞亮的心留给珉宇,给予自己和丈夫的确是黯淡无光。”个体的命运需置身时代洪流中考量,若不是莲熙内心的执着和未了的遗憾被战争阻隔,或许她的重心能更多地回归家庭。但庆幸在于女儿虽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母亲的反路,却仍怀着一份对母亲的敬重和关怀。这份令人欣慰的感情却愈来沉重,重在家庭团圆的可能性已然丧失,沉在女儿洞悉时局后选择理解尊重,并坚守最后的亲情,这又是另一种动荡时局下割裂代际间的挣扎和无奈。

三、动荡时局下的群体悲剧

虽然姜帝圭的镜头聚焦的仅是一位妇人的命运兴衰,但其想表达的远不仅于此。影片末尾多次运用正反打镜头和消声处理,筑构起卫兵和莲熙的对立关系。卫兵背后所矗立的是政府意志,莲熙身后所呐喊的是万千守候老者。士兵看似位立守候者的对立面,却也仅是政治棋局上被肆意操控的一颗棋子罢了。或许他们的挚爱也正深陷战火,又或许在面对莲熙时他们心底被秩序箍紧的善意和仁爱也在哑声抵抗。但在冰冷的政治冲突下,人情和温良作为首当其冲的牺牲对象,鲜活的灵魂都将屈从于无意义的纷争。灰冷的画面囿于寂静无声,不亚于刺目的伤痛裹着挟声嘶力竭,拉拽着观众的心沉入绝望的谷底。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冷面馆独特的独特风味可以聚焦思乡的北人和怀旧的南人,平壤的交界线却致力用炮火一决胜负。政治的纷争不代表民意的选择,金戈铁马换不来一夕安宁,一声令下分隔多少“恋慕”的守望,敲碎万千美满的家庭。导演姜帝圭从一位妇人的守望切入,以小窥大,呼吁反战,与《欢迎来到东莫村》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挥毫淡雅,解构战争的直面冲突,却将哀伤藏匿于平淡叙事之下,如延时炸药般扎根于观众心底,无论何时回想仍隐隐作痛。望蝴蝶纷飞之时,即硝烟平息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