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通缉令》,到《灰影人》,再到《日班猎人》,很多人都在说网飞的大数据电影不行了,可电影不行,真的是大数据的原因么?

...
大数据

在分析影片前,先一起认识下网飞到底是怎么利用大数据的。

寻找方向

和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一样,获取用户数据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到用户的画像(对非互联网企业的人简单介绍下,其实就是根据你的行为给你贴了一堆各种各样的标签)。拿到用户画像后,再对影片或者电视剧做分类。之后根据用户行为的偏向性,组合成交叉标签。

比方说你喜欢看《暮光之城》和《疾速追杀》,那么交叉标签可能就是“爱情动作片”。暨此,网飞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来推测出一个观众倾向较高的电影类型,比方说这部《日班猎人》可能就是——喜剧动作奇幻电影。

...

每个关键词可以细化到具体的类别,比方说喜剧可以细化成轻喜剧,动作可以细化成枪战,奇幻可以细化到吸血鬼。当然,以上这些都是笔者的猜测,具体过程相当复杂,会利用各种算法和数据堆叠拿到更加准确的数据,但基本方向大概如此。

之后网飞做什么呢?消费!

消费

是的,有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网飞不生产剧本,买就好了。这也是网飞一贯以来的操作。想想网飞当家的《纸牌屋》,网飞通过大数据分析后,直接买了花1亿美金买了两个季度,具体拍摄什么的根本不进行干预,我就负责给钱,你拍就完事了。

后续的例子还有:《弥留之国的爱丽丝》、《甜蜜家园》、《爱尔兰人》等,基本都是分析之后觉得结果应该不错,就直接消费了。

...

到这里,大数据的前置作用基本就结束了。剩下的就是电影上线后给用户推荐,推荐这块涉及到了趋势排序算法、观看排序算法、视频排序算法等一系列相关算法,相当复杂,在此不进行展开。

总的来说,网飞对大数据的运用更多是出现在选题上,之后权力下放,电影怎么拍还得看具体团队的执行。

电影干瘪的反派

这里的干瘪不是指物理意义上的干瘪(虽然反派吸血鬼经常以干瘦的形象出现),而是说人物塑造上的干瘪。

对于女反派的介绍简短无力,一开始笔者以为是反派是找到了什么改变基因的方法,让吸血鬼不怕太阳。结果到后面才发现原来是研发出了防晒霜,这真的很容易让人误解啊!

...

而且女反派作为即将统领整个洛杉矶的各族吸血鬼,按理说势力应该很大,手下有不少精兵强将。

可结果呢?就是一堆小喽喽,能打的就一个,还跟《暮光之城》一样被撕胳膊。拜托,就连女反派的女儿都那么能打,手下人都是一枪毙命?我真的会谢。

当然了,也可能是武器比较克制,毕竟影片花了较多的时间来介绍各种针对性武器,虽然到最后笔者也没看见大蒜手雷。

...

总的来说女反派出现的意义就是因为整部电影需要一个听上去很强但不能太强否则男主打不过的反派。

无脑的打斗

打斗上面属实是有点不如人意了。

影片一开始那一段的确十分出众,吸血鬼甚至看出丧尸的感觉。不禁令人十分期待,可以后面那一堆都是啥?

单纯是无脑开枪,小枪不行换大枪,感觉要是不是预算的限制多少得来几根RPG。

...

近战除了开头的那段基本就没有了,即使有打得也很普通,没有精彩的感觉。可能身为中国人多少对近战有点要求,老外的要求可能没那么高。

这里有个小彩蛋,在看影片导演的时候发现他竟然和《疾速追杀》有关,一想也不对啊,如果拍了《疾速追杀》不应该没听过他名字啊。找了半天才发现原来导演竟然是盥洗室的保安!好家伙,原来跟这等着呢~

PS:据说导演还是《疾速追杀》的动作指导,可笔者翻遍了整个《疾速追杀》的职员表,只在中间看见了stunt player这几个字,由于翻译问题,很难判断其是动作演员还是动作设计者,如有人了解请在评论区留言。

...
崩坏的战力

战斗力的崩坏其实相信大家也能看得出来,先不说BOSS,就说普通吸血鬼群众吧。

在保龄球馆差点GG,要不是小菜鸟来得及时,影片到这里就结束了。

...

然后两个场景男主简直如入无人之境,见人杀人,见鬼杀鬼(吸血鬼)。也就是最后的BOSS有点意料之中的小波折外,几乎顺风顺水。

BOSS也是,既然能用嘴接子弹,还看不见一根银线?当然了,剧情设定需要她这么做,那么她就有很多理由这么做,比方说当是太着急没看见,轻敌了没想到还有这一招,被男主惹毛了根本管不了那么多之类的。反正想找,缘由还是很多的。

只是笔者要说一句,Kevin Ball,你吃别的男人的口香糖V知道么!

...
薄弱的剧情

剧情这块感觉没什么可聊的,俩编剧,一个负责主线打架,一个负责日常搞笑。

内容也十分简单,甚至有人一句话总结——《美式黑娃运气逆天被白种移动有残影吸血鬼长老抓住都不杀最后被觉醒超能力幸运点满的美式黑娃干掉》(出处源于豆瓣用户@碎南瓜仔,侵删)。

...

剧情薄弱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别的地方来弥补。想想《疾速追杀》,第一部就是因为狗,剧情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可人打斗强啊,起码能掩盖一下。战斗力也没有崩坏,也会受伤甚至差点死掉(当然了,此部电影也有类似情节)。

可《日班猎人》已经找不到东西来遮掩这薄弱的剧情了。

车还是路

就电影本身来说,笔者认为是不及格的,并且这个不及格跟大数据并没什么关系。

前面说过,大数据只是确定一个方向,具体内容由制作团队自行完成。完成的结果也都看见了,并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来说的部分。真要硬说,可能只有开头10分钟的内容了,只是我们看这部电影就为了那10分钟么?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电影也算不错的。在别的影评中也有提到,累了一天的你回到家躺在沙发上,并不想动脑思考,只想单纯的看一些打打杀杀,那么这部电影可以说是非常合适。

但如果你准备好了啤酒和零食,关了灯拉上窗帘准备欣赏一部电影时,《日班猎人》只会让你觉得浪费了生命中宝贵的两个小时。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的好坏可能在每个人心中不尽相同,但在笔者这里只能拿到两颗星,一颗给开场的10分钟,一颗给选角。

《日班猎人》的问题和大数据无关,问题在于它自己。

车不行,别怪路不平。

...

参考资料:

1. 从Netflix看大数据如何影响影视创作

2. 为什么 Netflix 可以用大数据做出成功的电影、电视剧?

3. 造价2亿美金,网飞拍了一部用“大数据”算出来的电影

4. 大数据在手,没人比Netflix更了解观众

5. IMDb——《John Wick》

6. Wikipedia——《John W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