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知道你想要什么,你要的是,成为全天下的王。"
这或许是整部《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句台词。
当这句话从妲己口中说出时,她不是在施展魅惑,而是在道破真相。
这个经典的"祸国妖妃"形象,在这部新版《封神》中,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新解读。
在传统封神故事中,妲己往往被塑造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坏妖精"。她蛊惑君王、残害忠良、酿造亡国,是一个典型的"红颜祸水"形象。
然而在这个版本里,导演乌尔善给了妲己极大的突破:她不再是单纯的蛊惑者,而是一个复杂的共谋者。
当殷寿的血意外解开了九尾狐的封印,妲己并没有立即对殷寿施展妖法。相反,她先是品尝了殷寿的血,仿佛在品味他的野心。
这个细节暗示了一个重要信息:妲己从一开始就看透了殷寿的本质。她说"我知道你想要什么",不是妖言惑众,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殷寿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二
妲己与殷寿的关系,是这部电影最耐人寻味的部分。表面上,这是一个"妖妃蛊惑君王"的老套故事。
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场心照不宣的交易,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共生关系。
妲己说要"报答"殷寿解开她封印之恩,方式是帮助他登上王位。这个"报答"的形式很特别:
她没有用妖法直接帮殷寿夺位,而是选择成为他的同谋。她引导殷启弑父,却让殷寿保持"清白";她承担了所有的"恶名",却让殷寿能以"受害者"的身份登基。
这种配合,与其说是妖妃对君王的蛊惑,不如说是两个野心家的完美合作。妲己心甘情愿地扮演"妖妃"这个角色,为的是让殷寿能够"名正言顺"地达成目的。
从心理层面来看,两人之间似乎还存在着某种微妙的情感纽带。妲己对殷寿的了解远超其他人,她能看透他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这种理解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亲近感,虽然这种亲近更像是基于共同的权力欲望,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爱情。
三
新版《封神》对妲己的改编,体现了创作者对这个千年神话的现代思考。
在这部电影中,妲己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权力本质的象征。
她的"妖性",实际上是权力欲望的外化表现。这种设定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直接点明了权力与欲望之间的关系。
权力的诱惑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欲望。
妲己的出现,某种意义上是殷寿内心欲望的具象化。
她帮助殷寿实现野心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帮助他释放内心的黑暗面。
当殷寿说她是"祥瑞"而非"妖孽"时,实际上是在承认:是他自己的野心召唤了这个"妖妃",妲己不过是他内心欲望的具象化而已。
这种设定巧妙地颠覆了传统的"妖妃蛊惑君王"模式。妲己不是导致殷寿堕落的原因,而是让他敢于正视自己欲望的镜子。
她的存在,让殷寿能够毫无顾忌地追逐权力,因为所有的"恶"都可以推给这个"妖妃"。
这种权力与欲望的纠缠,构成了整个故事的核心主题。
四
影片结尾,妲己用自己千年的修为复活了殷寿。这个情节很有意思:
一个被认为"恶毒"的妖妃,却做出了一个极具牺牲精神的选择。她用自己积累千年的道行,换来了殷寿的重生。
这个选择让人不禁想到:妲己究竟是真的爱上了殷寿,还是仅仅是为了完成他们的"交易"?或者,这个选择本身就暗示着,就算是"妖",也有着自己的情感和准则?
说到最后,不得不直面影片背后的诸多争议。
就像殷商王朝走向覆灭一样,这部电影也经历着它的"封神之劫"。
主演们接连"塌房"。饰演殷郊的陈牧驰深陷舆论风波,饰演姬发的于适更是被推上风口浪尖。
这些争议仿佛印证了电影中那句台词:"你能看见的,也许只是他想让你看见的。"当光环褪去,谁又能说清演员们台前幕后的真实面目?
而导演乌尔善更是饱受质疑。从被指"蒙独"到《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预告片中那些被群嘲的特效,都让这个本该承载着传统文化复兴希望的项目蒙上了阴影。
这不禁让人想起比干的预言:"风云突变,天弃大商。"当一部作品失去观众的信任,再宏大的史诗也可能沦为笑柄。
然而,正如姜子牙在电影中说的:"天下,非商王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电影同样如此,它终将交由观众评判。第二部《战火西岐》的命运,或许就取决于创作者能否放下商业的算计,真正尊重这个传承千年的神话。
就像殷寿最终被自己的野心反噬一样,任何想要靠噱头取胜的影视作品,都可能重蹈覆辙。
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我是书影明心,点个赞,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