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劫》历史内容:崇祯十五年正月李自成围攻开封到次年十月孙传庭战死潼关。
明朝灭亡前的各种景象:温疫流行,灾荒满地,烽火四起,外忧内患。
电影叙事平缓,适合多次观看。
随着了解得历史越多,代入名将孙传庭和温疫学派创始人吴又可的视角,能感受出那种有心报国,无力回天的肃穆。淡淡的沉重感和无奈感,历史长河缓缓流淌的时空感。正如剧中台词,王朝兴衰而医道长存。哪怕局中之人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无法阻挡历史的进程。
背景 三年如隔世
入狱之前,孙传庭对战李自成战绩几乎全胜,对李自成的态度是,乌合之众,不足为惧。
入狱三年,李自成部队由游兵散勇升级为身经百战的虎狼之师,攻守之势易形。
入狱之前 力挽狂澜 挽大厦之将倾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二月,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于潼关南原设伏,此役李自成的农民军尸积如山,几乎全军覆没,最后李自成仅以十八骑突围,逃入商洛山中。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九月,清军入关,总督各镇援兵的兵部侍郎卢象升拼死奋战,以身殉国。孙传庭赴京勤王,接替卢象升。孙传庭深知清军战力,硬拼必败,主张防御政策。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清军撤走,孙传庭请求回师陕西,清扫农民军起义残部。崇祯起疑,担心孙传庭回陕西后拥兵自重,将其入狱。
入狱三年 风云变幻 擎独木而难支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孙传庭的老上司兼搭档,兵部尚书洪承畴统兵十三万出山海关,救援锦州,在松锦之战中为清军所败。次年洪承畴被俘于松山,投降清军。此战,孙传庭与洪承畴从陕西带来的精锐之师损失殆尽。孙传庭出狱后,兵新募,不堪用的难题,也是其最后全军覆没的原因之一。
同时,山东、河南、河北、浙江等地温疫流行,灾荒满地,延及全国。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正月,李自成部队合并多部农民起义军,号称五十万大军,将河南开封团团包围。二月,汪乔年出潼关抗击义军,手下大将贺人龙不战而逃,导致汪乔年死战殉国。崇祯无奈释放入狱三年的孙传庭,接替汪乔年为陕西三边总督,同时密令孙传庭处决贺人龙。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九月,孙传庭率军出潼关,入河南解开封之围。李自成西行迎击,战于郏县。官军先胜后败,孙传庭率军退回陕西。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十月,崇祯给孙传庭加督师、兵部尚书衔,再次出关决战李自成,此战,李自成诱敌深入,一举歼灭明军主力。孙传庭在汝州之战中溃败,不久战死于潼关。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四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煤山自缢。
传庭死而明亡矣
到崇祯十六年,各地守将不听调遣,只图自保。只有孙传庭的陕西兵还能成建制,听指挥,做到规模作战。孙传庭所率的,确实是大明朝唯一的精锐了。
领导猜疑心重,就因一句请示,把他硬生生关了三年。出狱之后,一句怨言没有,让干啥就干啥。而且军中威望极高,贺人龙敢把上一任总督坑死,可以说已经称霸一方。孙传庭刚刚上任,说杀贺人龙,到了之后,立马就杀,说不给钱粮,就自己募捐,哪怕粮饷短缺,军中将士依旧能做到指哪打哪。
孙传庭很清楚胜算渺茫,可还是想搏一线生机,所以他选择了出潼关。但当他倒在战场上的那一刻,也许他才明白,大明已经错过了那一线生机,或许那一线生机,是在卢象升战死的那一刻,也或许是在洪承畴投降的那一刻,也可能是在自己三年前入狱的那一刻。这样的人,属于最传统意义的能臣,也是最无奈的能臣,他有卢象升的德,有洪承畴的谋,有汪乔年的忠,但是终究敌不过历史滚滚向前的年轮。长剑在黑夜吟唱悲歌 ,岁月如斑驳铜镜经年 。纵横交错兮天下之局 ,谁能参悟兮世事如棋。多少个孙传庭却只能叹息一句:得失谁算寻常事,挥剑斩却家国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