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了三个历史时期,改革前,改革中,改革后,春燕夫妇性格随着这三个历史时期的变化是最符合现实的,后面几集说清了社会现状,人在日子过好之后就像过得更好永远不满足,观众越看越讨厌乔春燕夫妇,现实中却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人,而真正可以把钱财利益放到一边重感情的人,真没见过,秉昆后面几集就是这样的人,菩萨心肠,与世无争,在利益社会之下人性的异化往往是不可扭转的,这给人们之间的感情带来的伤害大多数是不可修复的,剧中为了一个美好的大结局,就脱离现实,后面几集完全是本剧败笔,于虹怎么就能想开口向郑娟要房子?他们怎么能真的送给她一间门面,一套楼房呢?现实中真的有这么视金钱如粪土的普通人吗?周秉昆的人物设定就是个普通人,他不是菩萨,善良不是廉价的美德,烂好人做的真的让人感觉到窝囊,你为了解决于虹住房完全可以只给一间门面,让她有个住的地方就行,可能是我太庸俗了,不过我觉得这真的是败笔,完全是为了描写秉昆重情重义,视金钱如粪土的光辉形象,编剧不守现实原则,脱离现实就显得荒诞让人无法理解,为了刻画人物光辉的形象有点儿用劲过猛了,失去了人物的生动和丰满时败笔啊,细节上的问题。
还有周秉昆的几个朋友,没工作找秉昆,没房子找秉昆,想升官找秉昆,于虹也真的感觉就是个寄生虫一样,孩子大学教授了还心安理得住人家房子有点儿说不过去吧,还吧把门面租出去把租金给秉昆,门面就应该还给人家,不满足真的是。
大体上看看可以,细节真的经不起琢磨,不合逻辑的地方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