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色彩饱和度,中心构图法,大量的固定机位或横移镜头,大家也都能看出来很明显地在美术风格上对韦斯安德森的模仿;乡村里的艺术追求,城市来的支教老师,班里被排挤的主角小学生,聚焦阶层差距,城乡二元,一首贯穿全篇的经典老歌等元素,很难不让人联想到80年代台湾的《鲁冰花》。
过于追求形式的导演并没有讲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破碎的片段也并没有多少意蕴丰富的艺术感,许多内涵都流于表面意义不明,整个片子充满割裂感。片尾女老师把这部短篇放给在城中村生活,家里有留守儿童,“屋里没有空调”的农民工看,农民工们鼓起了掌。更是让片子想表达的对于阶层差距的控诉显得幼稚可笑,脱离实际。(你故事里真的想让存在的问题引起关注不应该像导演您一样拿去给布尔乔亚们看,拿去外面的世界参赛吗?笑)一个推远的镜头让耸立繁华的高楼和低矮破败的城中村形成对比可远远不是批判。
看来能自掏腰包30w拍短片并且拿去国外参赛的本科生确实对底层生活还是臆想状态。“致敬”的美术风格,故事也没讲好,我们确实不该对一个本科生苛求过多。但是导演以自掏三十万,国外获提名为由对自己的片子拿不到一等奖而愤愤不平也大可不必(这样的态度也与她口中坚持自己的想法的态度格格不入)。如果真的想拍一些有意义且能得名的好作品,建议导演还是虚心一些,多体验体验生活,风格和剧本内容多多原创吧。